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宅義信

鎖定
三宅義信,日本籍舉重運動員,被稱為是日本最偉大的舉重冠軍,曾獲多次金牌和打破多次世界紀錄。
中文名
三宅義信
外文名
Yoshinobu Miyake
國    籍
日本
出生地
宮城縣,日本
出生日期
1939年11月24日
運動項目
舉重
主要獎項
奧運成績:金牌2 枚,銀牌1 枚

三宅義信基本信息

三宅義信(Yoshinobu Miyake) (舉重日本)生日:1939年11月24日
出生地:宮城縣,日本
國籍: 日本
項目:舉重
參加奧運會時間:
1960年意大利羅馬夏季奧運會
1964年日本東京夏季奧運會
1968年墨西哥夏季奧運會
1972年德國慕尼黑夏季奧運會
奧運成績:金牌2 枚,銀牌1 枚
其他成績:世界錦標賽,金牌6 枚 1962年1963年1964年1965年 1966年1968年,銅牌1 枚 1961年
三宅義信是日本最偉大的舉重運動員。1960年羅馬奧運會上,他在56公斤級比賽中獲得第二名,1964年和1968年奧運會上,他在60公斤級比賽中兩次奪冠。1972年,他參加了在慕尼黑的奧運會,在60公斤級舉重名列第四。此外,他還多次奪得世界錦標賽冠軍,在他的運動生涯中,三宅義信總共25次打破世界紀錄,包括連續十次打破抓舉,連續九次打破60公斤級總成績世界紀錄。三宅義信退役後成為日本國家舉重隊教練,他的弟弟三宅義行也是一名舉重運動員。

三宅義信個人成就

三宅義信日本奧運會

1964年第18屆東京奧運會30年代柏林奧運會期間,東京被選為第十二屆奧運會會址。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那屆奧運會成為泡影。戰爭,使日本自身也遭到了嚴重破壞。當它從戰爭災難中復甦過來後,東京便提出了主辦第十七屆奧運會的申請,羅馬捷足先登,東京落空了。隨後,東京再次申請,選票超過對手布魯塞爾維也納底特律、贏得了第十八屆奧運會主辦權。 東京人稱系東京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首都之一,位於本州南部,東臨東京灣,是日本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國際上引人注目的現代化城市。日本政府和體育界對東京奧運會非常重視,擴建了城市。改進了交通網點,興建了體育場館和其他設施,耗費近30億美元鉅款,這對以後奧運會主辦者追求豪華設備產生了嚴重影響。1963年10月,為了檢驗場館設施效能和積累組織經驗,日本特邀國外運動員前往參觀,並舉辦了奧運會體育周,進行適應性比賽。 運動會於1964年10月10日至24日舉行,參賽的有94個國家和地區的5140名運動員,其中女子683人。運動員人數最多的是美國隊,共346人,其次是德國聯隊,336人,東道主列三329人。蘇聯也派出了319名選手參賽,僅次於美、德、日代表團。首次應邀參加的有阿爾及利亞、象牙海岸、喀麥隆、剛果、馬裏、尼日爾、塞內加爾、坦噶尼喀和桑給巴爾、乍得、多米尼加、特里尼達和多巴哥、蒙古、尼泊爾。馬來西亞隊是前次由馬來亞、新加坡和北婆羅洲組成。南非因推行種族歧視政策,被剝奪了參賽資格。中國台灣派出了55名運動員,參加了田徑(6人),籃球(12人)、舉重(7人)、自行車(5人)、拳擊(7人)、柔道(4人)、射擊(6人)、體操(8人)8個項目的比賽。 