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丁茂魯

鎖定
丁茂魯:1936年2月生於上海,西泠五老之一。室名可意齋,擅長書法、篆刻、國畫寫意人物 。1959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人物科並留校任教,主攻寫意人物畫,兼習書法、篆刻,學書曾得諸樂三指導,學吳昌碩一派,兼取楊凝式、黃道周諸家,用筆凝練蒼勁,書風拙樸雄渾。
中文名
丁茂魯
別    名
丁茂隆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36年2月10日
畢業院校
浙江美術學院
職    業
近代書畫家
主要成就
杭州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出生地
上海

丁茂魯人物簡介

1963年調西泠印社工作,1983年任西泠印社理事和副秘書長,於1996年退休。現為西泠印社理事、杭州市政協書畫研究院副院長 。作品入選全國第二屆書法篆刻展覽、中日五日書法展,並被中國美術館、海內外收藏機構收藏。

丁茂魯主要成就

其一,借古喻今,傳神寫照的意筆人物畫。意筆人物畫,關鍵在傳神,而傳神之筆,不是一般人所為,也不是全靠天資聰穎,神助天成的,而得益於幾十年學養的積澱。丁先生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功底,又兼善書法、篆刻,他左右逢源,披沙瀝金,從古典題材中吸取傳統文化營養,又運用善書法篆刻之技能,並推陳出新地直抒胸臆,使之富於深邃的人生哲理,給人以豐富的想像空間。如《醉酒圖》中,用略帶顫抖的線條勾勒一深山高士,醉卧於松下石磯間,其但願長醉不願醒的憨態可掬;而《布袋和尚》中的布袋和尚,把放下布袋的那一瞬間的得意與輕鬆,刻劃得淋漓盡致,再配上“坐也布袋,行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由”的題款,難道僅僅是説“布袋”?其妙趣橫生的寓意,是那樣的深邃而生動。
其二,深入社會,從生活中挖掘題材。與寫文章“合時而作”一樣,只有貼近生活的藝術才有藝術張力。丁先生雖然生在大都市,長在大都市,立業在大都市,但始終不忘火熱的生活才是藝術源泉的真諦。早在浙江美院任教期間,他每年都要帶學生到海島、山村寫生,去體驗生活,享受大自然的饋贈,即使在西泠印社工作期間,也要抽時間去寫生,從生活中吸取豐富的藝術營養。如《飼鹿圖》中,挺拔的芭蕉樹下,一名楚楚動人的南國姑娘精心餵養三隻活潑可愛的小鹿。生動的描寫,寧靜的畫面,構成一幅平安和諧的南國風情圖。而荒草萋萋的野外,一老翁手捧出土的陶罐,用放大鏡細細觀察釉面,一男捏指計算,一女用筆作記錄,其艱苦的工作環境,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使考古工作者的敬業奉獻精神躍然紙上。
其三,以書入畫,形成意趣橫生的藝術風格。以書入畫,書畫同源是行裏的古話,但丁茂魯先生確實擁有深厚的書法功底。他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浙江省書協理事,其作品還入選過全國第二屆書法展等,其書法作品重墨講形,疏密得當,意法嚴謹,開合有度,在平和體的基礎上,注入稚拙變型的線條,所以他的簡筆寫意畫,以線為主,以墨為輔,以略帶顫抖的線條,恰當地表達“似與不似”的藝術境地,使之意趣橫生,稚拙儒雅,富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如《牧笛圖》,左面以濕墨重線勾勒出兩頭在河邊覓草的黃牛,右面再用淡墨細線寫出了一橫吹短笛的牧童,山石、青草、苔點,則融入金石意趣用枯筆點綴其間,畫面動靜結合,生氣盎然,一幅流水潺潺、牧笛嫋嫋的和諧氣象,賦於建設生態文明的積極意義。

丁茂魯人物評價

丁茂魯言談斯文、言辭質樸、温婉隨和,一貫持着對先賢的敬畏和對自身的明瞭,他從畫至今50餘年,丁老為人低調,其作品在市場上很少見。有一幅立軸,丁老用他獨有的顫動字體寫道:“西泠印社五摯友藝緣十年,擺畫展各呈所能,清君評長道短皆為善。”這即是説明,也是一種姿態的表達,老藝術家高風亮節由此可見一斑。
丁老的作品表現出紮實的傳統基礎,他擅長寫意人物,用筆凝重蒼勁,微微顫抖的線條融匯了金石意趣,作品題材廣泛,從最早的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並登於《中國畫》畫冊的畢業創作《上海電車工人罷工鬥爭》的嚴肅思考,到圖文並茂的《股民一族》的細緻觀察、《古城春暉》的家園懷念、《野外考古圖》的簡練陳述、《摔跤圖》的情境捕捉等等,人們看到的是一種與時代脈搏一起躍動的時代意識與融洽的生活熱情。雖然他強調不是一味地追求傳統古風,但我們依然可以從他畫得較多的彌勒圖和牧牛圖中看到更多的閒適和脱胎自李可染陸儼少先生的那一路對傳統筆墨精神的皈依。讓人咀嚼出作者沒有遊離社會,恰恰相反,作者的創作意識和思考始終與時代脈搏一起互動,丁老也喜歡畫牛,畫展中作者參展的幾幅牧牛圖,與程十發的牧牛圖不同,丁茂魯的牧牛圖會融入更多的場景,筆底追求一種天趣,讓人們看到的是自然洋溢着的恬適。丁老雖然主攻人物,卻也是山水的大家,他筆下的大寫意山水,顯得格外瀟灑恣肆和大氣磅礴,畫展中的《溪山無限圖》和《春深高樹圖》最為典型,代表了作者對這種風格的追求與欣賞,水跡、設色,丁茂魯的潑墨賦彩之法,已經到了出神入化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