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

鎖定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縮寫SIT)簡稱“上應大”,位於上海市,是上海市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地方大學,是一所具有學士、碩士和博士培養層次的、特色鮮明的應用創新型大學。學校入選上海市高水平地方大學重點建設單位、上海高等學校一流本科建設引領計劃和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領計劃、國家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單位、國家知識產權試點高校、入選中國科技成果轉化百強高校。 [1]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辦學肇始於1954年。1954年,上海冶金機械學校建校籌備處成立。1956年,上海輕工業技術學校成立。1959年,上海化學工業半工半讀專科學校成立。1974年,三校先後併入上海化工七二一工人大學。1978年,三校均恢復高等專科學校性質。 [30]  2000年,學校由上海輕工業高等專科學校上海冶金高等專科學校上海化工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成上海應用技術學院。2006年,原國家輕工業部所屬上海香料研究所併入學校。 [23-24]  2016年3月,學校更名為上海應用技術大學。 [2]  2021年,學校獲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22] 
截至2023年,學校有奉賢,徐匯兩個校區,學校總佔地面積95.16萬平方米,產權佔地面積為92.93萬平方米,學校總建築面積為62.34萬平方米。 [1]  [25]  據2024年6月學校官網數據,學校設有19個二級學院(部),開辦本科專業56個;擁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8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領域11個;有教職工1700餘人。 [1] 
中文名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
外文名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 
簡    稱
上應大
創辦時間
1954年8月 [1] 
辦學性質
公辦高校
學校類別
理工類
學校特色
上海高等學校一流本科建設引領計劃 [1] 
上海高水平地方大學重點建設單位 [1] 
全國健康學校建設單位 [21] 
主管部門
上海市 [1] 
現任領導
郭慶松(黨委書記) [26] 
汪小帆(校長) [26] 
本科專業
56個(截至2024年5月) [1]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8個(截至2024年5月) [1] 
專業學位授權領域11個(截至2024年5月) [1]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截至2024年5月) [1] 
院系設置
19個二級學院(部)(截至2024年5月) [1] 
校    訓
明德、明學、明事 [27] 
校    歌
《為着上應的榮光》 [28] 
校慶日
4月25日 [17] 
地    址
徐匯校區:上海市徐彙區漕寶路120號 [1] 
奉賢校區:上海市奉賢區海泉路100號 [1] 
院校代碼
10259
主要獎項
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 [1] 
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 [1] 
上海市教學特等獎1項 [1] 
知名校友
許金勇 [29] 
王康健 [29] 
馬志英 [29]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歷史沿革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學校前身

