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河閘

鎖定
三河閘,是淮河洪澤湖入江水道的控制口門,位於洪澤湖下游東南角蔣壩鎮附近。設計流量12000立方米每秒,是中國最大的節制閘。2010年汛期開閘泄水352億立方米,佔同期洪澤湖出湖洪水量的81%,是洪澤湖的最大口門。
三河閘工程是中國治理淮河的重要成果,是建國初期自行設計自行施工的大型工程。該工程1952年10月1日動工興建,動用了近16萬人施工,僅10個月就建成。
截至2007年已累計泄洪1萬多億立方米,為保證裏下河地區3000萬畝農田和2000多萬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做出了卓越貢獻。2003年10月被水利部批准為國家水利風景區。 [1] 
其組成部分——三河船閘是洪澤湖至高郵湖、寶應湖以及大運河的主要航道之一,大大縮短了淮河與大運河之間的航行距離,為裏下河地區的防洪保安和經濟繁榮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2] 
中文名
三河閘水利工程
開工時間
1952年10月
竣工時間
1953年7月
地理位置
江蘇省境內的洪澤湖東南部
所屬城市
淮安市洪澤縣
所屬國家
中國
工程類型
鋼混結構

三河閘工程背景

三河閘在江蘇省的位置 三河閘在江蘇省的位置
三河閘,是洪澤湖下游水系淮河入江水道的上端。洪澤湖,位於江蘇西北部,系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是江蘇省僅次於太湖的第二大湖。是淮河下游大型攔洪蓄水的平原湖泊型水庫,湖水全賴東岸邊大堤作為屏障,湖底高程高出下游地面4~8米,為懸湖。東漢建安五年(公元200年)開始修築的大堤至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基本完成。
三河,是洪澤湖出湖主要河道(三河、淮河入海水道蘇北灌溉總渠淮沭新河)之一。三河是淮河南下入江的一條主要河道,最大泄量為11100立方米/秒(民國20年),三河閘門建成後,三河實際泄量為10~500立方米/秒,佔洪澤湖總出水量的60~70%。可見三河口是洪澤湖(淮河)洪水下泄的口門。
清咸豐元年(1851年),湖東南角的三河口大堤禮河壩被洪水沖壞,壩下衝跌成深潭,此後,淮河洪水從決口下三河,穿高、寶湖,南入長江,形成淮河入江水道。但此入江水道大水年份,高、寶湖不能容納時,須開放運堤歸海五壩,氾濫於江蘇省裏下河地區,民國10年(1921年)及20年(1931年)大水,高、寶湖地區受淹,裏下河地區淪為澤國,人民生命財產損失慘重。於是,在三河口興建地防洪控制工程就成為新中國面臨的重大任務。1950年,重新治理淮河時,就在洪澤湖興建了一系列控制工程,其中之一就是三河閘和淮河入江水道。
三河閘門和入江水道等主要工程於1970年完成。從此,淮河下游廣大地區改變了歷史上長期遭受洪澇威脅的書面,東側平原廣大農田的灌溉水源得到了相應的改善,每年由蘇北灌溉總渠輸出的水量為70~140億立方米,可灌溉洪澤、淮安、阜寧及濱海等市縣農田120公頃。 [3] 
三河閘及地理形勢 三河閘及地理形勢

三河閘工程概況

三河閘所處的位置 三河閘所處的位置
三河閘,由節制閘和船閘組成。位於洪澤湖東南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蔣壩鎮附近,為淮河排洪入江的口門,是洪澤湖控制工程中的最大建築物。設計流量12000立方米每秒,是中國最大的節制閘。 [4]  [1] 
三河閘建築分佈 三河閘建築分佈

三河閘節制閘

三河閘(節制閘),閘身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共63孔,每孔淨寬10米,總寬697.75米,底板高程7.5米(廢黃河高程系,下同),寬18米,共21塊底板,閘孔淨高6.2米。閘門為鋼結構弧形門。左右岸空箱內分別設有水電站一座,裝機容量分別為200千瓦、125千瓦。門墩架設公路橋,按汽-10級標準,採用雙車道,淨寬7米。三河閘按洪澤湖水位16米設計、17米校核,原設計流量為8000米/秒,加固後的三河閘設計行洪能力提高到12000米/秒。設計抗震烈度8度,屬大Ⅰ型水閘。 [5]  [4] 
三河閘 三河閘
三河閘上的公路 三河閘上的公路
三河閘橋頭堡 三河閘橋頭堡
三河閘啓閉機 三河閘啓閉機