這是首次在亞洲舉行的奧運會,規模也是空前的。 10月10日是大會開幕日。陰沉了一星期之久的天氣突然放晴,陽光遍照京都,人們沉浸在節日氣氛中。下午2時,東京國立體育場舉行了奧運會開幕式。日本天皇裕仁及政府官員、國際奧委會主席布倫戴奇等出席了開幕式。美國發射了"辛科姆"衞星,向世界各地轉播,這在奧運會史上還是第一次。1964年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復興70週年,為了紀念顧拜旦這位創始人,播放了他在1936年奧運會上的法語講話錄音:"奧運會重要的不是勝利,而是參加;生活的本質不是征服(索取),而是奮鬥。"大會隆重、壯觀。藍天,8千隻白鴿上下翱翔,5架飛機凌空盤旋,用煙花繪出了五環標誌;看台,9萬名觀眾,心情激奮,人聲鼎沸。本屆奧運會進行了規模巨大的火炬接力跑。8月21日火炬於奧林匹亞點燃。9月9日空運到日本本土鹿兒島,然後分四路傳遞。參加火炬接力的,全是16至20歲的青年組成的火炬隊,每隊正炬1人,副炬2人,伴跑20人,總約20萬人,四條路線全長84公里。最後點燃奧林匹克火焰的是日本19歲的早稻田大學學生坂井義則。他出生於廣島原子彈爆炸那天(1945年8月6日)。奧林匹克火焰是和平的象徵,由坂井點燃火焰,其用意是非常明顯的。代表運動員宣誓的,是日本第一個體操奧運會冠軍小野喬。 本屆比賽項目,除田徑游泳(含跳水、水球)、舉重射擊籃球足球曲棍球體操擊劍自行車摔跤拳擊馬術賽艇帆船皮划艇、現代五項17個傳統項目外,新增添了排球(男女)、柔道這兩個日本拿手的項目。這是奧運會項目規範化後,大項數首次達到19個。比賽分散在東京市內外12個場地進行。但開、閉幕式及一些重要比賽,都在東京國立體育場。大會期間,天不作美,連綿陰雨,除田徑、游泳外,觀眾不多。美國在上屆田徑賽中遭到某些失利後,決心重整旗鼓,奪回失去的陣地。奧運會前夕,蘇美田徑對抗賽中,美國總分領先,這是自1958年以來歷次蘇美對抗賽中,美國首次獲勝。 本屆田徑開賽後,美國咄咄逼人。羅伯特?海斯和亨利?卡爾旗開得勝,奪回了美國在上屆失去的100米、200米兩項短跑冠軍。值得一提的是海斯在100米預賽中,跑出了9秒9的成績,可惜因超風速,未被承認。但他在決賽中以10秒整平了世紀紀錄,比亞軍古巴的恩?費格羅拉快了0.2秒。在4×100米接力賽中,他跑末棒,由於他努力,美國由落後而突前,奪得了這一項的金牌,並以39秒整創造了世界紀錄。美國不僅在其傳統短跑項目中獲勝,而且在自奧運會以來從未問鼎的5000米、10000米兩個長跑項目中也得了金牌。 獲萬米冠軍的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少尉威廉?米爾斯。他過去從未參加大型國際比賽,這次奪標,出人意外。而當時名噪田壇的澳大利亞長跑健將羅蘭德?克拉克僅得了第三名。 新西蘭的彼得?斯內爾取得了理想的成績,他蟬聯了800米冠軍,並在1500米中取勝,成績分別為1分45秒1和3分38秒1。 男子田徑賽中,有兩位很有才華的冠軍,後來均因車禍過早地離開了田壇,他們是蘇聯的布魯梅爾和埃塞俄比亞的貝基拉。 瓦西里?布魯梅爾,生於1942年5月14日,是六十年代跳高名將。從1961年至1963年6次刷新世界紀錄,多次在重大國際比賽中取勝。1960年,他剛剛18歲,在羅馬奧運會上以與冠軍相同的成績(2.16米)得了1枚銀牌。