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班鎮

鎖定
三班鎮,隸屬於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地處德化縣南部,東與龍門灘鎮接壤,東南和永春縣介福鄉相連,南緊鄰永春縣吾峯鎮,西連接龍潯鎮高陽村,西北毗鄰龍潯鎮寶美村,北倚龍潯鎮樂陶、洞中鳳洋村, [2]  行政區域面積56平方千米。 [3]  截至2019年末,三班鎮户籍人口為21786人。 [3] 
三班鎮古稱碩傑。1991年12月,三班鄉撤鄉設鎮。 [2]  截至2020年6月,三班鎮轄10個行政村, [4]  鎮人民政府駐三班村後房街。 [2] 
2019年,三班鎮有工業企業518個,其中規模以上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6個。 [3] 
中文名
三班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
地理位置
德化縣南部
面    積
56 km²
下轄地區
10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三班村後房街
電話區號
0595
郵政編碼
362501
氣候條件
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閩C
人    口
21786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三班鎮歷史沿革

三班鎮古稱碩傑。
唐時,屬歸德場。
宋、元、明代時期,屬歸德鄉歸化裏。
清代時期,屬在坊裏碩傑社、蔡徑社。
民國早期,屬第一區(潯中)三高鄉。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改稱三高示範鄉。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4月,成立三高鄉人民解放委員會。
1949年11月,稱三高鄉。
1950年3月,屬一區(潯中)三高鄉。
1951年1月,屬一區三班鄉、錦橋鄉、高蔡鄉。
1952年8月,屬一區三班、高蔡、錦橋、奎鬥鄉。
1956年8月,屬潯中區奎鬥、三班、錦橋、蔡徑鄉。
1958年4月,撤區並鄉,奎鬥、三班、錦橋、蔡徑合為三班鄉;同年10月,成立公社,屬得中公社三班管理區。
1961年7月,從潯中析出成立三班公社。
1984年9月,三班公社改稱三班鄉。
1991年12月,三班鄉撤鄉設鎮。 [2] 

三班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三班鎮轄10個行政村:三班、泗濱、東山洋、奎鬥、橋內、蔡徑、錦山、龍闕、儒坑、嶺頭,下設107個村民小組。有95個自然村。 [2] 
截至2020年6月,三班鎮轄10個行政村:三班村、泗濱村、東山村、奎鬥村、儒坑村、錦山村、龍闕村、橋內村、蔡徑村、嶺頭村, [4]  鎮人民政府駐三班村後房街。 [2] 

三班鎮地理環境

三班鎮位置境域

三班鎮地處德化縣南部,東與龍門灘鎮接壤,東南和永春縣介福鄉相連,南緊鄰永春縣吾峯鎮,西連接龍潯鎮高陽村,西北毗鄰龍潯鎮寶美村,北倚龍潯鎮樂陶、洞中鳳洋村, [2]  行政區域面積56平方千米。 [3] 

三班鎮地形地貌

三班鎮地處閩中屋脊戴雲山南麓,屬丘陵地帶。地貌以低山地為主,部分為山間平地和河谷地,地形周邊高、中部低,沿大云溪形成的數塊平地呈長條狀相連。最高峯天馬山,海拔1079米,是德化、永春兩縣的界山;最低點位於東北部的奎鬥村陳厝,海拔475米。 [2] 

三班鎮氣候

三班鎮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特點是春季冷暖多變,陰晴相間,時有連綿低温陰雨天,亦有久晴不雨春旱年;夏季炎熱多雨,旱澇兼有,颱風、暴雨、雷電大風多出現在夏季;秋季雨水驟少,偶有秋老虎相伴;冬季少雨多旱,時有寒潮霜凍出現。20世紀80年代後,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氣温總體呈上升狀態。年平均氣温18.2℃。1月平均氣温8℃之間,極端最低氣温-6.2℃(1963年1月8日和1973年12月26日);7月平均氣温26℃,極端最高氣温37.7℃(2003年7月15日)。 [2] 

三班鎮水文

三班鎮境內最大河流為大云溪,屬閩江水系。發源於天馬山北麓,全長12千米。流域面積30餘平方千米,年均徑流量0.5立方米/秒。匯入大云溪的支流有18條,總長度54千米。其中長度在4千米以上的有橋內溪、九重溪、小云溪、含待溪、楓坑溪、黃獅坑溪6條。主流與山脈趨於垂直走向,支流與山脈平行,構成脈絡狀水系。 [2] 