三河閘船閘

三河船閘閘室 三河船閘閘室
三河船閘,位於江蘇省洪澤縣蔣壩鎮南端,是洪澤湖大堤的穿堤建築物,是三河閘水利樞紐的組成部分。上閘首切洪澤湖大堤入洪澤湖,下游經入江水道三河段、石港船閘、金寶航道和南運西船閘連通大運河。其主要功能是通航,兼顧防洪和抗旱輸水。
2007年加固後的船閘口門淨寬10米。閘室為擴散結構,有效長度100米,最大淨寬16米。上閘首工作門底檻高程9.0米,閘室底板和下游工作門底檻高程4.8米。上閘首頂高程17.5米,閘室牆頂高程16.5米(含1米高防浪板),下閘首頂高16.5米,船閘最大水級差8米,閘室內最小坎上水深2.5米。
船閘閘首為鋼筋混凝土空箱結構,閘室牆為鋼筋混凝土塢式U形結構,上、下游翼牆為漿砌塊石重力式擋土牆。上游引航道長300米,邊坡1:2.5~1:3;下游引航道長250米,邊坡1:2.5~1:3,南、北岸護坡均長280米。所有護坡均為灌(漿)砌塊石和混凝土複合護坡。
工作閘門為人字形鋼閘門,上游門頂高程17.3米,門高8.55米,門寬6.15米;下游門頂高程16.0米,門高11.25米,門寬6.15米;每扇門配有一台QT-60KN電動推杆式啓閉機。輸水型式為短廊道集中輸水。廊道閘門為平面直升式鋼閘門,門寬2.62米,高2.25米,支承行走裝置為滾輪式,每扇閘門均配有一台QL-100KN-SD電動、手動兩用螺桿式啓閉機。上閘首建有鋼筋混凝土梁橋一座,標準為汽-13設計、拖-60校核,橋頂面高程21.5m,淨寬7.0米。 [2] 
三河船閘辦公樓 三河船閘辦公樓

三河閘建設歷程

三河閘初建

清咸豐元年(1851年)淮河洪水衝開禮壩後,洪澤湖洪水沒有控制,一遇淮河大水,下游即遭受嚴重災害。民國24年(1935年),導淮委員會曾在這裏動工興建三河活動壩,後抗戰興起只完成了部分基樁而中輟。
1952年淮委編制的《一九五二年工程計劃綱要》指出:“為保證裏下河區不受洪水災害,必須減少洪水來量,除上、中游水庫蓄洪外,建築三河閘一座,以發揮洪澤湖蓄水、防洪和灌溉的效能,並控制入江流量”。三河閘工程,根據淮委和水利部審定的淮河洪水總量800億立方米、洪澤湖最高水位15.32米時三河閘最大泄量不超過8000立方米每秒進行設計。 [4] 
經水利部批准,於1952年10月1日開工,至1953年7月25日全部竣工。施工過程中,場地小、時間緊、物資設備和技術力量十分困難。在不足1.5平方公里的狹小工地上,集中了12個縣15.86萬民工,並從浙江、山東、安徽、江蘇、湖南、湖北6個省和南京、上海市招了各種技工2400多人,抽調3690多名幹部及部分解放軍戰士。技術人員絕大部分是剛從一些大、專院校畢業的學生。建閘需要的設備和鋼材、木材、水泥和砂石等材料32萬噸,是從國內9個省大小几十個城市運來的。有遠從東北和內蒙運來的木材和鋼材,有上海製造的閘門和啓閉機,有天津、濟南、漢口運來的機器和鋼筋,還有省內運來的水泥和大量砂石材料。閘基處理,採用不打基樁的先進經驗,大大縮短施工期。總共完成土方939.5萬立方米,混凝土5.14萬立方米,砌石7.82萬立方米,國家投資2618.1萬元。 [4] 
1954年淮河發生大洪水,洪澤湖蔣壩最高水位15.23米,三河閘最大下泄流量10700立方米每秒,超標準行洪,消力塘拋石搶護,加固攔河壩,而且閘身穩定已接近安全限度。1956年《淮河流域規劃報告》提出洪澤湖千年一遇設計洪水位16米,三河閘排洪11000立方米每秒;萬年一遇校核洪水位17米。1957年經國家計委,水利部批准的“分淮入沂、綜合利用工程規劃”,又提出當淮河發生三百年一遇洪水時,三河閘排洪入江11500立方米每秒,洪澤湖最高水位16米;當超過三百年一遇洪水時,三河閘加大泄量到13500立方米每秒。這些規劃意見,由於入江水道工程沒有擴大,三河閘也沒有進行加固,加之1964年發現消力塘混凝土面有局部嚴重磨損,鋼筋外露,急需進行加固。1965年9月,江蘇省人委將《洪澤湖控制加固改建工程設計任務書》報送水電部,要求三河閘按照洪澤湖最高設計洪水位16米、10級颱風、吹程15公里,最大泄量11500立方米每秒,校核最高洪水位17米,最大泄量13500立方米每秒進行加固。同時提出新建三河越閘,以便排底水。1965年12月2日水電部轉報國家計委時,對三河閘和三河越閘工程的加固方案和建設規模,要求在淮河規劃中進一步研究確定。後來,受“文化大革命”的干擾,直到1968年三河閘才開始加固,三河越閘由於規劃意見不一致,到1987年尚未興建。 [4] 

