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口子高蹺秧歌

鎖定
高蹺秧歌又稱高蹺,是一種廣泛流傳於中國各地的傳統舞蹈,因舞蹈時多雙腳踩踏木蹺而得名。高蹺歷史久遠,源於古代百戲中的一種技術表演,北魏時即有踩高蹺的石刻畫像;高蹺一般以舞隊的形式表演,舞隊人數十多人至數十人不等;大多舞者扮演某個古代神話或歷史故事中的角色形象,服飾多模仿戲曲行頭;常用道具有扇子、手絹、木棍、刀槍等;表演形式有“踩街”和“撂場”兩種,撂場有舞隊集體邊舞邊走各種隊形圖案的“大場”和兩三人表演的“小場”,角色間多男女對舞,有時邊舞邊唱。各地高蹺所使用的木蹺從30釐米至300釐米,高低不一。從表演風格上又分為“文蹺”和“武蹺”,文蹺重扭踩和情節表演;武蹺重炫技功夫。
中文名
上口子高蹺秧歌
別    名
高蹺

目錄

上口子高蹺秧歌起源

盤錦市西安鎮上口子具有300多年曆史的上口子高蹺秧歌,2006年6月被省政府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為使這一優秀的傳統文化藝術永久傳承,市、縣兩級文化主管部門和西安鎮委、鎮政府高度重視,投資近6萬元,修建了約400平方米的藝術基地房舍和廣場。修膳後的藝術基地功能齊全,有電腦數據資料室、排練廳和服裝、器具存放室等。這個藝術基地的落成不僅為上口子高蹺秧歌的傳承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上口子高蹺秧歌榮譽

同時也成為全市民間文化工作的一大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