●上海輕工業高等專科學校
學校歷史沿革 學校歷史沿革
1956年9月,上海輕工業技術學校成立。同年9月,上海市第二輕工業局在所屬製藥公司開辦的上海製藥工業中等技術學校的基礎上,開辦了上海市第二輕工業技術學校。1957年7月,因一、二輕工業局合併,兩所學校也合併,改名為上海市輕工業學校。 [30] 
上海輕工業高等專科學校 上海輕工業高等專科學校
1960年8月,南京食品工業學校併入該校。1962年8月,上海輕工業設計院專科學校停辦,學生併入,上海市美術專科學校預科學生也併入,均按專業插班。1962年9月,上海食品工業學校併入該校,改名為輕工業部上海輕工業學校,與上海輕工業專科學校兩塊牌子,一套班子。1974年9月,學校改名為上海輕工業七二一工人大學。1978年1月,恢復大專,定名為上海輕工業專科學校。1992年4月,經國家教委批准,更名為上海輕工業高等專科學校。 [30] 
●上海冶金高等專科學校
上海冶金高等專科學校 上海冶金高等專科學校
1954年8月,上海冶金機械學校建校籌備處成立。1955年7月,重工業部上海冶金機械工業學校正式成立,位於原上海市龍華區徐家木橋。1958年7月,冶金工業部委託上海市冶金工業局代管,同年10月改為專科學校,並更名為上海冶金專科學校。同年11月,學校與上海鋼鐵工業學校合併,分設大專部和中專部。1963年6月校名改為上海冶金機械學校。1974年9月,學校改為上海冶金七二一工人大學。1978年1月,學校恢復上海冶金專科學校名稱和高等專科學校性質。1990年10月,學校與上海第二冶金專科學校合併成上海冶金高等專科學校,並於1991年9月啓用新校名。 [30] 
●上海化工高等專科學校
上海化工高等專科學校 上海化工高等專科學校
1959年9月,上海化學工業半工半讀專科學校成立,隸屬於上海市化學工業局領導。1960年7月,學校更名為上海化學工業專科學校。1971年5月,上海化學工業專科學校、上海市化學工業學校、上海農業化工學校三校合併為上海市化學工業專科學校。1974年5月,校名改為上海化工七二一工人大學。1978年8月,學校恢復上海化學工業專科學校校名。1992年4月,經國家教委批准,學校更名為上海化工高等專科學校。 [30] 
  • 上海香料研究所
上海香料研究所始建於1956年,直屬原國家輕工業部(後為國家輕工業局、中國輕工總會)。上海香料研究所是中國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專業的香料香精科研院所。2003年,上海市日用化學工業研究所(成立於1979年)劃歸上海香料研究所管理。 [31]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合併辦學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5張)
2000年,學校由上海冶金高等專科學校、上海輕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和上海化工高等專科學校三所全國示範性普通高等工程專科重點建設學校,合併組建成上海應用技術學院。2006年,原國家輕工業部所屬上海香料研究所併入學校。 [32]  2008年7月2日,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覆,原輕工部科學研究院上海香料研究所應用化學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轉由上海應用技術大學行使,自2009年開始首次以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名義招收研究生。 [33]  2016 年,學校更名為“上海應用技術大學”。 [32] 
2017年6月,學校入圍上海市2017年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名單。 [16]  2018年3月,學校入選教育部首批“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同年12月,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入選上海高水平地方應用型高校建設序列。 [3-4]  2020年1月,上海應用技術大學中歐知識產權學院成立儀式暨國際知識產權管理發展論壇舉行,該學院由上海應用技術大學聯合斯特拉斯堡大學、歐洲企業知識產權學院共同成立。 [5]  同年10月,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教育部確定為2020年度國家知識產權試點高校 [6]  同年12月25日,被國家衞生健康委等授予“無償獻血促進獎”。 [13] 
2019年7月,由上海市教育、江蘇、浙江、安徽三省教育廳以及復旦、交大、浙大等高校共同組建的長三角高校技術轉移聯盟宣告成立。 [69] 
2021年10月26日,學校獲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併入選上海高水平地方大學重點建設單位。 [14]  [32]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辦學條件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院系設置

據2024年6月學校官網數據,學校設有19個二級學院(部),開設56個本科專業,學科專業涵蓋工、理、經、管、文、法、農、藝等學科門類。 [1]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院系專業一覽表
學院(部)
專業名稱
所屬學位類別
材料科學與工程(卓越)
工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
工學
複合材料與工程
工學
材料物理
理學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卓越)
工學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中美合作)
工學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工學
智能製造工程
工學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工學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卓越)
工學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中美合作)
工學
電子信息工程
理學
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
工學
機器人工程
工學
軟件工程(卓越)
工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理學
人工智能
工學
能源與動力工程
工學
建築學
工學
土木工程
工學
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工學
安全工程
工學
工程管理
管理學
化學工程與工藝(卓越)
工學
應用化學(中新合作)
理學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工學
環境工程
工學
應用化學
理學
製藥工程
工學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香料香精化妝品學部
食品科學與工程
工學
化妝品技術與工程
工學
香料香精技術與工程
工學
生物工程
工學
視覺傳達設計
藝術學
環境設計
藝術學
產品設計
藝術學
繪畫
藝術學
市場營銷(中加合作)
管理學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管理學
國際經濟與貿易
經濟學
市場營銷
管理學
會計學
管理學
大數據管理與應用
管理學
會展經濟與管理
管理學
英語
文學
德語
文學
園林
農學
園藝
農學
生態學
理學
風景園林
工學
通信工程(軌道通號技術)
工學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軌道供電牽引)
工學
交通工程(鐵路運輸管理)
工學
車輛工程
工學
鐵道工程
工學
社會工作
法學
勞動與社會保障
管理學
文化產業管理
管理學
數學與應用數學
理學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工學
-
-
-
-
-
-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高等職業學院
-
-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
-
參考來源: [20]  [68]  (截至2023年5月,56個本科專業,4箇中外合作專業)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學科建設

