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分丹

(中藥)

鎖定
三分丹,中藥名。為蘿藦科蘿藦科植物三分丹Tylophora atrofolliculata Metc.的根。分佈於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具有祛風,活血,止痛之功效。常用於風濕痛,跌打腫痛。
別    名
蛇花藤
白前草
老虎鬚
毛果娃兒藤
白腳藤 展開
別名
蛇花藤
白前草
老虎鬚
毛果娃兒藤
白腳藤
芸尾蛇
黎針 收起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捩花目
蘿藦科
娃兒藤屬
娃兒藤屬
分佈區域
廣東、海南、廣西、雲南
中文學名
三分丹
採收時間
冬季
毒    性
有毒

三分丹入藥部位

根。

三分丹性味

味微辛,性平。

三分丹功效

祛風,活血,止痛。

三分丹主治

用於風濕痛,跌打腫痛。

三分丹相關配伍

1、治跌打損傷,風濕痛:三分丹根曬乾為末,每服0.9g,煎蛋衝酒服。或取根,每30g浸酒500ml,每服10-15ml,每日1次,並外擦患處。孕婦慎用。(《全國中草藥彙編》)
2、治小兒口腔炎:三分丹搗爛敷“囟門”,並取藥掛於胸前;或取葉與豬瘦肉煎服。(《廣西民族藥簡編》)

三分丹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每服0.9g;或浸酒。外用:適量,浸酒擦患處。

三分丹使用注意

孕婦禁服。

三分丹採集加工

冬季採挖,洗淨,切片,曬乾。

三分丹形態特徵

三分丹
三分丹(3張)
攀援灌木。鬚根叢生;全株被鏽黃色糙硬毛,莖纏繞。葉對生,堅紙質;葉柄長1-2cm;葉片卵狀長圓形,長4.5-10.5cm,寬2.5-6cm,先端漸尖,基部心形至圓形,側脈5-6對。聚傘花序腋生或腋外生,着花10餘朵;花蕾圓球狀;花小黃綠色;花萼5深裂,外面被糙硬毛;花冠近鍾狀,外面被長柔毛,裂片長圓形,基部向右覆蓋;副花冠裂片5,卵形,貼生於合蕊冠上,背面隆腫;花粉塊每室1個,近圓球狀,直立;花葯先端有圓形膜質,內彎向柱頭;心皮離生;柱頭五角狀,先端突起。蓇葖果雙生,叉開成一直線,短披針形,長4.5cm,直徑1.5cm,密被鏽黃色短柔毛。種子長6mm,有薄邊,先端具長約1.5cm的白色絹質種毛。花期3-8月,果期9-12月。

三分丹生長環境

生於低山山地疏密林中及曠野、平原的灌木叢中。分佈於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

三分丹藥理作用

1、抗癌;
2、興奮橫紋肌、平滑肌、抑制心肌;
3、有吐根樣作用。

三分丹相關論述

1、《全國中草藥彙編》:“祛瘀止痛。主治跌打損傷,風濕痛。”
2、《廣西民族藥簡編》:“根,水煎服治驚風,消化不良,哮喘,木薯中毒,毒蕈中毒,藥物中毒,胃痛,支氣管炎。”
[1-3]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
  • 3.    夏麗英.《中藥毒性手冊》: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