三班鎮自然災害

三班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乾旱、颱風、雷暴、冰雹、低温、寒潮和因降水引發的地質災害等。颱風暴雨引發的災害最多。1977年6月22日,因暴雨成災,雨量達350毫米,山洪暴發,稻禾受災面積6000餘畝,民房遭破壞258座,沖毀水利工程、公路、橋樑多處,流失木材1180立方米,死傷13人,直接經濟損失20餘萬元,並造成糧食大幅度減產。2006年7月16日,4號颱風帶來暴雨,境內降雨量超過200毫米,28户羣眾住房受損,錦山村有2座民房被滑坡壓塌數間,造成1死2傷。乾旱發生率也比較頻繁。據統計:從1962年—1983年的22年,連續乾旱至少1個月以上的就有16年。 [2] 

三班鎮自然資源

三班鎮境內的主要礦藏是高嶺土、石英(俗稱釉土石),分佈在觀音岐、上寨山中,儲量豐富,質地優良。還有分佈廣泛的紫砂礦和紅壤土礦。20世紀80年代開始,紫砂、紅壤陶產品成為轄區企業的主要出口商品。境域是全國有名的紅壤陶產地。境內有林地面積5.396萬畝,木材種類多樣,馬尾松等針葉樹分佈最廣;闊葉樹有櫧、栲、樟、楠、黃櫸等,還有4950畝毛竹林,數十種野生藥材、花卉。 [2] 
2011年,三班鎮有耕地面積1.065萬畝,林地面積5.396萬畝。 [2] 

三班鎮人口

2011年末,三班鎮總人口2143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5256人,城鎮化率71.19%,另有流動人口1872人。總人口中,男性11033人,佔51.48%;女性10398人,佔48.52%;14歲以下2961人,佔13.82%;15—65歲16843人,佔78.59%;65歲以上1627人,佔7.59%。人口全為漢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12.4‰,人口死亡率5.7‰,人口自然增長率6.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81人。 [2] 
2017年末,三班鎮常住人口為40863人。 [1] 
截至2019年末,三班鎮户籍人口為21786人。 [3] 
三班鎮

三班鎮經濟

三班鎮綜述

2011年,三班鎮完成財政總收入0.4572億元,比上年增長19.1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0.1822億元,比上年增長14.46%。從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0.086億元,增值税0.292億元,企業所得税0.058億元,個人所得税0.06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850元。 [2] 
2019年,三班鎮有工業企業518個,其中規模以上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6個。 [3] 

三班鎮農業

2011年,三班鎮實現農業總產值9806萬元,比上年增長3.32%,佔地區生產總值的8.25%。 [2] 
三班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還有地瓜、馬鈴薯等。2011年,生產糧食4692噸,人均218.94千克。其中水稻3037噸,白薯、馬鈴薯(折谷)分別為896噸、759噸。蔬菜種植面積8750畝,產量10291噸,主要品種有綠葉菜類、塊莖類、瓜豆類等。2011年底,茶園總面積810畝,主要種植鐵觀音,茶葉總產量48噸。水果種植面積10465畝,總產量7490噸。 [2] 
三班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雞、兔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9050頭,年末存欄7400頭;羊飼養量560只,年末存欄350只;牛飼養量375頭,年末存欄256頭;家禽飼養量13.85萬羽,上市家禽13.29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1800噸,其中豬肉1558噸,牛肉131噸,羊肉111噸,禽蛋250噸。畜牧業總產值4001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40.8%。 [2] 
截至2011年末,三班鎮累計造林0.63萬畝,其中防護林225.7畝,經濟林1500畝,竹林1135畝,農民住宅四周及零星植樹4.22萬株,林木覆蓋率60.52%,活立木蓄積量8.36萬立方米。 [2] 
三班鎮漁業生產以水庫、池塘養殖為主,稻田為輔,池塘淡水水面有1.572平方千米,養殖的淡水魚主要是鯉、鰱魚、草魚和羅非魚、鯽魚等,部分採用網箱飼養。2011年,水產品總產量115.7噸,產值81萬元,佔農業產值的0.83%。 [2] 

三班鎮工業

2011年,三班鎮實現工業總產值10.9億元,比上年增長29.76%,佔地區生產總值的90.83%。2011年,工業企業285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4家,職工0.8506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4.36億元,比上年增長28.83%。銷售收入達到千萬元以上企業19家,其中億元以上2家。 [2] 

三班鎮商業外貿

2011年末,三班鎮有商業網點258個、職工775人。2011年,商品銷售總額0.65億元,比上年增長8.75%。2011年,商品出口0.2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93%,主要產品有日用瓷、西洋工藝瓷、紅壤陶以及竹木藤、樹脂、石蠟為原料製造的工藝美術系列產品。 [2] 

三班鎮金融業

2011年,三班鎮有農村信用社1家,各類存款餘額1.3919億元,比上年增加0.27億元,人均儲蓄6494.8元;各項貸款餘額0.7628億元,比上年增加0.484億元。 [2] 

