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海獨腳戲

鎖定
上海獨腳戲,中國曲藝曲種 [1]  又稱“滑稽”,簡稱“獨腳戲”。
中文名
上海獨腳戲
別    名
滑稽
性    質
中國曲藝曲種
流行區域
上海以及江蘇和浙江靠近上海的部分地區

上海獨腳戲流行區域

流行於上海以及江蘇和浙江靠近上海的部分地區。以上海方音表演。

上海獨腳戲歷史沿革

20世紀20年代由上海的“文明戲”藝人王無能吸收江、浙、滬一帶流行的曲藝形式“小熱昏”、“唱新聞”、“隔壁戲”等藝術因素創始而成。

上海獨腳戲代表人物

不久出現了由王無能、江笑笑和劉春山為代表的一批著名藝人,王無能、江笑笑和劉春山被時人稱為“滑稽三大家”。他們的表演同時吸收有文明戲和相聲的一些表現手法,形成了“説、學、做、唱”不離“滑稽”的藝術風格,並藉助廣播電台而迅速擴大影響,成為廣受歡迎的時新曲種。

上海獨腳戲主要劇目

上海獨腳戲早期以口技摹學和雜學唱一類的節目為多,發展出以“學”為主的《學電台》、《學話劇》、《各地堂倌》、《關店大拍賣》,以“説”為主表現人物故事的《金蛤蟆》、《七十二家房客》、《阿福上生意》,和以“做”為主的《釘巴》、《關亡》等節目類型。

上海獨腳戲表演形式

表演形式通常為一至三人通過喜劇性的“説、學、做、唱”來敍事故事、塑造人物、闡明事理,包括一人敍説兼有摹學的“單口”形式,二人表演的“對口”形式,和三人以及三人以上表演的“羣口”形式,以二人的對口表演較為常見。敍説幽默、摹學誇張和注重製造笑料,是其藝術表現的審美風格。20世紀後期根據傳統節目整理上演或新編演的節目,代表性的有《調查户口》、《寧波音樂家》、《水淹七軍》、《拉黃包車》、《看電影》、《兩個理髮員》、《啼笑皆非》和《啥人嫁撥伊》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