東京奧運會前夕,他創造了他的最後一個世界紀錄(2.28米),競技處於最佳狀態。但在東京比賽時,冠軍得來卻很僥倖。他與美國的約翰?托馬斯成績同為2.18米,只是後者跳2.16米時是第二次過杆,比他多了一次,他這才獲得了金牌。1965年因車禍,這位很有潛力的選手受了重傷,此後便從田壇消失了。 貝基拉在東京是第二次獲得馬拉松跑奧運會冠軍。但他的業績遠不止於此。人們把他比作報春燕,他的出現,使非洲長跑運動迎來了一個燦爛的春天。這位非洲長跑健將1932年出生於埃塞俄比亞的一個偏僻山村。由於家境貧賽,自小放牧。20歲時他當上了皇家衞兵,24歲時才開始練長跑。上屆奧運會時,他出人意外地獲得了馬拉松冠軍成績是2小時15分16秒2,破奧運會紀錄。因為他是赤腳跑完全程的,因此獲得了"赤腳大仙"的美稱。東京奧運會馬拉松跑比賽前,人們對他能否蟬聯冠軍頗多猜疑:其一,在奧運會史上還沒有人兩次獲得馬拉松冠軍;其二,他身體狀況不佳,不久前(9月16日)剛動過盲腸炎手術;最後一點是,他畢竟年齡大了點,已經32歲了。但貝基拉又一次出人意外地獲勝了,成績是2小時12分11秒2,再創奧運會紀錄,並開創了蟬聯馬拉松冠軍的先例。1968年奧運會,他因傷中途退出比賽,此後不久在車禍中重傷癱瘓。1973年10月25日,這位兩屆奧運會冠軍與世長辭了。參加他的葬禮的竟達7萬人之多。默默無聞的非洲長跑運動,自貝基拉之後蓬勃發展,並在世界田壇佔有重要的地位。貝基拉是無愧於非洲長跑"報春燕"這一稱號的。 在男子田徑激烈角逐時,女子賽場也已硝煙瀰漫。美國19歲的懷?泰厄斯和20歲的埃?麥圭爾分獲了100米、200米冠軍。麥圭爾還得了100米和4×100米接力兩枚銀牌。泰厄斯在100米預賽時以11秒2平了世界紀錄,決賽以11秒4奪冠。她在這次比賽中也獲得了4×100米接力賽銀牌。4年後,這位女短跑手在墨西哥城奧運會蟬聯100米冠軍,並在4×100米接力賽中取勝。兩項成績分別為11秒、42秒8,均創世界紀錄。英國瑪麗?蘭德在上屆比賽名落孫山,未能進入前六名。這次,在10月14日的跳遠比賽中以6.76米創世界紀錄,為英國女子田徑獲得第一枚奧運會金牌。後來她的隊友安?帕克爾在800米賽中再奪冠軍,成績2分01秒1,也是世界紀錄。 墨爾本奧運會曾獲3枚短跑金牌的澳大利亞迭手貝蒂?卡思伯特,8年後又在這次東京比賽中獲得首次列入的400米跑冠軍。波蘭伊琳娜?謝文斯卡初露鋒芒,與隊友合作在4×100米接力賽中,以43秒6創世界紀錄並獲金牌,她還在200米跑和跳遠賽中各得了1枚銀牌。這位在蘇聯列寧格勒出生的選手,當時還只是一個18歲未嫁姑娘,尚稱基爾森斯坦;謝文斯卡是她婚後的名字。 蘇聯在女子田徑比賽中連遭挫折,成績遠不如上屆理想。但馳騁賽場的普雷斯姐妹,頗引人注目,蘇聯所獲的3枚金牌,全屬她姐妹倆的功勞。這對姐妹都是50、60年代的田徑名將。姐姐塔瑪拉擅長鉛球、鐵餅兩個投擲項目,曾11次創世界紀錄。上屆奧運會獲鉛球冠軍,本屆又奪鉛球、鐵餅兩項金牌成績分別18.14米和57.27米,均創奧運會紀錄。妹妹葉琳娜則專攻跨欄和五項全能。曾12次創這兩個項目的世界紀錄。羅馬奧運會時,她奪得80米欄金牌,本屆失利,只得了第四,但在首次列入奧運會的五項全能中奪冠,成績是5246分,創世界紀錄。美國游泳賽中再次取得出色的成就,男女18個項目,他們獲得了其中13項冠軍,創造了11項世界紀錄。美國18歲的唐?斯科蘭德在男子100米、400米自由泳和兩個自由泳接力項目的比賽中,共獲4枚金牌,成為本屆獲金牌最多的選手。