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七賢橋

鎖定
七賢橋位於會稽山,周圍佔地大概有十里之廣。內有一山,名曰梅里尖,山的北面延出好幾個壠,由於風水奇佳,選擇在這裏落葬的人家紛至沓來,然而墓地佔者正壠的,古時主要集中為趙、陸兩家的祖墳。
梁鴻、孟光晚年曾在紹興縣福全鎮的七賢橋隱居。 [1] 
中文名
七賢橋
山    峯
會稽山、梅里尖
特    點
風水奇佳

七賢橋歷史沿革

陸游在其詩中多次提到這座山(梅里尖)。其時陸游居住在鑑湖北岸的三山,梅里尖在鑑湖南岸,在陸游看來,它當然是“南山”,因其高出附近小山數倍,故又稱其為“天柱山”,這是很有道理的。他常常坐着小船劃過鑑湖朝梅仙塢而來,有《舟過梅塢胡氏居愛其幽邃為賦一詩》:“丹葩綠樹錦繡谷,清波白石玻璃江”。有時還帶着兒子同來,《梅仙塢小隱》:“綠樹陰陰小嶺西,一翁二子自扶攜”。他到湖之南岸,近在尹家坂、梅峯、興聯等地徜徉,還遠到趙家坂去聽社戲。曾經有在此卜庵而居的念頭:“一庵何日從吾好,會約高人共倚欄”。後來還因貧而卜庵不成,悵然有感:“事不如心居十九,往來常羨捕魚郎”。
在古代水上交通發達的時候,七賢橋是十分有名的。那時鑑湖南岸水路如迪埠江等出入鑑湖,東至紹興,西去柯橋,都要經過七賢橋,這裏實是出入鑑湖的咽侯之地。因此,就是在近代的《茅以升橋話》中,也能找到它的名字。清代吳郡陳祖昭先生在《鑑湖棹歌》百首中有一首專門寫到七賢橋:“青驄馬去幾時回,斜倚薰籠百念灰。寒比七賢橋下水,香如雙節墓門梅”。詩後有注云:“城西南二十里七賢橋,梁鴻、孟光樵隱;方幹遊寓;呂東萊讀書;胡致堂、胡五峯住居之處;會稽陳山墩明範誠意二女守節,居屋四旁樹梅,為生後葬焉,賜名貞潔、貞靜”。這大概是七賢橋最詳細的註釋。

七賢橋地理環境

三面環山,一面環水

七賢橋基本簡介

壠上兩家祖墳的位置,下瞰鑑湖,湖外有山,橫抱過來好象几案似的,而案外又有尖峯聳起,名叫梅里尖地,又叫文筆案。佔着這樣的好風水,所以陸氏葬後,孫子陸佃當上了尚書的大官;趙氏葬後,曾孫趙掂,也登上了太子太師的高位。結果“陸公贈太保,趙公贈少保”。宋代方勺《泡宅編》作者歎羨:“二壠同一山,而有曾孫追賁於九泉,盛哉!”
之後,梅里尖的風水更是得到百姓認同,有更多的歷史名人落葬於此。
晉謁清獻公趙抃,尊稱清獻公,《中華姓氏志史》上以“舉賢不擇布衣,彈劾不避權威,生性剛直,為政清廉”形容。蘇軾撰寫的《趙清獻公神道碑》記有“下瞰鑑湖,湖外有山,橫抱如几案。案之外尖峯,名梅里尖。”碑記説明,趙抃的曾祖是紹興人,其祖墳也擇址梅里尖。 山陰朱瑋其父之墓也在梅里尖。那年他北兵至浙,避家梅里尖。來到他父親墓前痛哭,曰:“人畏兵,我不畏也。” “此日而生,全歸之謂何!”乃書絕命詞二語於几上,潛往礁石躍水死。家人遍覓不得,見遺語,始知其赴難也。年甫二十四。 蔣平階, 生卒年不詳,字大鴻,明代地學家,松江人。他同時又是詩人,還是軍人,軍職膸兵部試司務。諸生,精通地學。著有《地理辨證注》、《水龍經》、《八極神樞注》等。他與魏簡等人葬之於梅里尖西阜。其後毓蓍四日。
梅里尖同時還是魯迅的六世祖韞山公墓所在地。魯迅手抄本中有一冊《鑑湖竹枝詞》。在舊日記中梅里尖掃墓項下,抄有一首竹枝詞雲,“聳尖遙瞻梅里尖,孤峯高插勢凌天,露霜展謁先賢兆,詩學開科愧未傳。”原注云,“先太高祖韞山公諱璜,以集詩舉於鄉。”詩並不佳,只是舉例罷了,
以上墓葬,只發現魯迅的六世祖韞山公墓牌坊還在,其餘只能從史書考證。現梅里尖所在地還在繼續進行礦山開發,希望這些墓葬繼續安好,以安逸先人,告慰後生。

七賢橋公交車次

公交6號線 投幣1元
市公交總公司(潤沁花園) - 橫湖坊 - 鏡湖小學 - 界樹坊 - 市公交總公司(西大門) - 後墅坊 - 後墅 - 昌安城雕環島 - 市人民醫院(客運中心) - 樂苑新村 - 洞橋 - 宋梅橋(白馬新村) - 移動公司 - 華聯商廈(城市廣場) - 供銷大廈 - 魯迅小學 - 市城建大樓 - 大校場 - 鑑湖新村 - 風雅苑 - 偏門環島 - 雪峯汽槍廠 - 鵝境 - 中發集團 - 福全金三角 - 雄峯紡織廠 - 福全鎮政府 - 沈家畈 - 尹家畈(搪瓷廠) - 福全環島 - 日月集團 - 福全小學 - 勞家畈 - 清店頭 - 方塢 - 馬灣 - 七賢橋(共37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