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江稻田鯉魚

鎖定
三江稻田鯉魚,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1] 
三江稻田鯉魚在高山農村養殖歷史悠久,其味美肉鮮嫩。三江侗族自治縣,自古以來就有稻田養魚的傳統,三江稻田鯉魚口呈馬蹄形,身體柔軟光滑,呈紡錘形。背鰭基部較長,背鰭和臀鰭均有一根粗壯帶鋸齒的硬棘。體表呈青灰色,腹部呈淺白色,尾鰭下葉呈橙紅色。肉質鮮嫩,骨刺細軟,魚湯清甜,無泥腥味。 [2] 
2017年1月1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三江稻田鯉魚”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1]  [3] 
中文名
三江稻田鯉魚
產地名稱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
品質特點
肉質鮮嫩,骨刺細軟,魚湯清甜,無泥腥味
地理標誌
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批准文號
國家農業部公告第2486號
批准日期
2017年1月10日

三江稻田鯉魚產品特點

三江稻田鯉魚外在品質特徵

三江稻田鯉魚口呈馬蹄形,身體柔軟光滑,呈紡錘形。背鰭基部較長,背鰭和臀鰭均有一根粗壯帶鋸齒的硬棘。體表呈青灰色,腹部呈淺白色,尾鰭下葉呈橙紅色。肉質鮮嫩,骨刺細軟,魚湯清甜,無泥腥味。 [2] 

三江稻田鯉魚內在品質特徵

每100克魚肉含蛋白質14.9克~18.2克,氨基酸總量13.8克~17.4克,粗脂肪1.92克~3.33克,鐵1.27克~2.01克,鈣50.98克~57.02克;每公斤魚肉含鋅6.65毫克~7.98毫克。每公斤魚肉含硒0.208毫克~0.627毫克,符合富硒農產品的要求。 [2] 
三江稻田鯉魚 三江稻田鯉魚

三江稻田鯉魚產地環境

三江侗族自治縣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是湘、桂、黔三省(區)交界地,屬於亞熱帶南嶺濕潤氣候區,山地谷地氣候區。全年平均氣温為17℃~19℃之間,雨熱同季,寒暑分明,晨昏多霧,四季宜耕。夏季為降雨高峯季節,佔全年42%~48%;春季為降雨次高峯期,佔全年30%~35%;秋冬兩季降雨較少。境內有七十四條大小河流縱橫交錯,水資源豐富。三江侗族自治縣屬紅壤地帶,垂直分佈規律大體是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為紅壤地帶性土壤,500米~800米為黃紅壤地帶性土壤,850米以上為黃壤地帶性土壤。土壤總的特點是:土體肥厚,多為壤土;有機質含量高。這些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資源,孕育出品質獨特的三江稻田鯉魚。 [2] 
三江稻田鯉魚 三江稻田鯉魚

三江稻田鯉魚歷史淵源

三江稻田鯉魚在高山農村養殖歷史悠久,其味美肉鮮嫩。三江侗族自治縣,自古以來就有稻田養魚的傳統,但一直以自給自足為主,產量不高,難以大規模供應市場,百姓更是難以靠此增收。
2014年起,三江侗族自治縣實施種稻養魚“3721工程”,對全縣傳統的稻田養魚模式進行技術升級創新,打造了“田中有稻、水裏有魚、水底有螺、泥中有鰍、坑上有瓜果”的立體開發樣板,創立了“優質稻+再生稻+魚+瓜果”的“三江模式”。
2016年,三江侗族自治縣確定為“廣西稻漁生態綜合種養示範縣”,併成立了“院士工作站”及其“院士工作基地”。
2017年2月,國家標準委員會下達三江侗族自治縣創建“國家稻田養魚標準化示範區”項目。
2018年,三江侗族自治縣“超級稻+再生稻+魚”模式獲綠色生態獎。全縣養殖面積達7萬畝(其中標準化養殖達3萬畝),稻田鯉魚年產量已達2500多噸。
2019年7月28日,在三江侗族自治縣舉辦的2019全國稻漁綜合種養產業扶貧現場觀摩活動上,參加活動的農業農村部副部長於康震盛讚稻漁綜合種養“廣西三江模式”。來自全國14個省區的100多名代表齊聚一堂,共同體驗和品味古老的稻漁文化。 [4-6] 
2019年9月1日,廣西地方標準《三江稻田鯉魚養殖生產技術規程》順利通過審定。 [7] 
三江稻田鯉魚 三江稻田鯉魚

三江稻田鯉魚生產情況

2016年,三江侗族自治縣三江稻田鯉魚養殖總面積5400公頃,年總產量3500噸。 [2] 

三江稻田鯉魚產品榮譽

2017年1月1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三江稻田鯉魚”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1]  [3] 
三江稻田鯉魚 三江稻田鯉魚