據2024年6月學校官網數據,學校化學、材料科學、農業科學和工程科學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擁有省部級重點學科6個;擁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8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領域11個。 [1] 
類別
名稱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化學工程與技術 [14]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
輕工技術與工程、數學、化學工程與技術、機械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生態學、控制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34-35]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11個)
材料與化工、資源與環境、生物與醫藥、藝術、電子信息、風景園林、社會工作、機械、土木水利、交通運輸、工程管理 [36] 
上海市重點學科(2個)
應用化學、材料加工工程 [38] 
上海高校Ⅱ類高原學科(1個)
化學工程與技術(香料香精技術與工程) [38] 
上海市Ⅲ類高峯學科(1個)
化學工程與技術 [37] 
上海高校Ⅳ類高峯學科(2)個
材料科學與工程,設計學 [38] 
ESI全球排名前1%學科(4個)
化學、材料科學、農業科學、工程科學 [1]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學科(6個)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輕化工程、化學工程和工藝、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材料科學與工程、軟件工程 [70] 
(截至2024年5月)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師資力量

據2024年6月學校官網數據,學校有教職工17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300餘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教師600餘人,博士生導師30餘人,“雙師型”教師佔專任教師數達70%。擁有國家級、省部級各類高層次人才170餘人次。教師獲全國優秀教師、“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寶鋼優秀教師獎、上海市“四有”好教師(教書育人楷模)提名獎等榮譽稱號。 [1] 
師資力量
類別
名單
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國棟 [39] 
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鄒軍 [40] 
全國優秀教師
周小理 [41] 
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
吳斐 [42] 
“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負責人
張向前 [43] 
寶鋼優秀教師獎
房永徵 [44]  、談理 [45] 
上海市“四有”好教師(教書育人楷模)提名獎
房永徵 [46]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38張)
據2024年6月學校官網數據,學校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1個、上海市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4個、上海市應用型本科試點專業11個;6個專業通過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其中1個專業通過國際專業認證。擁有國家級和上海市一流課程、精品課程等40餘門;有國家級和上海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國家級工程教育實踐中心1個。 [1] 
類別
名稱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1個)
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香料香精技術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軟件工程、市場營銷、土木工程、製藥工程、視覺傳達設計、材料物理 [47] 
上海市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4個)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風景園林、安全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國際經濟與貿易、複合材料與工程、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妝品技術與工程、園藝、工程管理、會計學、勞動與社會保障 [47] 
通過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業(6個)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複合材料與工程、安全工程、 [48]  製藥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49] 
專業國際認證(1個)
科學與工程專業 [50] 
上海市應用型本科試點專業(11個)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化學工程與工藝、土木工程、風景園林、食品科學與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香料香精技術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建築節能材料)、製藥工程、軟件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18] 
(截至2024年5月)
類別
課程名稱
課程負責人
所在學院
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
食品工藝學
香料香精技術與工程學院
上海市級精品課程(27門)
可編程序控制器原理及應用
葉真
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院
金屬熱處理原理
吳楨幹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機械製造基礎
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院
市場營銷學(專科)
魏栓成
經濟與管理學院
文字設計(專科)
藝術與設計學院
物理化學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
食用香精工藝學
香料香精技術與工程學院
塑性成形理論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創業學
魏栓成
經濟與管理學院
操作系統
武偉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會展風險管理
楊順
經濟與管理學院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張自慧
馬克思主義教育部
自控與熱能儀表
程道來
城市建設與安全工程學院
食品營養學
張贇彬
香料香精技術與工程學院
機械製造工藝學
機械學院
合成香料工藝學
易封萍
香料學院
粉體工程學
材料學院
植物學
黃清俊
生態學院
粉體工程學
材料學院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馬教部
花卉學
生態學院
運籌學
李竹寧
經管學院
女性學
高雅珍
馬院
化妝品工藝學
張婉萍
香料學院
食品機械與設備
馮濤
香料學院
鐵路信號基礎
華容、沙泉
軌交學院
園林植物栽培學
韓建秋
生態學院
參考資料: [19]  (截至2023年2月)
  • 教學成果
據2024年6月學校官網數據,學校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參與單位)、二等獎1項,上海市教學成果獎30餘項,其中特等獎1項。 [1]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學術研究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研究機構