斯科蘭德是60年代著名泳星,多次創造世界紀錄。1964年他被評為世界最佳運動員。4年後,他在墨西哥城又獲得了1枚金牌(4×200米自由泳接力)和1枚銀牌(200米自由泳)。 上屆男子游泳可與美國抗衡的澳大利亞隊,這次男女成績均不很理想,總共只拿了4枚金牌。餘下的1枚游泳金牌,200米蛙泳,為蘇聯16歲的女中學生加琳娜?普羅祖明希科娃奪去,這也是蘇聯第一次在游泳中奪標。東道主日本游泳曾經一度在奧運會上取得出色成績,原來希望本屆借主辦國有利條件,獲取較好成績,但事與願違,只在4×200米自由泳接力賽中得1枚銅牌。由於游泳比賽失利,日遊聯主席被迫向全國道歉。鑑於美國選手都是十幾歲的青少年,他要求日本文部省取消中學生不能在本地區外參加游泳競賽的禁令。舉重比賽共8次刷新世界紀錄。7枚金牌,蘇聯奪去了其中的4枚,其餘3枚為日、波、捷均分。上屆風雲人物、本屆開幕式中隻手高舉蘇聯國旗進入會場的大力士弗拉索夫,在特重量級(90公斤以上級)賽中,未能蟬聯,輸給了隊友列昂尼德?扎鮑金斯基。67.5公斤級比賽時,波蘭瓦?巴扎諾夫斯基和蘇聯弗?卡普盧諾夫競爭激烈,兩人都以432.5公斤創造了世界紀錄。但巴扎諾夫斯基體重(67.15公斤)輕於卡普盧諾夫(67.5公斤),因而獲得了金牌。東道國三宅義信在60公斤級中取勝,這是日本,也是亞洲首次在奧運會舉重賽中奪魁。25歲的三宅是60年代世界級大力士,上屆羅馬賽中曾獲56公斤級銀牌,1968年在墨西哥城又蟬聯了60公斤級奧運會冠軍。他先後23次創世界紀錄,在1962-1966年四屆世界舉重錦標賽中獲56公斤或60公斤級冠軍。 早在1956年,蘇聯18歲的維?伊凡諾夫便在單人賽艇中獲勝。傳説他因極度興奮,將金牌來回高高拋起,不慎掉入水中,未能找回,心情沮喪之至。1956年後,他又在羅馬和東京接連取勝,成為奧運會史上單人賽艇中唯一的三連冠選手,並且還是第一個世界賽艇冠軍。 一度稱雄的蘇聯男子體操隊,本屆僅鮑?沙赫林獲得單槓冠軍。日本隊不僅保住了男團優勢,還獲得了包括個人全能在內的4項冠軍。遠藤幸雄是其中的優秀代表,他得了3枚金牌(全能、雙槓和團體)。一代女中之傑蘇聯的拉蒂尼娜在爭奪個人全能三連冠的比賽中,終因年近30(生於1934年12月27日),力不從心,敗於捷克斯洛伐克的維?恰斯拉夫斯卡,只得了銀牌。它標誌着拉蒂尼娜全盛時期的結束。這位世界超級女明星,在三屆(1956-1964)奧運會上總共獲得18枚獎牌,其中金牌9枚,銀牌5枚,銅牌4枚,是迄今奧運會史上成績最傑出的運動員。此外,她還在1954、1958、1962年3屆世界體操錦標賽上取得了與奧運會同樣的成就。這位選手不僅技藝出眾,而且意志頑強,1958年世界錦標賽時,她懷着身孕,忍受風險和痛苦,仍奪得了全能等項冠軍。捷克斯洛伐克的恰斯拉夫斯卡,是東京奧運會女子體操賽中成績最佳者,她除獲全能冠軍外,還在跳馬、平衡木中奪得兩枚金牌,並在團體賽中得了1枚銀牌。 匈牙利在擊劍項目上佔有較大優勢,佩劍尤為明顯,自1924年始,匈牙利一直保持着這項個人賽的冠軍。這次獲取金牌的是蒂?佩薩。但是他們自1928年來一直保持的佩劍團體冠軍,卻在本屆丟失了,只得了第五名。不過匈隊仍是本屆擊劍賽中最多的金牌得主,共得了4枚,其中包括女子花劍個人和團體兩項金牌。 首次列入的柔道和排球,日本戰績最佳。柔道4個級別,日本奪得3枚金牌,另一項無差別級冠軍為荷蘭30歲的老將安?蓋辛克獲取。這位歐洲選手是50、60年代世界名將,曾3次獲世界冠軍和14次獲歐洲冠軍。 