三河閘續建加固

1968年~1970年為提高防洪標準進行了加固,閘墩接長1.45米,增建新工作橋、檢修門槽及浮箱式檢修門,加厚消力池底板,加固閘門等。1976年~1978年進行了抗震加固,對排架、門墩進行抗震加固,公路橋加橫向夾板。1992年~1994年進行了除險加固,更新鋼閘門、加厚消力池、加寬公路橋、處理工作橋裂縫等。2001年新建了彩鋼板啓閉機房。2003年安裝了閘門自動監控系統。2012年以來實施了三河閘啓閉系統更新加固,重建工作橋、啓閉機房、橋頭堡,升級改造自動控制和視頻監視系統等。 [4-5] 
三河船閘1969年開工建設,建成於1970年3月,2001年經安全鑑定為三類閘。2006年12月~2007年7月進行除險加固。 [2] 

三河閘調度運用

三河閘泄洪 三河閘泄洪
三河閘,為淮河流域骨幹性防洪工程,由江蘇省防汛防旱指揮部直接調度運用。 [5] 
三河船閘,其控制運用由江蘇省洪澤湖水利工程管理處根據江蘇省水利廳調度指令進行調度(抗旱),管理所遵照執行。通航任務(正常年份),由管理所自行組織運用。管理運用原則如下:
①三河船閘工作的最大水位差為8米,超過8m時停航擋水,閘室內外水位分三級控制;
②三河船閘上游最高通航水位15.5米,最低通航水位11.5米,下游最低通航水位7.5米;
③七級以上大風或能見度低於30米時,必須停止運行;
④船閘發揮抗旱效益時,上下游閘門同時開啓;
⑤停航3天以上(含3天),由江蘇省洪澤湖水利工程管理處提出意見,報水利廳批准,並須在停航10天前登報及印發航道公報;
⑥閘門、啓閉機的運用須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執行。 [2] 

三河閘工程效益

三河閘工程的建成,極大地減輕了淮河下游的防洪壓力,保證蘇北裏下河地區不再受到淮河洪水災害之苦。建成以來,抗禦了1954年、1991年、2003年、2007年等大洪水,充分發揮了骨幹水利工程效益。截至2014年底,三河閘累計安全泄洪11625.5億米,為保證裏下河地區3000萬畝農田和2600多萬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作出了卓越貢獻。三河閘工程攔蓄淮河上、中游來水,使洪澤湖成為一個巨型平原水庫,為蘇北地區的工農業、人民生活用水提供了豐富的水源。 [5] 
三河船閘是洪澤湖大堤穿堤建築物之一,具有重要的防洪地位,同時也是洪澤湖至高郵湖、寶應湖以及大運河的主要航道之一,大大縮短了淮河與大運河之間的航行距離,為裏下河地區的防洪保安和經濟繁榮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2] 

三河閘旅遊開發

三河閘國家水利風景區,景區主要由三河閘、洪澤湖大堤以及沿堤洪澤湖濕地等生態、人文景觀組成,2003年10月被水利部批准為國家水利風景區。三河閘是我國自行設計的全國第二大閘,建閘50年來已安全引洪1萬億立方米,相當於長江一年的流量。閘區內月亮湖為咸豐六年(1851年)洪水決堤衝成的封閉湖泊,棲息有白鷺、大鴇、灰鷺等近20種國家一、二級保護鳥類。始建於東漢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的洪澤湖大堤,古稱高家堰,也稱“水上長城”,為國家必保的大堤防之一。古堰有108道彎以及仁、義、禮、智、信五座減水壩,有鎮水鐵牛、乾隆巡視大堤留下的詩文碑刻。 [1]  [6] 

三河閘開閘泄洪

2023年,受淮河上游來水和區域降水影響,洪澤湖水位持續上漲,截至7月3日上午8時,洪澤湖蔣壩水位達到12.57米,超汛限水位0.07米,並且預報水位將繼續上漲。接江蘇省水旱災害防禦調度指揮中心指令,2023年7月3日15時,三河閘開閘泄洪800立方米每秒,這是三河閘2023年首次開閘。 [10] 

三河閘所獲榮譽

2021年11月,入選江蘇省省級水情教育基地名單。 [7] 
2021年12月,入選《江蘇省首批省級水利遺產名錄》。 [8-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