據2024年6月學校官網數據,學校擁有上海市高水平創新團隊6支;有國家級創新平台5個,省部級創新平台19個。 [1] 
類別
名稱
國家級創新平台(5個)
國家香料香精化妝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1]  、全國香料香精化妝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國家半導體照明應用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稀土新材料測試評價行業中心、國家萱草種質資源庫 [52]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
香料香精及化妝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51] 
上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承擔4個,聯合2個)
上海藥物合成工藝過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香料香精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物理氣相沉積(PVD)超硬塗層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綠色氟代製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建築防水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合)、上海城市路域生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合) [7-8]  [51] 
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個)
香料香精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9] 
省部級創新平台(19個)
上海市冶金工藝和設備檢測公共服務平台、上海藥物合成工藝過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精密軸承研發測試專業技術服務平台、上海香料香精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市香料香精化妝品協同創新中心、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管理研究基地、上海高校示範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物理氣相沉積(PVD)超硬塗層及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建築防水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料香精及化妝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城市路域生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高校智庫“美麗中國與生態文明研究院”、上海綠色氟代製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一帶一路”中老鐵路工程國際聯合實驗室、石油和化工行業金屬加工特種潤滑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山東省高端特種油技術創新中心、上海光探測材料與器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食品風味與品質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先進陶瓷結構設計與精密製造專業技術服務平台 [53] 
(截至2024年5月)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科研成果

校園風景 校園風景
據2024年6月學校官網數據,學校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專項課題等國家級項目130餘項、省部級項目近200項;獲國家級、省部級和全國性行業協會各類科技獎項50餘項,其中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制定各類標準40餘項。 [1] 
類別
名稱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新型香精配置與香氣品質控制關鍵技術及應用 [54] 
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
香氣協同效應與釋放技術 研究及產業化 [55]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18年5月,學校圖書館紙質藏書163.17萬冊,電子圖書86.65萬冊,中外文網絡數據庫48個。 [66] 
  • 學術期刊
應用技術學報封面 應用技術學報封面
應用技術學報》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管、上海應用技術大學、上海科學院、上海化工研究院共同主辦,2001年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准,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專業性學術期刊。其前身是《上海應用技術學院學報》,已有20多年的辦刊經驗和學術積累,曾獲得上海市高校特色科技期刊獎等榮譽。 [56]  2018年學報獲市教委、市新聞出版局“上海高水平高校學術期刊支持計劃”項目支持,並獲得第三屆上海市高校特色科技期刊獎。 [57]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合作交流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對外交流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對外交流(2張)
據2024年6月學校官網數據,學校本科中外合作辦學項目4個。與歐洲、美洲、亞洲、大洋洲以及港澳台等20多個國家(地區)的150餘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係,學分互認高校數達50餘所。共派出2000餘人次學生赴海外院校學習交流。學校踐行國家“一帶一路”倡議,開設老撾鐵道工程人才班,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培養高素質鐵道工程技術人才,獲批外交部亞洲合作資金項目,獲批上海市“一帶一路”中老鐵路工程國際聯合實驗室,成立“一帶一路”瀾湄鐵路互聯互通中心,持續推進高水平國際協同育人和協同科創工作。 [1]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校園文化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校徽

