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七家灣

(南京市秦淮區朝天宮下轄村)

鎖定
七家灣位於南京市秦淮區朝天宮東南,與倉巷相連。因最早住有7家回民得名。這些回民以宰牛為業,南京居民仍有到七家灣買牛肉之習。
中文名
七家灣
地理位置
南京市秦淮區朝天宮東南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全天
門票價格
免費

七家灣名稱由來

七家灣附近的評事街舊稱皮市街,即為宰牛回民出賣牛皮和皮革製品的地方。又傳,七家灣之名出自明初。清末陳作霖《運瀆橋道小志》載,朱元璋微行至此,“見有畫‘不纏足婦女懷抱西瓜’以刺馬皇后,大怒,令屠其裏,門有張燈者,盡殺之,僅餘七户。”

七家灣老字號

七家灣屠宰

七家灣原是牛羊屠宰一條街,沿七家灣和內秦淮狹長地帶存在大量家庭屠宰廠,皮市街(評事街)、牛皮巷應運而生,而李榮興、韓復興馬祥興、安樂園、蔣有記奇芳閣這些響噹噹的老字號也是那時開始興盛。老七家灣特色是燻牛肉、扁食、牛肉湯、牛肉煎包,絕不只是鍋貼。
民國時期七家灣主要經濟支柱是牛羊屠宰業。成書於清末的《金陵物產風物誌·動物品考》(作者陳作霜)記載,“屠牛向有嚴禁,回民每於下浮橋、七家灣一帶窺賣之,皮則乘日未出時,在笪橋(大石橋)南皮市街(評事街)交易”。《建鄴文史》第3輯記載,“明清以來,在七家灣的住户中,十有八九是經營牛羊皮生意”。從太平南路沿着內秦淮河一直到水西門一帶,尤其是沿着七家灣和內秦淮河之間的狹長地帶,存在着大量的家庭屠宰加工廠。七家灣牛羊屠宰業的鮮活牛羊主要來自皖北和蘇北,貨源緊張的時候也從西北地區調進。屠宰以後,牛肉就地或銷往附近地區,不但回民而且大量漢民也普遍歡迎清真牛羊肉。這裏產出的牛羊肉以不帶水、口味純正、清真潔淨、品種多樣、牛源可靠著稱。民國時期南京是國民政府首都,政府要員、富商巨賈雲集南京,加上全城普遍開花的清真飲食攤點和回民飯店的大量銷售,造成牛羊肉產業非常興旺。七家灣幾乎每個宰牛家庭每天都要屠宰一到兩頭牛,有的家庭户每天宰5頭牛。

七家灣醫藥

白敬宇藥廠是從西域帶來的穆斯林傳統醫藥手工製造業,已經有300多年曆史,產品中最著名的是“白敬宇眼藥”。其在南京的廠址先在七家灣,後遷到水西門外二道埂子。近代以來採用現代生產工藝,質量很快提高,1947年獲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白敬宇眼藥在抗戰中曾經起過重要作用,台兒莊戰役時還曾捐獻30萬支眼藥支援前線。1956年公私合營後改稱南京第二製藥廠。

七家灣作坊

七家灣比較著名的宰牛作坊(店名)有:七家灣路的“馬順記”、光華路17號的“李榮興”、“茂記”、光華路19號的“馬玉發”、大常巷9號的“沈源盛”、評事街7號的“王盛記”、評事街226號的“馬宏興”、評事街246號的“李隆興”、評事街水巷的“奎記”、牛首巷18號的“湯學記”、打釘巷“蔡天興”、草橋禮拜寺巷的“沙永興”、小輝復巷的“金士麟”、止馬營60號的“宛全記”、倉巷大街“陳懷記”。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李榮興”。建國前後,七家灣有許多著名的燻牛肉店、牛肉鍋貼店、“扁食店”(清真牛肉鍋貼)、“對開店”(一半牛肉湯一半扁食,接近漢民所吃的餛飩)。其中比較著名的清真牛肉鋪(店鋪名)有:大常巷7號“魏聯興”、小輝復巷14號“協記仝順興”、評事街189號“沙永記”、“馬天興”(兩家)、七家灣8號“沙祥興”、光華路6號“馬宏興”、泥馬巷32號“李奎記”、安品街76號“李洪興”、大輝復巷15號“李順興”、七家灣62號“合記”、牛首巷5號“順興協記”、6號“鮑永興”、建鄴路85號“楊連記”、止馬營82號“湯順興”、打釘巷“蔡玉林”、“梁萬興”(兩家)、升州路323號“李仝興”、小輝復巷14號“金宏記”、倉巷“馬玉鴻”等等。

七家灣飯店

七家灣建國前後著名回民飲食飯店還有:伍必輔經營的“南京板鴨商號”,有七家分店,以製作滷板鴨(鹽水鴨)著稱(1956年更名為新街口“南京板鴨滷菜商店”,簡稱“國滷”,是南京知名度較高的副食品骨幹商店)。解放前滷板鴨曾經作為“國大”代表的酬賓禮物。馬鉞經營的茶食店,有23家分店,遍佈全城(公私合營後改建為“清真桃源村食品廠”,廠址在白下路,職工主要是回民,是現代食品廠)。魏洪興板鴨店、韓復興板鴨店(後遷鼓樓區)、新奇芳閣麪館等(秦淮區)、馬祥興菜館(馬德銘、馬定文經營,後遷鼓樓)、安樂園、蔣有記牛肉鍋貼、李榮興燻牛肉、賈富春燻牛肉、金同記牛肉鍋貼、七家灣小西巷“王廚”鹽水鴨等。其中尤以韓復興板鴨店、蔣有記牛肉鍋貼、李榮興燻牛肉店最為有名。雞鴨業也是七家灣回民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南京地處南方水面較多,回民主要飲食除了牛羊肉以外還有雞鴨和魚。魚市主要集中在城北的魚市街,這裏是南京回民城北集中地區,附近有吉兆營清真寺。雞鴨業城南城北都有,但是以七家灣為最,著名的南京板鴨廠就坐落在這裏。南京著名的板鴨、琵琶鴨、鹽水鴨、桂花鴨、油雞、燒鴨等品牌,尤其是桂花鴨,都最早出自七家灣回民之手。

七家灣所獲榮譽

2022年12月,入選2022年江蘇省省級地名文化遺產名單。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