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沙中心小學

鎖定
美麗的三沙中心小學坐落於風光秀麗的對台開放窗口
——福建三沙
中文名
三沙中心小學
校    訓
愛國、團結、文明、勤奮、求實
創辦時間
公元1906年
現任校長
江德城
知名校友
國務院秘書長杜星垣、著名考古專家陳文華教授
所屬地區
福建省霞浦縣三沙中心街
建築面積
4689平方米

三沙中心小學學校簡介

三沙中心小學創辦於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一九〇六年四月),是一所歷史悠久、規模較大、辦學顯著的百年老校。前身為縣立第二區第一小學堂,是閩東最早興辦的小學之一,先後易名為三沙高等小學、沙澳小學、三沙鎮國民小學,解放後命名為三沙中心小學,文革時期定名為三沙東澳小學,1978年恢復三沙中心小學。
1995年被確認為福建省農村示範小學。建校近百年來,不僅人才輩出,而且富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原國務院秘書長杜星垣,著名考古專家、全國茶文化界的領軍人物”之一,中國農業考古第一人陳文華教授,中國第一位留歐航空法學博士吳建端等都在這裏受過啓蒙教育。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革命戰爭年代,許多校友為新中國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如投身於霞浦地下黨組織,傳播革命真理的劉宜坤、張世尊、温漢成、杜星輝、蔡世寇等都曾在這裏就讀。
學校位於風光秀麗的對台開放窗口——三沙漁港,現(2008年9月)有24個教學班,學生1300多人,教師61人。校園佔地面積10畝,校舍建築面積4689平方米,擁有
三沙中心小學
多媒體階梯教室、電腦網絡教室、電子備課室、市級達標自然實驗室、語音室、美術室、音樂室、排練廳、演播室、勞技室、多功能活動廳、省級達標圖書室。等各類專用室10多間。校園具備水、電、廣播、程控電話閉路電視、電腦網絡(局部聯網)六大系統設施,初步實現了教學和管理手段的現代化。
校園整潔壯觀,環境優美,花香常駐,四季如春。雷鋒塑像催人奮發,育人環境十分幽雅。

三沙中心小學教學管理

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廣泛開展素質教育,整體構建學校德育工作體系,立足校史鄉情,挖掘教育資源,建立育人基地,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絡。學校注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開展“合格+特長”的學生培養計劃以及爭創“規範+特色”學校的活動,力爭做到“育優生、培名師、創名校”。
“百年歲月變遷,百年曆史積澱,形成了三沙中心校優良的辦學傳統和濃厚的文化底藴。藝術美育、智慧課堂是我們的辦學特色。”創建“文明學校”和“省農村示範小學”活動為主的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以愛國主義系列化教育、“在家做好孩子,在校做好學生”的“雙好”活動和“家校共學,軍校共建,社區共育”活動為主旋律的德育工作;以武術體育傳統項目為協奏曲的活動構成學校鮮明而突出的三大辦學特色。學校確定了“辦學有特色、教學有特點、學生有特長”的辦學宗旨,制定了“三沙中心小學素質教育發展目標”,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個性心理、勞動技能、體質體能、審美塑美、特殊才能七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素質要求,進一步明確了全面發展目標。
教師們注意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創設愉快和諧的教學氛圍,熱情幫助學生“樹立愛學志向,培養樂學情趣,提高會學能力”,激勵引導學生學會“做學習的主人,做生活的主人,做集體的主人”,激發學生滿懷信心地進取,主動生動地發展,愉快健康地成長。學校堅持素質教育發展目標,把握特色,落實課改,不斷提高整體辦學水平和師生整體素質,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和辦學效益。

三沙中心小學學校發展

學校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獲大專文憑的佔教師數90%,小學高級教師以上職稱38人佔52%,省地級優秀青年教師有4人,省級普通話測試員2人。近年來,有20多位教師獲省級以上各類表彰,100多篇教學論文、經驗文章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獲獎。“愛崗敬業、追求卓越”的學校精神蔚然成風,教科研氛圍濃厚,成果突出。學生有100多人次參加全國、省、地各項競賽獲獎;學校被定為全國小學作文改革實驗學校、小公民道德建設實驗學校;先後榮獲全國少先隊紅旗大隊、省文明學校、省農村示範校,全國小公民道德建設先進集體。
如今,三沙中心小學以“創辦學生歡心、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的現代型學校”為工作方向,以“育優生、培名師、創名校”為目標,務真求實、真抓實幹。沐浴着絢麗的陽光,以嶄新的步姿,去迎接更輝煌的明天。

三沙中心小學校 歌

三沙中心小學基本信息

理想之舟
作詞:何興水、湯養宗
作曲:白 虹

三沙中心小學歌詞

校園是我們童年的樂園 鮮花是我們盛開的笑容
啊,聽吧! 晨風飄蕩琅琅書聲;
啊,看吧! 晚霞映紅雀躍的身彩。
我們開拓智慧的視野, 勤勞苦練,
進取向上, 從小就練就過硬的本領,
從小就練就過硬的本領, 從小就練就過硬的本領。
校園是我們理想的航船老師是我們啓程的導航
啊,聽吧! 海鷗銜起藍色歌唱;
啊,看吧! 帆板劃出天邊的彩虹。我們繼承父輩的遠航, 堅定勇敢,
進取向上, 描繪我們燦爛的明天,
描繪我們燦爛的明天, 描繪我們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