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朝五門

鎖定
三朝五門,《周禮》規定,天子五門,諸侯三門,象徵着尊崇禮序;天子五門,分別是皋門庫門雉門應門路門。諸侯僅有三門,沒有庫門和雉門。 [1-2]  天子及諸侯皆有三朝,分別是外朝治朝燕朝 [3-4] 
蔡京本無學術,輒曰:“天子五門,今三門,非古也。”天子五門,謂皋、庫、雉、應、路,蓋以重數,非橫列五門。京徐亦知其誤,而役已大興,未知所出。 [5] 
中文名
三朝五門
記    載
《周禮》 [3] 
五    門
皋門,庫門,雉門,應門,路門
三    朝
外朝,治朝,燕朝

三朝五門五門

三朝五門 三朝五門
天子五門,諸侯三門。諸侯之宮,外門曰皋門,朝門曰應門,內有路門。天子之宮加以庫門、雉門。 [2]  [4] 
天子五門外曰皋門,二曰庫門,三曰雉門,四曰應門,五曰路門。
1.皋門:“皋者,遠也。皋門是王宮最外一重門,引申為國門。
2.庫門:庫有“藏於此”之意,故庫門內多有庫房或廄棚;
3.雉門:門前有雙觀,魏明帝改稱為閶闔門 [1] 
4.應門:應者,居此以應治,是治朝之門;
5.路門:路者,大也,路門為燕朝之門,門內即路寢,為天子及妃嬪燕居之所。”
天子五門 天子五門

三朝五門三朝

三朝五門稱謂變化

三朝的稱謂隨時代而變遷。
古稱:外朝,治朝(或稱正朝) [3]  ,燕朝;唐稱:大朝,常朝,入闔;宋稱:大朝,常參,六參及朔望參(每五日及朔、望一參)。也就是:大規模禮儀性朝會,日常議政朝會,定期朝會三種。

三朝五門天子三朝

外朝:在皋門之內、庫門之外, 大詢眾庶之朝也, 朝士掌之。
治朝:在路門外,司士掌之。
燕朝:在路門內,大僕掌之。 [3] 

三朝五門諸侯三朝

外朝:在皋門內、應門外。
治朝:在路門外。
燕朝:在路門內。 [3] 

三朝五門歷代三朝五門

實際上,自戰國以後,都城宮室制度中,循此制者無幾,隋代恢復三朝五門制度,唐長安在隋大興城的基礎上建設,基本佈局沒有太大的變化

三朝五門隋唐

隋唐長安太極宮有五門(承天門、太極門、朱明門、兩儀門、甘露門)和三朝(外朝承天門、中朝太極殿、內朝兩儀殿)。
隋唐洛陽紫微宮有五門(應天門乾元門、燭龍門、大業門、徽猷門)和三朝(外朝應天門、中朝乾陽殿、內朝大業殿

三朝五門明朝

元失此制,明南京宮殿則又用此制,其五門為:洪武門、承天門、端門、午門、奉天門,三殿為: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
永樂十九年,明成祖遷都北京,南京作為留都,北京的建設基本按照南京的佈局。清朝仍然以北京為都城,順治時,將大明門改為大清門。奉天殿改為太和殿乾清宮改為處理日常政務之所,其他沒有作太大的變動。明代五門為:大清門(大明門)、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門,而清代來説這個五門的位置就是從天安門開始,然後端門、午門、太和門和乾清門,三殿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三朝五門的具體位置及名稱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區別。

三朝五門清朝

三朝,對應三殿:(由外至內)太和殿;頒佈重要政令、天子登基、大朝會、皇帝慶壽等。中和殿;大朝前的預備室,供休息之用。保和殿;宴會、殿試進士。
五門:(由外至內)大清門、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門。
紫禁城和三朝五門相對應的是大明門、天安門、端門、午門和太和門,這是明代的。到清代時因為使用的不同,明代常朝是在太和門,到清代從康熙開始把常朝挪置乾清門,這樣從清代來説這個五門的位置就是從天安門開始,然後端門、午門、太和門和乾清門。通常認為,天安門以外是外朝,午門以內是治朝。
參考資料
  • 1.    《水經注·卷十六》:王有五門,謂皋門、庫門、雉門、應門、路門,路門一曰畢門,亦曰虎門也。魏明帝上法太極於洛陽,南宮起太極殿於漢崇德殿之故處,改雉門為閶闔門。
  • 2.    鄭箋雲:“諸侯之宮外門曰皋門,朝門曰應門,內有路門,天子之宮加以庫、雉。”
  • 3.    《周禮·秋官·朝士職》鄭玄注:“天子諸侯皆有三朝:外朝一、內朝二。其天子外朝一者, 在皋門之內、庫門之外, 大詢眾庶之朝也, 朝士掌之。內朝二者, 正朝在路門外, 司士掌之。燕朝在路門內, 大僕掌之。諸侯之外朝一者, 在皋門內、應門外。內朝二者, 亦在路寢門之外內, 以正朝在應門內, 故謂應門為朝也。”
  • 4.    《十三經注疏二·爾雅註疏·卷五·釋宮第五》  .中國社會科學網[引用日期2020-01-03]
  • 5.    ●卷下家世舊聞  .中華典藏網[引用日期2021-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