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思起義

鎖定
1931年1月1日,廣西上思縣那琴圩農軍和革命羣眾,在中共邕寧縣蘇吳圩黨支部領導下,在上思縣城舉行了一次武裝起義。 [1] 
名    稱
上思起義
發生時間
1931年1月1日
地    點
上思縣
參戰方
國民黨軍、那琴農民自衞軍
結    果
起義失敗

目錄

上思起義背景

上思縣位於廣西西南部,丘陵起伏,羣山連綿。上思人民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光榮傳統,歷史上曾爆發過多次農民起義。
1926年冬,進步青年黃名山劉福善、孫兆禎等成立了“上思縣第六區農民協會籌備委員會”,開始進行農民運動的宣傳和組織工作。1927年3月28日,上思縣第六區農民協會成立,並組織了農民自衞軍。1928年3月,中共邕寧蘇、吳圩黨支部派黨員唐光天、唐希賢、廖光華先後到那琴指導農運工作。那琴地區的農民運動,在中共黨組織和區農會的領導下蓬勃發展。
1928年,國民黨上思縣鹽税局在平吉(今東屏圩),設立鹽卡,每擔鹽税高達2元(桂幣),重税盤剝鹽民,羣眾意見很大。區農會知道後,派孫兆禎、陳歧山帶30多名農軍20支槍來到鹽卡,繳了税警的槍,並處決了一名很壞的鹽卡税警,掀起了全縣抗捐、抗税鬥爭高潮。1929年12月21日,區農會執委黃名山又率那琴區農民武裝槍決了作惡多端的那琴鄉團總黃景春,焚燒了他的地契。
對於蓬勃發展的農民運動,國民黨反動派實行了殘酷的鎮壓。1930年5月26日,國民黨上思縣長梁熙德,調民團包圍了那琴農會,農民自衞軍戰士孫體忠被抓去剖腹挖肝。7月15日梁熙德探知邕寧縣農軍大隊長唐光天等在黃名山家組織農軍開會,即勾結敵軍頭目陳文波,配合民團數百人包圍了黃名山的住房。唐光天、黃名山等突圍後,黃名山的7口家人及兩名農軍戰士被殺害。敵人的瘋狂殘殺,使農軍忍無可忍。 [1] 

上思起義經過

同年冬,第六區農協會在馱桃召開各鄉農協執委會,決定舉行起義,攻打上思縣城。
1930年12月31日晚,劉福善率領農民自衞軍,連同綠林武裝共200多人,繞過上思縣政府設在板回村的崗哨,直奔縣城。1931年元旦凌晨,農民自衞軍架起雲梯首先攻下東門。事先化裝成客商分散隱蔽在城內的蘇彩利、林國棟、馮鳴龍等10多名農民自衞軍戰士打開城門接應。自衞軍擁入縣城。縣長梁熙德、保安司令黃魯驚醒後措手不及,倉促應戰。經過幾小時戰鬥,梁熙德、黃魯率民團向西門附近的高岸、停料等村潰逃,只有一部分民團在鐘鼓樓和黌宮負隅頑抗。農民自衞軍進城後,打開監獄,放出被捕農友200多人。
第二天,黃魯、梁熙德乘城內混亂之時,組織民團反撲,因敵強我弱,力量懸殊,農民自衞軍撤出縣城。 [1] 
同年1月,那琴農民自衞軍處境較困難,黃名山欲往外地暫避風頭,待時機成熟後再圖良策。當黃名山從古爭往馱桃的途中,被叛徒劉加美、黃啓昌等伏擊遇難。11月17日,劉福善從欽州馬尿山率領農民自衞軍12人擬回老家枯羅活動,遭國民黨某部113團2營營長莫衍慶的襲擊,劉福善指揮農民自衞軍奮力抵抗二晝夜,終因寡不敵眾,劉福善、劉美娥等12名農軍不幸遇難。民國21年2月1日,在扶南縣(今屬扶綏縣)龍頭村準備往右江尋找紅七軍隊伍的孫兆徵,由於叛徒出賣被捕,數天後押回上思,於22日在上思遇難。 [2] 

上思起義評價

上思起義,是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舉行的。雖然佔領縣城的時間不長,但顯示了上思人民求解放的革命鬥爭精神。
參考資料
  • 1.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編纂.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各地武裝起義 廣西地區.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5:316
  • 2.    上思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 上思縣誌[M]. 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 2000:53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