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丁吉甫

鎖定
丁吉甫(1907-1984),原名丁守謙,江蘇省南通縣騎岸鎮人,生於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1984年12月病故於南京,享年77歲。其家祖輩務農,家境比較清寒。吉甫幼年聰穎,頗為奮發苦學。吉甫臨摹法帖之前,必先讀貼,熟記其結構及其運筆技法,然後才伏案臨摹,極為認真、工整,寫好後對照一遍才交給老師圈閲。他也喜愛國畫。
中文名
丁吉甫
別    名
丁守謙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7年
逝世日期
1984年12月
畢業院校
上海美術專科學校
職    業
書法家
主要成就
江蘇書畫家協會副主席
出生地
江蘇省南通縣騎岸鎮
代表作品
《滿目青山夕照明》,《羣峯疊翠,《南國風光》
性    別
職    稱
教授

丁吉甫個人履歷

丁吉甫,原名丁守謙,江蘇省南通縣騎岸鎮人,生於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1984年12月病故於南京,享年77歲。其家祖輩務農,家境比較清寒。吉甫幼年聰穎,頗為奮發苦學,當其進入新式學堂求學後,每天黎明即起,必在天色大亮之前朗讀國文完畢,繼之即臨帖習字,不論寒暑,從不懈怠。吉甫臨摹法帖之前,必先讀貼,熟記其結構及其運筆技法,然後才伏案臨摹,極為認真、工整,寫好後對照一遍才交給老師圈閲。他也喜愛國畫,每當校園花木芊芊之季,他即利用課餘時間,對花寫生。

丁吉甫人物生平

丁吉甫 丁吉甫
小學畢業進入通州師範,加入了校內金石書畫研究會,經常聆聽畫家李苦李先生的教誨,更加孜孜不倦地苦練書畫,因而學業大進。1935年,他以優異的學業成績,進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深造, 專攻西畫,又選修中國篆刻,受王個簃、諸聞韶、方介堰等教授的教益。上海美專畢業,應聘於南通縣立初級中學(設在金沙)執教,任美術專科教員。1937年日軍侵華,翌年南通淪陷,他毅然加入了抗日救亡隊伍。1940年參加了抗日民主政府的政權建設工作和財糧工作。此後一直工作、戰鬥在解放區。1949年奉命渡江南下,投入了江南的新區工作。
1958年,上海美術專科學校遷往南京,更名為南京藝術學院,吉甫被調去該校工作,直至1984年病逝。其間曾任中共南京藝術學院黨委委員,學院辦公室主任,美術系黨支部書記,系主任,一直堅持教學與藝術研究的實踐,並晉升為副教授。吉甫還是許多文化藝術團體如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書畫協會的會員以及江蘇美術家協會理事,江蘇書畫家協會副主席,江蘇對外文聯理事。

丁吉甫作品風格

丁吉甫繪畫

丁吉甫繪畫,有其獨特的風格,水墨色彩,渾然一體,用筆疾速,縱橫自如,他的代表作,有用傳統技法描繪偉大祖國美麗河山的國畫《滿目青山夕照明》和大幅山水畫《羣峯疊翠》;他的潑墨山水畫《南國風光》,既用了傳統的皴擦技法的技巧,又成功地進行了國畫創新的嘗試;他畫的迎春、梅、蘭、荷、菊、月季等花卉,有極工緻的寫生技法,特別是他的《菖蘭》,寥寥數筆蘭梗,用粉紅、西洋紅、玫瑰紅、深紅等鮮豔的色彩,粗枝大葉,點染花朵,大有晚清畫派的寫意手法,他給這幅畫的題字“看花常念種花人”,寓意更為深刻,因之此畫被選入《現代花鳥選新編》畫冊。

丁吉甫書法

他的書法,剛勁挺拔,渾厚古樸,行、草、隸、篆等,用筆洗練嫺熟。作品款式則條幅、橫幅、中堂、對聯,俱極精雅。其代表作有行書對聯“破千年舊俗,樹一代新風”、草書《遊子吟》、隸書楹聯“大道通萬里、巨功永千秋”等,備受書法愛好者的歡迎。日本《訪中記》一書,也曾選載了他的書法、印章佳作。

丁吉甫金石篆刻

他的金石篆刻,確是“看擬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他用了畢生的精力,鑽研篆書,學清代鄧石如吳熙載書法,又受當代名家吳昌碩、齊白石、趙之謙等人的影響,集各家之所長,融為一體,從而脱穎而出,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他篆刻的傳世名作有巨型印“祖國萬歲”、陽文印《竹名畫印》、《介然》等,還有為外國友人如加拿大友人鐫刻的白文玉印《紀念白求恩》等。他編著的《現代印章選》一書,曾受到陳毅同志的讚賞,併為之題簽。他早年編寫的《印章參考資料》,成為篆刻愛好者的良師益友,亦深受一般讀者歡迎。

丁吉甫現代風貌

吉甫一貫謙虛,晚年頗負盛名,卻越發苦學不倦,創作態度更為嚴謹。
他已年逾古稀,又患肺氣腫,步履蹣跚,但是仍伏案作書畫,繼續不斷地探索篆刻藝術。家人勸他保重身體,注意休息,他感慨地説:“人總是做到老,學不了的,求學問就得刻苦地學啊!”
吉甫雖然多年在外地工作,但卻時時懷念着家鄉。解放初,他聽説“騎岸鎮建立了文化站”,即從江南寄來一百多本圖書。之後也經常聯繫,直到“史無前例”的浩劫來臨,方始中輟。1983年6月他回到闊別多年的家鄉——南通,舉辦個人書畫展覽,南通市黨政領導幹部以及各界人士參加了開幕式。江蘇美協、江蘇書協、上海著名畫家王個簃、曹簡樓、四川美院馮建關和海安縣文聯仲貞子等單位和個人也發來電報表示熱烈祝賀。在家鄉和鄉鄰相聚,吉甫心情格外激動,他説:“這是向家鄉父老彙報的好機會,切望多多批評指教。”話雖不多,卻情真意切。展覽結束時,他親選國畫與書法作品和他的著作三冊,贈送給南通博物苑收藏。
就在那次展覽結束,他特地回到故鄉,觀看了騎岸鎮的小街,暢敍了鄉土之情,並流露出難以形容的懷戀。
他從騎岸鎮回到南京以後,不過一年半時間,竟於1984年與世長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