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七里古槐

鎖定
古槐在陝縣東觀音堂鎮七里村,距三門峽市43公里。樹高24.4米,樹圍8米,樹形奇特,挺拔蒼勁,羣眾稱其為龍頭鳳尾。據專家取古槐枯枝上的橫斷紋進行研究,推斷其樹齡已有兩千多年。這棵古槐已被載入《河南古樹志》。古槐旁邊的小河兩岸,有龍山和商周文化遺址。由於它地處古代交通要道,傳説唐朝商大將尉遲敬德勒馬觀古槐,欣賞讚嘆古槐的雄姿,長時間不願離去。遊人至此常駐足觀賞、攝影留念。
中文名
七里古槐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豆目
蝶形花科
槐屬
七里古槐
七里古槐(5張)
據説,唐朝的開國將領尉遲敬德有一天乘馬路過,見槐樹旁邊的河邊有一個非常漂亮的婦女在專注地洗衣服。尉遲將軍只掃了一眼,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於是下馬,站在不遠處忘情地觀看女人洗衣的一舉一動。身後隨從不解其意,奇怪地問他為什麼徘徊不走,尉遲將軍頓覺失態,趕緊撒謊説:“我在看這棵古槐樹。”
1918年,隴海鐵路由東往西只修到觀音堂。當時,清政府聘請了法國、荷蘭等許多外籍工程技術人員指導修路。老外們就在這棵槐樹下讀圖和歇息。他們對奇形怪狀的樹幹很感興趣,閒暇時就在樹下照像、作畫,然後寄回去。於是,古槐的形象便上了圖片和繪畫作品,遠走西洋。
1930年7月,蔣馮大戰後,馮玉祥將軍率部來到豫西。為了發動更多的民眾積極參軍對抗蔣介石,他召集方圓的上千名青年人在古槐樹下進行施政演説,作動員報告。後來,時任陝縣縣長的徐維烈將馮玉祥的施政綱領5條口號刻成石碑,豎立在了七里村的大道旁邊,以宣傳馮玉祥的主張。如今石碑仍然屹立於此,和古槐相依相伴度過了一個個春夏秋冬,碑文仍清晰可見:我們一定要把貪官污吏和土豪劣紳掃除淨盡。我們誓為人民建設極清廉的政府。我們為人民除水患、興水利、修道路、種樹木。我們要教育人民,使人人能讀書能識字。我們要訓練為人民謀利益的軍隊。
近幾十年來,很多人從外地來到這兒,除了欣賞古槐外,還給槐樹的乾枝上掛着自己帶來的紅綢布,以為古槐是神賜之物,保佑世間風調雨順、物阜民豐。一些人到此對着槐樹祈福,還有人生病後,到槐樹下求藥方。也有些信命的人,把嬰兒抱到樹下,把孩子認給槐樹,以示孩子不但能夠結結實實地成長,而且將來活得長壽。   1974年8月,“文革”造反派拍攝反動影片《反擊》時,還特來七里古槐拍外景,將槐樹作為主要道具搬上了銀幕。 七里古槐古老而蒼勁,它不僅是村裏屹立不倒的“活化石”,還是村民心中經久不衰的美麗神話。如今,這棵古槐仍然春發芽秋落葉,成為當地一道迷人的風景。凡是打此路過的人,都要停下來觀賞古槐的風姿,並站在樹前與槐樹合影留念。
古槐碑文:
七里古槐 七里古槐
七里古槐 七里古槐
古槐位於陝縣觀音堂鎮七里村故而得名。七里古槐樹高二十四米有餘,圍八米。樹狀奇特蒼老道勁,貌似龍首鳳尾。北方有植槐種槐之俗,且傳説頗多。七里古槐亦有敬德勒馬看古槐之説。七里村環境優美文化沉澱豐厚,在七里村的小河台岸上發現有龍山商周文化遺址,古槐周圍亦有秦漢磚瓦的殘片。古槐於斯更增奇景。一九一八年隴海鐵路修到此地曾有法國、荷蘭人士到此攝影作畫;一九二七年馮玉祥將軍也曾在此歇息演講,向部下和當地羣眾闡述革命道理。為保護古槐,觀音堂鎮幹部羣眾多方籌資復修文化古蹟,特立此碑以志—。行石壕憶石壕吏,觀古槐龍頭鳳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