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海外灘建築羣

鎖定
上海外灘建築羣,位於上海市黃浦區東部、黃浦江西岸延安東路至外白渡橋濱江地帶。上海外灘建築羣形成於20世紀初至20世紀30年代,代表着當時世界建築設計和施工技術的一流水平。 [3] 
上海外灘建築羣是上海歷史文化和美學價值最高的近代建築羣體,有“萬國建築博覽會”之譽。主要建築有匯中飯店大樓東方匯理銀行大樓上海總會大樓亞細亞大樓怡和洋行大樓匯豐銀行大樓江海關大樓沙遜大廈百老匯大廈中國銀行大樓 [3]  上海外灘是上海城市的象徵,承載着上海自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開埠以來的歷史,濃縮了代表百年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變遷。 [4] 
1996年11月20日,上海外灘建築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上海外灘建築羣
地理位置
上海市區黃浦江濱外灘中山東一路1號
所處時代
清末至民國(1906年~1937年)
保護級別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全天
編    號
4-0220-5-22
著名景點
上海總會大樓
百老匯大廈

上海外灘建築羣歷史沿革

上海外灘建築在結構和表現形式上經歷了三個不同的發展時期。
第一時期以兩層、三層的磚石結構為主,建築形式採用歐洲古典式、文藝復興式或券柱式。
第二時期的建築類型表現出多元傾向,歐洲新古典主義和中國傳統建築風格並行,出現了鋼筋混凝土和五層以上的建築結構。
第三時期(1925~1937年),歐美現代主義風格的“國際式”建築傳入,逐漸取代簡化的仿古典主義和與商業化社會融合的巴洛克建築風格,十幾層到二十幾層的高層建築迅速崛起。 [3] 

上海外灘建築羣建築格局

上海外灘建築羣形成於20世紀初至20世紀30年代,代表着當時世界建築設計和施工技術的一流水平,是上海歷史文化和美學價值最高的近代建築羣體,有“萬國建築博覽會”之譽。主要建築有匯中飯店大樓、東方匯理銀行大樓、上海總會大樓、亞細亞大樓、怡和洋行大樓、匯豐銀行大樓、江海關大樓、沙遜大廈、百老匯大廈、中國銀行大樓。 [3] 
上海外灘建築羣

上海外灘建築羣主要建築

  • 匯中飯店大樓
匯中飯店大樓(今和平飯店南樓),位於中山東一路19號。建於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築風格,磚石混合結構,高六層,底層以花崗石砌築,上部為清水磚牆。內置上海最早的載人電梯。 [3] 
  • 東方匯理銀行大樓
東方匯理銀行大樓,位於中山東一路29號,建於清宣統三年(1911年),為三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具有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立面採用明顯的三段式,中段列柱採用愛奧尼克柱式,內部居中設置樓梯,頂部設天柵,為當時銀行建築中的通用形式。 [3] 
  • 上海總會大樓
上海總會大樓(即英國總會,今東風飯店),位於中山東一路3號,建於清宣統三年(1911年),英國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高36.6米。該建築為上海最早的鋼筋水泥結構,也是上海首次採用片筏基礎,是當時外灘最精美的建築。 [3] 
  • 亞細亞大樓
亞細亞大樓,位於中山東一路1號,佔地面積12000平方米,始建於民國二年(1913年),由英商馬海洋行設計,八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新古典主義建築,同時融入巴洛克建築風格。 [3] 
  • 怡和洋行大樓
怡和洋行大樓,位於中山東一路27號,建於民國十一年(1922年), [1]  五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典型的古典主義建築風格,橫、豎方向均作三段式劃分,用科林斯柱裝飾立面,外牆全部採用花崗石壘砌,基座和轉角處粗石牆面表現出巴洛克風格,是上海最早採用石料做外牆建築材料的實例。 [3] 
  • 匯豐銀行大樓
匯豐銀行大樓,位於中山東一路10~12號,民國十二年(1923年)落成,建築面積23415平方米,為當時外灘體量最大的建築,平面近正方形,高五層,全鋼架結構,磚砌牆體,石材貼面。整座大樓橫、豎三段的劃分相當和諧,內部裝修品質高雅,用材考究,工藝精湛,表現出嚴謹而又典雅細膩的新古典主義風格,是上海近代標誌性建築。 [3] 
  • 江海關大樓
江海關大樓,位於中山東一路13號,建於民國十四年(1925年),總高十二層,歐洲古典主義建築風格,其上部四層鐘樓具有裝飾藝術派特徵,屋頂旗杆是當時上海的地理位置標誌。 [3] 
  • 沙遜大廈
沙遜大廈,位於中山東一路20號,民國十七年(1928年)落成,十三層,鋼架結構,高達77米,平面呈A字形,屋面為高19米的墨綠色金字塔形銅頂,立面處理簡潔,室內裝飾精緻,是當時外灘最豪華的高層建築,有“遠東第一樓”之稱。 [3] 
  • 百老匯大廈
百老匯大廈,位於蘇州路20號,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落成,為二十一層的雙層鋼架結構,從第十一層開始逐層收進,外觀和內部裝飾都大為簡化,採用立方體的組合,擯棄了古典裝飾。 [3] 
  • 中國銀行大樓
中國銀行大樓,位於中山東一路23號,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建成,東部建築十七層,採用框架式鋼結構;西部建築四層,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大樓外牆用平整的金山石飾面,頂部採用平緩的尖錐形屋頂,上覆銅綠色琉璃瓦,檐部用石質斗拱裝飾。這是外灘唯一的一座具有中國傳統建築形式的高層建築,也是20世紀30年代外灘唯一的一座由中國建築師參與設計的建築。 [3] 

上海外灘建築羣保護措施

1996年11月20日,上海外灘建築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上海外灘建築羣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上海外灘建築羣位於上海市黃浦區東部、黃浦江西岸延安東路至外白渡橋濱江地帶。 [3] 
  • 交通信息
地鐵:上海地鐵2號線南京東路站;公交:上海公交20路、65路、71路、929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