三江稻田鯉魚地理標誌

三江稻田鯉魚地域保護範圍

三江稻田鯉魚地域保護範圍為廣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所有鄉鎮,包括:良口鄉、洋溪鄉、富祿鄉、梅林鄉、八江鎮、林溪鎮、獨峒鎮、同樂鄉、老堡鄉、古宜鎮、程村鄉、丹洲鎮、鬥江鎮、和平鄉、高基鄉等15個鄉(鎮)。地理座標為:東經108°53′~109°47′、北緯25°21′~26°03′。總面積5400公頃。 [1] 

三江稻田鯉魚質量技術要求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編號:AGI2017-01-2045。 [1] 
質量安全要求
生產過程中嚴格執行《漁業水質標準》(GB11607)、《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NY5051-2001)、《無公害食品稻田養魚技術規範》(NY5055-2001)要求。
特定生產方式
1、場地要求:
1.1、水源、水質:水源充沛、水質良好且符合國家《漁業水質標準》(GB11607)的規定。
1.2、稻田建設:1.2.1、稻田基本條件:以土質肥沃,保水力強,PH值呈中性至微鹼性的壤土、粘土為好,尤其以高度熟化,高肥力,灌水後能起漿,乾涸後不板結的稻田。1.2.2、田基改造:在田基內側用砂石水泥漿硬化, 硬化厚度為:頂部寬10釐米,底部寬12釐米;硬化高度為:以田基硬底基腳為起點,至高出田土表面40釐米以上。田基面寬40釐米左右。1.2.3、魚坑建設:田塊面積在0.3畝以上的,每塊田在進水處開挖一個面積佔稻田總面積的3%~5%的魚坑。魚坑深度0.5米~1米。將魚坑內的田土清除,堆放夯實于田基和坑基上。魚坑坑基與田基一樣用砂石水泥漿硬化。坑基高出田土表面10釐米~20釐米即可。魚坑出水口與魚溝相通相接。面積在0.3畝以下的小塊田,根據實際情況,可開挖一個5平方米左右的魚坑,並用帶葉樹枝蓋陰棚,供魚棲息、避暑。1.2.4、魚溝建設:耙田後插秧前,根據田塊大小、形狀不同,在田間開挖“田”字型或“十”字型或“目”字型等不同形狀的魚溝,魚溝深度、寬度30釐米~50釐米。魚溝和魚坑面積控制在稻田總面積的8%以內。1.2.5、攔魚設施:在進、出水口設置攔魚設備,防止魚類外逃。攔魚設施一般用竹篾、鐵篩片或尼龍網片等材料製成。
2、清整稻田與施肥:插秧前半個月放足基肥。插秧前五天左右清理稻田四周雜草,檢查稻田保水情況。
三江稻田鯉魚 三江稻田鯉魚
3、苗種選擇與放養:選擇三江本地鯉魚種,規格5釐米以上;體色鮮豔,體形好,無傷無病,遊動活潑,逆水性強。插秧後10天左右投放魚種,每畝投放200尾~300尾。
4、養殖方式:養殖方式有三種:一是夏季稻田養魚,五月份插秧後放養魚種,十月份收穫。二是再生稻養魚,四月份插秧後投放魚種,八月份收割稻穀時魚留在田裏繼續養殖,十月份收割再生稻時一併收魚。三是冬閒田養魚,十一月投放魚種,次年四月份收穫。
5、稻田灌水及曬田:稻田可以按常規排灌,需要曬田時,排放田水將魚集中到魚溝魚坑內,保持溝內水深30釐米,坑內水深60釐米~80釐米。
6、稻田追肥:追肥時應避免高温天氣,並儘可能地使魚集中到魚溝、魚坑中。水稻需要用藥時,必須使用對魚危害小的低毒農藥。施藥前加深田水或將魚集中於魚溝和魚坑中。水劑藥物應在晴天稻葉無露水時噴灑;粉劑藥物應在早晨稻葉露水未乾時噴灑。
7、日常管理:經常檢查田埂,防漏防垮;在夏季暴雨季節,排灌水口的攔魚柵要經常清除雜物,保證排注水口暢通;經常清理魚溝、魚坑,使溝水保持通暢,保證稻田魚正常生長。養殖期間適當投餵米糠、玉米粉、麥麩等飼料。一般日投餵1~2次,上午9點或下午5點投餵,投餵量應在1小時內吃完為宜。
8、收穫:稻穀收割前後適時收魚。 [2] 

三江稻田鯉魚專用標誌使用

符合下列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可以向登記證書持有人申請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1)生產經營的農產品產自登記確定的地域範圍;(2)已取得登記農產品相關的生產經營資質;(3)能夠嚴格按照規定的質量技術規範組織開展生產經營活動;(4)具有地理標誌農產品市場開發經營能力。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應當按照生產經營年度與登記證書持有人簽訂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議,在協議中載明使用的數量、範圍及相關的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應當按照生產經營年度與登記證書持有人簽訂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議,在協議中載明使用的數量、範圍及相關的責任義務。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