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海,1997的冬夜

鎖定
英國紀錄影片《上海,1997的冬夜》,故事的主題交織着愛情、新生與死亡,圍繞1997年的一樁命案、一個孩子的手術、一門藝術的傳承、一個女人的中年夢,講述了上海這座城市的不息變化。導演: Phil Agland。
中文名
上海,1997的冬夜
影片類型
:紀錄片
導    演
Phil Agland
片    長
100 分鐘

上海,1997的冬夜影片資料

中文片名:上海,1997的冬夜
外文片名:Love and Death in Shanghai
影片類型:紀錄片
導演:Phil Agland
片長:100 min
國家/地區:英國
對白語言:漢語普通話
色彩:彩色
幅面: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製作成本:£35,000/estimated
製作人:Phil Agland
原創音樂:喬治·芬頓
攝影:Phil Agland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
中國(China)/ 2010年6月13日(上海MIDA紀錄片展映)
英國(UK)/2007年12月10日
製作公司:River Films

上海,1997的冬夜影片劇情

故事的主題交織着愛情、新生與死亡,圍繞1997年的一樁命案、一個孩子的手術、一門藝術的傳承、一個女人的中年夢,講述了上海這座城市的不息變化。

上海,1997的冬夜影片評價

1997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改革開放後的一代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先生去世。而上海,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正經歷着巨大的變遷。這變遷既有具象的,如城市舊區改造;也有抽象的、心理層面的變革——比如人們的性觀念、中年男女對於婚姻和生命的反思等等。
英國導演Phil Agland拍攝的《逝——上海冬夜的愛與死》準確地抓住這個城市躍動的脈搏,交替講述了這座城市裏幾個人各自不同的故事。他選取的人物與故事不但皆與愛和死相關聯,而且電影始終保持着恰到好處的節奏感——從故事的鋪陳、演進到高潮即將到來前一剎那令人屏息的張力,無不顯示了導演的控制能力。在電影離結尾約三十分鐘的時候,各條線索同時到達了引而不發的邊緣——居住於貧困舊屋的孩子即將經歷一場高風險的心臟手術;京劇小演員一個月之後馬上要登台公演;弄堂裏的寡婦要面臨再婚的抉擇;而殺害女友的團委幹部即將接受最終的審判。這令全片自始至終保持着一種紀錄片裏不常有的劇烈的懸念感。
團委幹部殺害女友的故事在電影中佔據了最大的比重。愛與死在這個故事中交織在一起。一個國家機關的知識分子,對自己的女朋友何以下此毒手?性質更為嚴重的是,他在殺人之後將女友的屍體分成好幾部分,拋入江中。手段之殘忍,令人難以想象。電影忠實地追隨了此案從審訊、宣判、上訴到終審的全過程,殺人犯從最初的抵賴到最後淚流滿面,受害者家屬在旁聽席間的表情,無一不顯現了人性的幽微之處,令觀眾深受震動。而受害者家屬對於“殺人犯也會死,他的家人也會難過”的説法之劇烈抨擊,更將故事推出更深的、道德反思的層面。
很難想象出自一個英國導演之手,因為全片的上海風味是此濃重,街坊鄰里和殺人罪犯皆操一口鮮活的上海話,絲毫沒有劇情片的矯飾,原生態的幽默比比皆是。因此,這不僅是一部可以令西方人更準確全面地瞭解上海的紀錄片,而且更適合上海觀眾觀看,因為在那些詞不達意的英文字幕背後,有可以令人或會心一笑或捧腹大笑的對話,而笑過之後,是對身處其中的故鄉更深一層的瞭解,更具省思意味的自知。

上海,1997的冬夜導演介紹

菲爾·阿格蘭德(Phil Agland ),1950年出生於英國,職業:導演、製片人、攝像。他的第一部紀錄片《克魯勃:非洲雨林》帶領了一場全球性的雨林保護運動,並且促成了1986年喀麥隆首個國家雨林公園的建立,之後他拍攝的獲獎紀錄片《脆弱的地球》繼續探索了野生動物和生態環境的關係。在拍攝了自然歷史類紀錄片後,菲爾的視角轉向了探討人和自然的關係,以喀麥隆巴卡矮人族為題材的紀錄片為他贏得了兩項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以及1988年班夫電視節的最佳電視節獎。1994年,菲爾的紀錄片系列《雲之南》又為他贏得了兩項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三座艾美獎和一些其他獎項。《洛杉磯時報》曾如此評價菲爾的影片風格,“擅長拍攝日常生活和突發事件,繼承了弗雷德裏克·懷斯曼如臨牀觀察般的縝密細緻,也融入了維梅爾的靈巧風格。”菲爾與上海有着不解之緣。早在1990年,他就憑藉《巴卡:雨林人》一片榮獲了白玉蘭獎最佳紀錄片。1997年,他的第一部電影《叢林人》在1997年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榮獲了最佳導演和最佳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