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七諫·自悲

鎖定
《七諫·自悲》是漢代辭賦家東方朔創作的一首詩,是《七諫》中的第五篇。此詩抒發了戰國詩人屈原去國和戀國的內心矛盾衝突。首先寫詩人被流放以後對故鄉和國君的思念之情,雖然流放三年,卻仍然心繫懷王“冀一見而復歸”,想念故鄉,“狐死必首丘”。接着寫詩人去國遠遊,他凌恆山,至會稽,見韓眾,問天道。這種遠遊是詩人對現實的否定,對自我的超越,是內心矛盾的反映。全詩刻畫了屈原放逐時的矛盾心理,再現了詩人悲劇性的巨人形象。
作品名稱
七諫·自悲
作品別名
自悲
出    處
楚辭
作    者
東方朔
創作年代
西漢
作品體裁
騷體詩

七諫·自悲作品原文

七諫·自悲
居愁懃其誰告兮1,獨永思而憂悲。
內自省而不慚兮,操愈堅而不衰。
隱三年而無決兮2,歲忽忽其若頹3
憐餘身不足以卒意兮4,冀一見而復歸。
哀人事之不幸兮,屬天命而委之咸池5
身被疾而不間兮6,心沸熱其若湯。
冰炭不可以相併兮,吾固知乎命之不長。
哀獨苦死之無樂兮,惜餘年之未央7
悲不反餘之所居兮8,恨離予之故鄉。
鳥獸驚而失羣兮,猶高飛而哀鳴。
狐死必首丘兮9,夫人孰能不反其真情?
故人疏而日忘兮,新人近而俞好10
莫能行於杳冥兮11,孰能施於無報?
苦眾人之皆然兮,乘迴風而遠遊。
凌恆山其若陋兮12,聊愉娛以忘憂。
悲虛言之無實兮,苦眾口之鑠金。
遇故鄉而一顧兮,泣歔欷而霑衿13
厭白玉以為面兮14,懷琬琰以為心15
邪氣入而感內兮,施玉色而外淫16
何青雲之流瀾兮17,微霜降之濛濛。
徐風至而徘徊兮,疾風過之湯湯18
聞南藩樂而欲往兮19,至會稽而且止。
見韓眾而宿之兮20,問天道之所在21
借浮雲以送予兮,載雌霓而為旌。
駕青龍以馳騖兮,班衍衍之冥冥22
忽容容其安之兮23,超慌忽其焉如24
苦眾人之難信兮,願離羣而遠舉。
登巒山而遠望兮,好桂樹之冬榮。
觀天火之炎煬兮25,聽大壑之波聲26
引八維以自道兮27,含沆瀣以長生28
居不樂以時思兮,食草木之秋實。
飲菌若之朝露兮29,構桂木而為室。
雜橘柚以為囿兮,列新夷與椒楨30
鵾鶴孤而夜號兮31,哀居者之誠貞32 [1] 

七諫·自悲註釋譯文

七諫·自悲詞句註釋

  1. 愁懃(qín):愁苦。懃,痛苦。
  2. 無決:沒有決斷。這裏指沒有聽到君王召回的命令。王逸楚辭章句》,“古者人臣三諫不從,待放三年,君命還則復,無則遂行也。”
  3. 頹:水向下流。
  4. 卒意:盡意。實現自己的願望。
  5. 咸池:天神之名。
  6. 間:痊癒,病好了。
  7. 未央:未過中央,沒有過半之意。
  8. 反:同“返”。
  9. 首丘:頭對着山丘方向。
  10. 俞:同“愈”。
  11. 杳冥:原意是昏暗,這裏指在暗中行善。
  12. 凌:攀登。恆山:五嶽中的北嶽,在山西省北部。陋:小。
  13. 歔欷(xū xī):悲泣,抽喧,嘆息。衿:衣襟。
  14. 厭:附着,施加。用白玉做成我的外表。也就是説我的外表行為像白玉一樣潔白純潔。
  15. 琬琰(wǎn yǎn):美玉名。
  16. 外淫:外面表現出光潤來。淫,浸漬,潤。
  17. 流瀾:遍佈,散佈,這裏形容烏雲很濃厚。
  18. 湯湯(shāng shāng):水大的樣子,這裏形容風大。
  19. 南藩:南部的藩國。
  20. 韓眾:齊人,為齊王採藥自服成仙。
  21. 天道:長生之道。
  22. 班衍衍:飛快的樣子。冥冥:深遠的樣子。
  23. 容容:紛亂動盪,飛揚飄動。
  24. 超:遙遠。慌忽:同“憂惚”,不明白,迷茫。
  25. 天火:由雷電或物體自燃引起的大火。煬:火熾熱。
  26. 大壑:這裏指大海。
  27. 引:拿着。八維:指四方和四隅,東,南,西北稱為“四方”,東南、西南、東北、西北稱為“四離”,古代神話傳説中,四方和四各有一根大繩,系在天上,用以固定大地。道:通“導”。
  28. 沆瀣(hàng xiè):夜間的水汽,露水。
  29. 菌:香草名,燻草。若:香草名,杜若。
  30. 列:成行有順序地栽培。新夷、椒楨:香草名。新夷,辛夷。椒,花椒。楨,女貞子。
  31. 鵾(kūn):鳥名,即鵾雞,形狀像鶴,長頸紅嘴,羽毛黃白色。
  32. 居者:隱居之人,這裏指屈原。 [2]  [3] 

