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丁家堡村

(延慶區張山營鎮)

鎖定
延慶區張山營鎮下轄村,背依古龍路和應夢寺山,村北有延慶汽車教練場,東接晏家堡,西連辛家堡,南為靳家堡,風光秀麗,有種植水稻的傳統
中文名
丁家堡村
所屬地區
延慶區張山營鎮
地理位置
延慶區張山營鎮
社    區
1
村委會
32

目錄

丁家堡村區劃

張山營鎮 轄1個社區(張山營鎮社區)、32個村委會(大莊科村、佛峪口村、水峪村、胡家營村、姚家營村、東門營村、下營村、西五里營村、前黑龍廟村、後黑龍廟村、西卓家營村、下盧鳳營村、上盧鳳營村、張山營村、馬莊村、小河屯村、上板泉村、下板泉村、玉皇廟村、西羊坊村、辛家堡村、丁家堡村、靳家堡村、田宋營村、吳莊村、龍聚山莊村、晏家堡村、中羊坊村黃柏寺村、上郝莊村、韓郝莊村、蘇莊村)。

丁家堡村農業

政府發補貼,稻農種美景
丁家堡村 丁家堡村
蔡家河是流經張山營鎮,注入官廳水庫的一條泉水河。沿途經過田宋營、丁家堡、小河屯、上阪泉等8個村。蔡家河沿岸丁家堡、田宋營村種植水稻歷史悠久, 50%的農户都有種植水稻經驗,2006年田宋營村還成立了水稻種植合作社,註冊了“蔡河大米”。因為使用天然泉水澆灌,精耕細作,有機化管理,所以蔡河大米清香、透亮,做出的米飯鬆軟可口,得到了廣大市民的青睞。不僅如此,春天插秧、夏天葱綠、秋天金黃、冬天白雪皚皚,蔡家河稻田一年四季都有看不完的美景。
可是因為稻田收入較低,耕作複雜,耗費人力,連年來水位下降,農民們種植的積極性越來越低。截至到2012年,作為延慶縣最後的稻田,張山營地區僅存280畝水稻。
2012年春天,北京市最大的平原造林工程在蔡家河沿線打響,造林面積13000餘畝,栽植喬灌木60餘種76萬株,蔡家河成為了北京市最大的森林公園,形成了歷史悠久的烽火台、蛙聲陣陣的水稻田、山水人家馬莊村和高雅浪漫的葡萄園四大園區,金色稻田成為了蔡家河沿線一道亮麗的風景,吸引了眾多遊客駐足流連。
自此蔡家河稻田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水稻種植,已成為了張山營鎮一張獨具特色的名片。為此,張山營鎮政府出台了水稻良種補貼政策,支持稻農種美景。在上級部門每畝補貼15元的基礎上,鎮政府每畝增加補貼85元,使水稻種植補貼達到了100元。
據該鎮農委工作人員介紹,2012年該鎮發放水稻良種補貼近3萬元,除此之外,還將邀請專家對稻農在種植技術上予以幫助,並對大米包裝進行統一設計,形成地區特色農產品。
“明年,俺們村委會要加大對村民的宣傳力度,支持大家種水稻,今後咱不光能種出大米,咱的稻田成景了,搞民俗遊還不怕招不來金鳳凰!”丁家堡村主任丁東根對未來充滿了憧憬。 [1] 

丁家堡村周邊景點

野山峽應夢寺玉渡山山戎文化遺址展覽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