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角路小學

鎖定
武昌區三角路小學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是三角路小學的辦學理念。過去的二十多年,三角路小學始終把握正確的辦學方向,堅持育人為本,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把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和終身發展的素質放在首位,在教書育人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績。
現地址在原三角路中學。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和平大道820號
中文名
武昌區三角路小學
類    別
公立小學
所屬地區
湖北省·武漢市
地    址
湖北省·武漢市和平大道820號

三角路小學古詩考級

2007年12月武昌區三角路小學啓動“中華古詩詞考級”活動,嘗試在全校推行“考級制度”。該校副校長周燕説,“古詩考級”的參考依據是小學課程標準規定的小學生必須掌握的70首古詩詞。學校按照這個標準,將學生分為三個等級。其中,一、二年級學生必須會熟練背誦10首以上,三、四年級的學生必須背誦20首以上,五、六年級的學生必須會背誦35首以上。
學期,學校會定時組成“詩詞考級委員會”,在全校範圍內考級。其中,最高級別為八級,最低級別為三級。考過者可獲得相應級別的證書。
啓動儀式上,來自該校6(3)班的陳哲做為代表第一個上台考級。他從老師指定的70張書籤中,任意抽出了8張,然後逐一背誦出來。因為全部會背誦,學校當場給他頒發了八級證書。
該校校長張愛紅説,學校有責任,也有義務讓孩子們從小了解古詩詞。

三角路小學營銷課程

課堂上學習討價還價技巧,還要學怎麼包裝推銷產品。商場上的營銷課程,新學期開始正式進入三角路小學的必修課表。
記者在三角路小學課程表上看到,營銷課成為小學必修的綜合實踐課的一部分,在三至六年級開設,4年共計有64個課時,佔綜合實踐課的
一半課時,課程內容圍繞諸如“產品成本”、“議價技巧”、“產品估價”等展開。在其中一節課的教案上,老師還設置了一個促銷活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產品相互推銷,掙取虛擬貨幣。
“這是學校校本課程《種植與營銷》的升級版本。”校長楊俊介紹,學校發現很多學生都是“流動花朵”,父母多是賣菜賣小商品的,學生下課或放假,常常要幫着賣菜,為此,學校開設《種植與營銷》,讓學生們認清五穀雜糧,掌握討價還價的技巧等。“流動花朵”少了,但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學生手中能支配的錢越來越多,理財意識與能力這種生活技能對學生依舊有很大幫助,“而且8年的實踐發現,營銷知識還能適用於買賣之外的地方,如讓學生學會自我推銷、自我展示,還能鍛鍊交往能力。”
對這一課程,學生們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五(5)班學生張艾嘉説,不知道怎麼還價,平時買東西基本是一口價,學了大半月,感覺以後獨立購物時會少吃虧。“覺得能讓我大方一些。”六(3)班的李鑫則説,自己比較內向,與陌生人交流總是很緊張,從營銷課學到很多交流技巧。
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教授梅志罡稱,除了學科知識,這種生活技巧類的社會生存知識也應作為學校學習的內容之一,營銷課的開設,實際就是在教學生社會生存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三角路小學實踐活動

菜地佔地300多平方米,被南瓜、白菜、各色花卉等擠得滿滿當當。靠南邊一溜的六棵橘樹上,一個個拳頭大的橘子早已將樹枝壓彎。
20多分鐘後,摘下來的橘子已經有滿滿兩大筐。記者掰了一瓣放在嘴裏,很純的酸甜味道。
2001年,53歲的蔡國安,從工作了15年的總務主任崗位上請退,主動請纓:在學校開園種菜,探索校本課程新路。“我喜歡和學生們在一起,而且想讓校本課程有實在的內容。”談及當時的選擇,蔡老師一筆帶過。
菜地之前堆滿了建築垃圾。“這樣的土壤肯定不適宜種植。”於是,蔡老師每天騎一輛由自行車改裝的三輪車,到幾公里外的沙湖邊,選擇優質土運回學校;蔡老師堅持使用人工肥,附近經常見到他去公廁挑糞的身影;為了給菜園穿上合身的“外衣”,蔡老師將一根根細竹竿買回來,切斷、打磨後盤結在一起。
2002年春天,菜地一切準備就緒。蔡老師一個人帶18個班,每個班一星期一節課。“從撒種、拔草、間苗,到施肥、收割,這裏面學問多着呢!”蔡老師將每個環節手把手地教給孩子們。
這年夏天,蔡老師帶着孩子們到學校對面的武昌車輛廠,賣起自種的小白菜。
起初,家長們認為此舉浪費了孩子們學習的時間。但是,漸漸的,家長們發現自己的小孩有變化了:原來不好好吃飯、懶惰的習慣都沒有了。
當時賣過菜的六(3)班學生張煥説:“把菜從小種大,真的很不容易!”
2003年,同學們再次將10餘種菜擺在學校門口賣的時候,很多家長專門繞道過來買。
2004年,張煥所在班在全市做公開課,所有的孩子談起種植和營銷都頭頭是道,引起了現場眾多專家的讚歎。
幾年時間,三角路小學的校本課程出了名。如今,學校正在籌建農藝園,計劃在傳統種植中加入更多的高科技,如“無土栽培”、“嫁接”等,華中農業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得知此事後,專程到學校調研。
2010年,三角路小學擴大了菜園的面積,之前學校旁的工廠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