校徽 校徽 [15]
1.校徽中心的“應用”二字闡明學校的辦學思路,既表示遠承先秦諸子“備物致用”的為學為人之道(《易·繫辭上》:“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近效“經世應務”“明體達用”的中華文化精華,又體現學校以“應用技術”為本的辦學傳統和在長期辦學歷史中形成的“砥礪知行,厚德精技”的大學精神。
2.“應用”二字緊接內圓,寓意頂天立地。強調學校教學科研等各項工作既要“頂天”做好“形而上”,努力培養高水平應用技術人才,力爭走到國際最前沿,又要“立地”夯實“形而下”,立足行業企業需求,履行好服務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社會責任。
3.“應”字中間三筆,演繹為英文“SIT”,是學校英文名簡稱。“用”字三縱三橫,整體構成“用”字,代表學校源於上海冶金高等專科學校、上海輕工業高等專科學校、上海化工高等專科學校,具有悠久的辦學歷史積澱,凸顯三校合併組建後交融並進、追夢圓夢的精神內核。
4.校徽輪廓由兩個同心圓構成,表示圓融、通達和全校師生同心同德之意。外圓上方手寫體“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是學校的中文校名,由徐匡迪先生親筆題寫,下方英文部分,是學校英文名的全稱。整個校徽LOGO以綠色為背景,採用原上海應用技術學院校徽LOGO深綠、黑色配色基因,凸顯學校工科院校特色,表示學校傳承創新、繼往開來,欣欣向榮,努力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應用技術大學。
5.校徽的中心部分呈現“鼎”的造型,古樸莊重,寓意學校匯聚八方力量,共圖發展。校徽LOGO整體呈天圓地方之態,體現了剛與柔的完美結合,寓意學校既繼承優良傳統,又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必將厚積薄發,問鼎一流。 [58]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校訓

明德、明學、明事
“明”在此作動詞,其義為“清楚,懂得,知曉,明白”等,引申為“學會”(通過學習而掌握)。
“明德”,即通過教育,使學生學會怎樣做人,怎樣做有德之人。儒家經典《大學》開宗明義:“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注重品德修養,誠實守信,是現代社會的通行證,品德高尚是首先要達到的目標。
“明學”,就是通過教育,使學生學會怎樣治學。“明學”更加強調對學問的追求,強調使學生掌握做學問的方法,強調學以致用。
“明事”,就是通過教育,使學生學會怎樣做事。中國傳統文化把“會做事”作為對人的一種積極評價,“君子敏於事而慎於言。” (《論語·學而》)。符合該校培養高層次應用技術人才的定位。 [11]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校歌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校歌為《為着上應的榮光》。 [28] 
校歌歌詞 校歌歌詞
校歌曲譜 校歌曲譜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社團文化

上海應用技術學院十分重視校園文化的建設,旨在將校訓“明德、明學、明事”付諸實際,培育學生健全人格。多元紛繁的學術講座、異彩紛呈的文化節慶、蓬勃多姿的校園賽事、百花齊放的學生社團,令應技校園洋溢着濃郁人文氣息,彰顯青春的活力。 [59] 
新生節、主持人大賽、外語節、校園辯論賽、校園文化藝術節、社團文化節等貫穿學年始終,形成了高潮迭起的校園文化氛圍。學校有大學生藝術團,下設合唱團、舞蹈團、樂團、話劇團,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專業的學習機會同時也為藝術交流提供了一個更為廣闊的平台。校園文藝團體的規模也日益壯大,比如校五星級社團“東八區藝術工作室”,在韓國領事館文化院主辦了《流FloatingAway》新鋭藝術展,從最初在學校內舉辦到走向社會,逐漸使學生的作品得到了更廣泛的展示和更專業的認可。Crazy話劇社、拙金社、紫蘭文學社等也都有着各具自身特色的活動,為校園文化添姿增色。 [59] 
體育競技也是校園文化活動中的重要組成,一年一度的校運動會、體教組主辦的校園籃球賽、足球賽等校園體育賽事,也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為大學生活增添了勃勃生機,並促進了我校體育教育的健康發展。 [59] 
香料學院“3.5雷鋒日”活動
香料學院“3.5雷鋒日”活動(3張)
社團舉行了一系列的活動,如為慶祝我校成立58週年並活躍校園文化氛圍,校團委、社團聯合會攜手眾社團傾力打造了2012“最炫社團風 龍辰迎校慶” —第三屆“社團嘉年華”活動。機器人愛好者協會的真人版體感水果忍者和機器人互動FOLLOW,綠色未來同盟的創意比拼電池,溢彩攝影社的立拍得照片實時分享與紅娘活動,影視創意社的趣味視頻後期演示,文博書畫社的揮毫潑墨,網球社的飛鏢大冒險,服飾文化社與 Enjoy magic協會的衣飾魔術變裝秀,DZONE舞蹈社的韻律popping。 [12]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校區情況