由大松博文苦心訓練的,有"東洋魔女"之稱的日本女排,獲得了金牌,男排則由蘇聯問鼎。 東京奧運會許多項目的成績比上屆又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大會共81次破奧運會紀錄,其中32次為世界紀錄。即:田徑世界紀錄8次,奧運會紀錄28次;舉重世界紀錄8次,奧運會紀錄28次;游泳世界紀錄13次,奧運會紀錄19次;射擊世界紀錄3次,奧運會紀錄6次。 自1952年蘇聯首次參加奧運會以來,美、蘇兩國已成為世界注目的中心,兩國也開始了金牌霸主的爭奪戰。1952年蘇聯金牌數遠落後於美國,而1956、1960年兩屆,蘇聯均超過美國。這次蘇聯戰績不佳,除游泳外,田徑舉重體操射擊等所獲金牌數均不如上屆。蘇聯在本屆比賽中共獲金牌30枚,銀牌31枚,銅牌35枚。而美國,金、銀、銅牌分別為36、26、28枚;金牌數再次超過了蘇聯。但非正式團體總分,蘇美得607.8與581.8之比,蘇聯還略微領先。日本獲金牌16枚,銀牌5枚,銅牌8枚,居美蘇之後,列第三。同美蘇情況一樣,日本金牌數雖多於德國聯隊(金10、銀22、18枚),但非正式團體總分日本為234.5分,德國為237.5分,後者還多3分。

三宅義信百年慶典

中國舉重運動員、悉尼奧運會女子75公斤以上級冠軍丁美媛和雅典奧運會女子69公斤級金牌得主劉春紅3日在伊斯坦布爾舉行的國際舉聯百年慶典儀式上,均當選“世界舉重百年最佳運動員”。國際舉聯在百年慶典儀式上向14名舉重運動員頒發了這一獎項。除丁美媛和劉春紅外,其餘獲此殊榮的運動員有土耳其的哈利-穆特魯和蘇萊曼諾爾古、伊朗的拉扎扎德、日本 的三宅義信,另外還有兩位希臘選手以及俄羅斯選手、美籍日裔選手、波蘭選手、保加利亞選手、白俄羅斯選手、匈牙利選手各一名。“世界舉重百年最佳運動員”是國際舉聯給予舉重運動員的最高榮譽,在獲獎的3名女性中,中國運動員就佔了兩名。遼寧運動員丁美媛獲獎後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一獎項不僅是對自己,也是對所有中國舉重運動員的肯定。她希望以此激勵自己為舉重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並祝願在下一個百年慶典中有更多中國人站在領獎台上。來自山東的劉春紅説,能夠應邀參加這一歷史盛會,與世界舉重界眾多優秀運動員進行交流 ,她已經感到十分高興。她説,即使獲得了這一榮譽,自己仍將繼續努力,刻苦訓練,為中國和世界舉重事業的發展全力以赴。據介紹,本次國際舉聯百年慶典活動於3月3日至4日在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舉行。大會除了選出“世界舉重百年最佳運動員”外,還將於4日舉行國際舉聯的換屆選舉,選出6名新任副主席和8名執委。中國國家體育總局重競技運動管理中心主任馬文廣屆時將參與副主席的競選。3日在百年慶典大會上,中國駐伊斯坦布爾總領事鬱紅陽代表中國政府向國際舉聯贈送禮品——“鐵骨生春”大磁盤。這件禮品是山東淄博專門為這次慶典盛會製作的,其直徑為1.2米。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高度讚揚了中國的珍貴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