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丁文

(華中師範大學法學院院長)

鎖定
丁文,男,出生於1970年12月,華中師範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
中文名
丁文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70年12月
畢業院校
武漢大學
出生地
湖北羅田
代表作品
《物權限制研究》
研究專長
物權法、農村土地制度
職    稱
教授

丁文人物簡介

性別:男,出生年月:1970年12月,籍貫:湖北羅田,學歷:博士研究生、博士後。

丁文學習經歷

1.1989-1993年,就讀於湖北師範學院政治系,獲法學學士學位。
2.1999-2002年,就讀於武漢大學法學院,獲民商法碩士學位。
3.2002-2006年,就讀於武漢大學法學院,獲民商法博士學位。
4.2005年,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進行法學研究,高級訪問學者。
5.2007年,在意大利羅馬第二大學進行法學研究,高級訪問學者。
6.2008-2012年,在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農村研究院進行博士後研究。

丁文現任職務

  1. 華中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1] 
  2. 華中師範大學法學院院長。 [1] 
  3. 華中師範大學中國城鄉基層法治研究中心主任。 [2] 
  4. 華中師範大學”公共政策與法治”博士點負責人 [1] 
  5. 華中師範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 [1] 

丁文學術兼職

1. 中國民法學研究會理事。 [3] 
3. 湖北省法學會理事 [1] 
4. 武漢市法學會常務理事 [1] 
5. 武漢市人民政府法律顧問 [1] 
6. 湖北省文化廳法律顧問 [1] 
7. 湖北省人大農業與農村工作委員會專家顧問 [1] 
8. 湖北省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專家顧問 [1] 
8. 最高人民法院應用法學研究所研究員 [4] 
9. 中國農村研究院研究員 [5] 

丁文科研情況

先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重大項目、司法部重點項目、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特別資助項目、湖北省社科重大項目等課題十餘項;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法律出版社出版《物權限制研究》、《新聞侵權研究》、《土地徵收侵權責任機制研究》等多部專著;在《法學》、《法學評論》、《法商研究》、《當代法學》、《中國民法年刊》、《國際法與比較法論叢》、《中國土地科學》、《武漢大學學報》、《私法研究》、《中國農村觀察》、《中國農村研究》、《浙江社會科學》等期刊上發表論文四十餘篇,有多篇論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和《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6] 

丁文主持課題

1. 2006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土地徵收侵權責任研究》。
2. 2007年司法部一般項目《物權限制研究》。 [7] 
3. 2009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的法律規制》。 [8] 
4. 2010年中國博士後特別資助項目《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制度研究》。 [9] 
5. 2010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項目《農地流轉與農民權益保障研究》。 [10] 
6. 2013年司法部重點課題《土地徵收制度改革的法律保障研究》。 [11] 
7. 2014年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中農民土地權益保障研究》。 [12] 
8. 2014年中國法學會部級課題《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農民土地權益的法律保護》。 [13] 
9.2014年華中師範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人文社科類)重大培育項目《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入市中 農民土地權益實現機制研究》。 [14] 
10. 2015年湖北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湖北省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與農民土地權益法律保 障研究》。 [15] 

丁文學術著作

  1. 學術專著:出版《物權限制研究》、《土地徵收侵權責任研究》、《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的法律規制》等多部專著。
  2. 學術論文:在《中國法學》、《法學》、《法學評論》、《法商研究》、《私法研究》、《中國土地科學》、《中國農村觀察》、《武漢大學學報》等核心期刊上發表專業論文50餘篇,有多篇論文被人大複印資料和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全文轉載。
  3. 調研報告:參與編寫資政或調研報告12份,其中調研報告《農地流轉為何沒有導致規模經營—對湖北省32個村莊756個農户的調研與研究》獲湖北省政府優秀調研成果一等獎;《農民工土地何“留”多“流”少》等多份調研報告先後被李克強總理、汪洋副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批示。

丁文榮譽稱號

1. 2008年獲華中師範大學“三育人”優秀標兵。
2. 2010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3. 2011年獲湖北省社科期刊優秀專題成果一等獎。
4. 2012年獲湖北省優秀調研成果一等獎。 [16] 

丁文學生評價

  1. 在課堂教學方面,其帶有本科和研究生多門課程,授課極富激情,觀點新穎獨到,受眾多學生的喜愛。
  2. 在學術研究方面,其是典型的學術型學者,博覽叢書,潛心研究學問。
  3. 在學生培養方面,其從教以來一直致力於對學生的培養,對學生要求嚴格,已指導近百位碩士、博士研究生。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