三班鎮社會事業

三班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三班鎮有公辦幼兒園1所,民辦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539人,專任教師17人;小學3所,在校生805人,專任教師5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422人,專任教師57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制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教育經費達460.43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451.13萬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440.66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13%、0.8%、2.64%。 [2] 

三班鎮科學技術

2011年末,三班鎮有專業技術人才103人,農村實用人才32人。 [2] 

三班鎮文體事業

2011年末,三班鎮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250平方米;有事業單位從業人員2人。公共圖書室1個,面積50平方米,藏書5000冊。有村級老年人文化娛樂中心10個,面積1231平方米。2011年末,電視用户達5900户,入户率99.4%。
2011年末,三班鎮境內中小學、幼兒園均有專門的體育場地,共3處。還有三班、泗濱等村多處文化活動中心,中心各種體育器材配備完全。10個村也均有運動場所並安裝健身器材。日常鍛鍊項目有籃球、排球等類活動。參加體育活動人員佔常住人口的50%以上。 [2] 

三班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三班鎮有鎮衞生院1所,門診綜合樓建築面積2267平方米,設有內科、外科、中醫科、婦產科、口腔科、功能檢查科等科室。設病牀10張,擁有500毫安X光機1台,日超機1台,生化檢驗設備1套以及其他一般常用配套醫療器械。專業衞生人員17人,其中副高級職稱1人,中級職稱6人,初級職稱10人。村級衞生所10個,鄉村醫生13人。2011年,完成診療13259人次。2011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0,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70%,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8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9732人,參合率97.68%。 [2] 

三班鎮社會保障

2011年,三班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210户,人數272人,支出29.376萬元,比上年增長34.92%,月人均90元,比上年增長25%;五保分散供養30人,支出12.24萬元,比上年增長21.43%;醫療救助12人次,共支出3.46萬元,比上年增長297.23%;臨時救濟131人次,支出1.896萬元,比上年增長132%。自然災害受災人口20人,緊急轉移安置3人,農作物受災面積65畝,直接經濟損失10萬元,救災支出4萬元,比上年增長33.3%。安置義務兵57人,撫卹事業費支出30.4752萬元。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民工16321人,比上年末增加0.0218萬人。2011年末,規模以上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90%。當年度受理勞動人事爭議案3件,通過調解方式結案3件。 [2] 

三班鎮環境保護

2011年,三班鎮財政用於環境保護的資金35萬元,佔財政支出的1.75%。從1975年始,着手舊廁改造。2011年末,轄區林木綠化率達60.93%。 [2] 

三班鎮郵政電信

2011年末,三班鎮有郵政分局1個,電話交換機5000門,固定電話用户3180户,比上年增加72户,電話用户普及率70.7%;移動電話用户2807户,比上年增加853户,普及率為62.4%;光纜線路總長達56千米,主幹電纜達5000對千米,互聯網端口總數2500個,其中已佔用端口總數2000個;寬帶接入用户1811户,比上年增加364户。 [2] 

三班鎮基礎設施

  • 能源
2011年末,三班鎮有水電企業10家,總裝機468千瓦。鎮辦水電站2座,裝機180千瓦,年發電10萬千瓦時。 [2] 

三班鎮基礎設施

  • 給排水
2011年末,三班鎮有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22.6千米,生產能力2400噸/日,年工業用水25.2萬噸,生活用水10.8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43.1%。 [2] 
  • 供電
2011年末,三班鎮有35千伏變電站1座,總容量1600千伏安,高壓輸電線路6條,總長度58.711千米,用電負荷1萬千瓦時。年售電量累計完成7974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8.7%,供電可靠率99.7%。 [2] 
  • 燃氣
2011年末,三班鎮有供氣站1個,天然氣管線99千米,天然氣用户2178户,其中工業用户175户,居民用户2003户,月天然氣平均用量405萬立方米。 [2]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三班鎮有公園1個,面積5.67公頃,園林綠地面積43.57公頃,綠化覆蓋率60.93%,人均綠地2.65平方米。 [2] 

三班鎮交通運輸

三班鎮已形成公路交通運輸網絡。2011年末,有鎮、村級公路13條,總長63千米。境內104個村民小組、48個廠、礦企業全部通公路。2011年,私營中小型貨運汽車57輛,243噸位。 [2] 
衞星圖、地形圖、電子地圖

三班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相傳河南温縣顏姓、滎陽鄭姓、德化上湧桂格鄭氏後裔自唐末始,陸續遷徙該地開發,聚族而居,形成碩傑、泗濱、東山洋3個大村落,取名三班。 [2] 
參考資料
  • 1.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第228頁.
  •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李立國總主編;黃序和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福建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6年8月:0927-0929.
  • 3.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 232.
  • 4.    三班鎮2020年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