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台村

(雲南省楚雄大姚縣三台鄉三台村)

鎖定
三台村位於雲南省楚雄大姚縣三台鄉,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0.10公里,距離鎮0.10公里, 國土面積29.31平方公里,海拔2150.00米,年平均氣温14.00℃,年降水量631.95毫米,適宜種植玉米、小麥等農作物。有耕地1567.00畝,其中人均耕地0.87畝;有林地32205.00畝。全村轄13個村民小組,有農户480户,有鄉村人口1826人,其中農業人口1814人,勞動力112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018人。2012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477.1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343.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核桃、二三產業為主。 [1] 
中文名
三台村
國土面積
29.31平方公里
海    拔
2150.00米
耕    地
1567.00畝

三台村自然資源

全村國土面積29.31平方公里。有耕地總面積1567畝(其中旱地1567畝),人均耕地0.87畝,主要種植玉米、馬鈴薯、雜豆等作物;擁有林地3220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350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2.87畝,主要種植核桃、板栗等經濟林果。

三台村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2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 、通路。全村有480户通自來水,有480户通電(佔農户總數的100%),有55户通有線電視(佔農户總數的11%),擁有電視機農户480户(佔農户總數的 100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户數480户(佔農户總數的100 %),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户480户(佔農户總數的100%)。
該村到鄉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村內主幹道已實現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0.1公里,建有集貿市場1個。全村共擁有汽車24輛,拖拉機16輛,摩托車480輛。
該村農户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62户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0户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08户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三台村農村經濟

該村2012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477.124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67.995萬元,佔總收入的9.5%;畜牧業收入273.9342萬元,佔總收入15.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620頭,肉牛110頭,肉羊959頭);林業收入1125.5687萬元,佔總收入的32%;第二、三產業收入643.0362萬元,佔總收入的36;工資性收入24.5745萬元,佔總收入的1.38%。農民人均純收入2743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林業及二、三產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4.574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8人(佔勞動力的4%),在省內務工36人,到省外務工12人。 [1] 

三台村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核桃產業和二、三產業,核桃主要銷售往省內。2012年實現銷售收入1403.5687萬元,佔總收入的32%。

三台村人口衞生

該村現有農户480户,共有鄉村人口1826人,其中男性1039人,女性834人。其中農業人口1814人,勞動力1120人。該村以漢族、彝族為主(是漢、彝民族混居地),其中漢族553人,彝族1287人,白族6人,布依族1人。
該村到2012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748人,參合率95.3%;享受低保66人,五保户7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衞生室和鄉衞生院,衞生室面積為6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鄉衞生院0.1公里。該村建有公廁20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6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 [1] 

三台村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完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3632.84平方米,擁有教師23人,距離三台鄉中學0.5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58人,其中小學生158人,中學生100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3個、圖書室3個、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三台村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2年底,已簽訂農業承包合同45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058.08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四議兩公開”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11.279萬元,有固定資產44.0101萬元,農村財務委託鄉農村會計服務站管理,該村制定了村務公開制度,村務公開按制度進行,主要以黑板報、粘貼公示表、會議等方式進行公開。該村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負責對村財務進行監督管理。 [1] 

三台村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總支1個,下設13個黨支部,共有黨員106人,其中少數民族黨員71人。黨員總數中男性82人、女性24人。
村委會由書記、主任、副書記、副主任、委員等組成,下設石坎子、新彝村、米地拉麼、李老吾箐、松子園、槽國棟、未杞、玉塔地、小豆地、它支伯、過拉、上水爐、外水爐等13個村民小組。

三台村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基礎設施有待投入。 2、村民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3、醫療衞生、人畜飲水有待改善。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繼續發展好核桃產業,發展核桃1500畝; 2、發展畜牧產業,以改良品種和改良飼養方式為主,發展新品種養殖; 3、依託自然優勢,加大二、三產業的發展力度; 4、改變觀念發展打工經濟。每年輸出外出務工人員10個。到“十二五”期末,力爭使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1年的2743元增加到5500元。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