七諫·自悲白話譯文

生活中的愁苦要向誰去傾訴呢,只有自己思量悲傷憂慮。
我心自問並無愧,節操堅定毫無變。
流放三年仍未被君王放還,我的歲月像流水一樣逝去。
憐我最終不能實現願望,想面見君王然後返回故鄉。
悲人生的不幸,將命運託付於天神。
身受病患還沒有倉,心中若沸水一般焦妁。
冰與熱本不能混為一談,我自知命已不能長久。
悲嘆我痛苦沒有歡樂,痛惜我年輕便要離世。
哀嘆我不能返回自己家園,遺憾我離開了自己的故鄉。
鳥獸受驚離開族羣,尚且高高飛翔悲傷鳴叫。
狐狸死時必定將頭向着家園,身為人類怎能不懷念故鄉。
舊人越疏遠因而被忘卻,新人親近故越來越親信。
不能總在暗地裏行善,誰能水付出卻不求回報?
苦惱啊眾人都熱衷追求名利,我只能乘着旋風去遠處周遊。
登上恆山覺得此處太過渺小,我暫且在這裏消遣忘記憂傷。
可悲啊虛妄之言沒有一點憑據,苦惱啊金屬也會在人口中熔化。
經過故鄉我回頭望去,悲傷的熱淚沾滿衣襟。
我的作為真如白玉般無瑕,我的內心像美玉一樣純潔。
邪惡之氣想入侵內心,玉質絲毫未改外面還發出光彩。
烏雲翻滾流佈,微霜迷濛下降。
清風吹來我徘徊遊蕩,疾風吹過迅猛異常。
聽説南部藩國是快樂之地我意欲前往,走到會稽我暫且停留。
看到仙人韓眾也在此留宿,我向他請教長生的方法。
以浮雲送我遠去,用彩虹做旌旗飄揚在車上。
青龍駕車馳騁,車輛迅速駛向遠方。
飛揚飄動的青龍突然不知奔向何處,我前途迷茫應該去向何方?
痛苦啊眾人難以信任,寧願離開而遠走他鄉。
登上小山崗舉目遠眺,驚喜啊桂樹在冬季竟然鮮花怒放。
看到天降火焰熾盛異常,聽到大海波濤洶湧激盪。
攬持八根大繩引導自己,吸吮夜間露水讓生命久長。
閒居悶悶不樂憂思常伴隨左右,品嚐秋天的果實。
飲用香草上的朝露,用桂木建築我的居室。
在園圃中雜種橘柚,整齊栽培了辛夷花椒和女貞。
鵲雞和仙鶴夜間悲啼,哀痛隱居之人誠信正直。 [2] 

七諫·自悲創作背景

《七諫·謬諫》是西漢東方朔模擬屈原而作。王逸以為“東方朔追憫屈原,故作此辭,以述其志,所以昭忠信、矯曲朝也”。東方朔模擬屈原作《七諫》,《七諫·自悲》是《七諫》中的第五首詩。 [2]  [3] 

七諫·自悲作品鑑賞

《七諫·自悲》全詩可以分為四層。第一層是首二句:“居愁勤其誰告兮,獨永思而憂悲。”跟《七諫》的其他作品一樣,詩一開頭即點題,由此揭開了屈原自悲而矛盾的內心獨白。
第二層從“內自省而不慚兮”到“孰能施於無報”。這一層,詩人以屈原的口吻自悲自己有家不能回,有君王而不得見,自己憂國憂民的政治抱負得不到施展。
第三層從“苦眾人之皆然兮”到“列新夷與椒楨”。幻想自己從人間到天上,遨遊天上,遠離痛苦。這一層實質是反襯出現實的殘酷與自身無奈。
第四層為最後兩句:“鵾鶴孤而夜號兮,哀居者之誠貞。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從天上再回到人間,剩下的只有“孤苦悲諦”,誠信正直的只能“哀痛隱居”。
《七諫·自悲》詩中“隱三年而無決兮”句説明屈原在楚懷王期間的放逐,只是自悲,對君王還有幻想,還沒有絕望。這首詩刻畫了屈原放逐時的矛盾心理,再現了詩人悲劇性的巨人形象。詩歌在韻律和工整程度上略顯遜色。且略有道家的神仙和長生思想。 [3] 

七諫·自悲作者簡介

東方朔(前154—前93),字曼倩,平原厭次(今山東省陵縣)人。性詼諧幽默,善辭賦,被人們稱為大隱。漢武帝即位初年,徵召天下賢良方正和有文學才能的人。各地士人、儒生紛紛上書應聘。東方朔也給漢武帝上書,上書用了三千片竹簡,兩個人才扛得起,武帝讀了二個月才讀完。他在武帝朝中任太中大夫。武帝晚年愛好道家成仙之術,和他很親近。著有《答客難》《非有先生論》等。 [4] 
參考資料
  • 1.    王泗原.楚辭校釋.北京:中華書局,2014:338-368
  • 2.    王承略 李笑巖 譯註.楚辭.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4:216-239
  • 3.    周嘯天.詩經楚辭鑑賞辭典.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0:1206-1249
  • 4.    陳振鵬 章培恆.古文鑑賞辭典(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