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七葉窟

鎖定
梵名Sapta -parn!a-guha^ 。音譯作薩多般那求訶。又作七葉樹窟、七葉樹林石室、剎帝山窟、車帝石室、七葉穴、七葉巖、七葉園。
中文名
七葉窟
外文名
Sapta -parn!a-guha^
地理位置
王舍城附近
意    義
佛經集結處
位於印度王舍城附近毗婆羅(巴Vebha^ra )山中之石窟,為王舍城五精舍之一。因窟前有七葉樹,故名。其地原為釋尊説法之靈蹟,佛滅後迦葉尊者於其處會五百賢聖,以阿難陀優婆離、迦葉等為上首,結集經、律、論三藏,安居三月,完成大業。據法華經文句卷一載,五精舍指鞞婆羅跋恕、薩多般那求訶、因陀世羅求訶、薩簸恕魂直迦缽婆羅、耆闍崛山等。但據枳橘易土集卷二十一,則將薩多般那求訶、鞞婆羅跋恕二者合併 為鞞婆羅跋恕薩多般那求呵,而加入竹園一名,合為五精舍
法顯傳》曾記載:“山北陰中有一石室,名車帝。佛泥洹後五百阿羅漢結集經處。出經時,鋪三空座,莊嚴挍飾;舍利弗在左,目犍連在右。五百數中少一阿羅漢,大迦葉為上座,時阿難在門外不得入。”現七葉窟遺蹟中,昔日石室已不見蹤影。 [1] 
[雜阿含經卷三十九、大唐西域記卷九](參閲‘五精舍十塔’1190)
七葉窟 七葉窟
七葉窟 七葉窟
七葉窟 七葉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