截至2023年,學校有奉賢,徐匯兩個校區,學校總佔地面積95.16萬平方米,產權佔地面積為92.93萬平方米,學校總建築面積為62.34萬平方米。 [1]  [25]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奉賢校區

奉賢校區
奉賢校區(16張)
奉賢校區地址位於上海奉賢區海泉路100號,郵編:201418。奉賢校區坐落於奉賢海灣旅遊區,東臨奉炮公路、西臨海灣路、北面是奉柘公路、南面是海泉路,與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師範大學相鄰,佔地面積約1207畝。奉賢校區於2006年8月開工,建成校舍56幢,總建築面積40.74萬平方米。其中12幢建築獲得上海市“白玉蘭”工程獎,建築面積達18.21萬平方米,佔總建築面積的44%;26.52萬平方米建築達到市、區優質結構工程標準,佔總建築面積的65%。 [60]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徐匯校區

奉賢校區地址位於上海徐彙區漕寶路120號,郵編:200235。
徐匯校區
徐匯校區(3張)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徐匯校區主校門,由校門單體及校內東西兩幢小建築組成。大門墩柱正面,即南側柱身中上方設有嵌入式門燈,並在門燈下部增加了似箍頭枋的結構承擔上部突出的支撐板,上部增設了似坡屋頂的遮擋板。基座則是清式須彌座的簡化版,由上至下,大體上為上枋、上梟、束腰、下梟和下枋組成,無雕飾。 校門內門衞室、收發室與四個門墩柱組合形成一組建築羣。以東側建築為例,坐東朝西,歇山頂式樣,立面與校園主體建築縱向三段式統一。上段為歇山式屋頂、中段為清水磚牆外牆、下段為由勒腳和散水坡組成,水泥粉刷裝飾基座。上段屋頂,採用現代結構替換木質做法,正脊兩端鴟吻簡化,戧脊末端無脊獸。1955年建成, 2015年8月被列入上海市第五批優秀歷史建築。 [61]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行政管理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現任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校長
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黨委副書記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副校長
參考資料: [10]  (截至2024年5月)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歷任領導

歷任黨委領導
姓名
職位
任期
祁學銀
黨委書記
2000年9月—2013年6月
吳松
黨委書記
2013年6月—2015年7月
劉宇陸
黨委書記
2015年9月—2020年1月
歷任行政領導
姓名
職位
任期
徐福緣
校長
2000年9月—2005年2月
盧冠忠
校長
2005年2月—2014年6月
劉字陸
校長
2014年6月—2015年10月
陸靖
校長
2015年10月—2018年2月
柯勤飛
校長
2018年4月—2023年9月
以上參考資料來源: [62]  (截至2024年5月)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校友情況

校友情況
姓名
成就/職位
許金勇
上海鋼之傑鋼結構建築系統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康健
寶鋼股份公司寶鋼分公司冷軋廠技能專家
馬志英
上海市食品研究所副所長、總工程師
金鏗
珠光集團新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常務副總
陳惠國
中科院特約研究員,中國環保智庫專家
以上參考資料來源: [63]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所獲榮譽

2014年,獲得國家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67] 
2017年,獲“上海市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65] 
2018年至2023年,在上海高校分類評價應用技術型高校中連續六年排名第一。 [1] 
2020年,獲“上海市2017-2019年度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6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