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丁佑君

鎖定
丁佑君(1931年9月27日—1950年9月19日),,別名丁一之,生於四川省樂山市瓦窯沱富裕的鹽商家庭,1944年入五通橋通材中學就讀(現為五通橋中學),1948年就讀於成都市女子高中,深受解放戰爭勝利的鼓舞,積極參加學生愛國運動;成都解放後,丁佑君立志獻身革命,考入西康人民革命幹部學校,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畢業後,丁佑君擔任西昌女中軍事代表;1950年9月19日,丁佑君在西昌鹽中區徵糧工作中,不幸為暴亂叛匪圍捕殘虐殺害犧牲時年僅19歲;1950年9月25日,丁佑君被中共西昌縣追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革命烈士。
中文名
丁佑君
別    名
丁一之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31年9月27日
逝世日期
1950年9月19日
畢業院校
西康人民革命幹部學校
出生地
四川省樂山市瓦窯沱

丁佑君人物簡介

丁佑君烈士遺像 丁佑君烈士遺像 [1]
1931年9月27日,丁佑君出生於犍為縣五通橋(今樂山市五通橋區)瓦窯沱一個鹽商家庭,父親為其取名為佑君,期望上天保佑女兒平安、快樂、幸福。丁佑君出生後體弱多病,因母親缺奶,父母便僱傭了一位姓鄧的貧苦農婦作她的乳母。乳母以勞動人民勤勞正直的品質和淳樸善良的情感哺育丁佑君成長,逐漸培養了丁佑君心地善良、同情弱小、熱愛勞動等優良品德。
1944年2月,丁佑君考入犍為鹽場私立通材初級中學(今五通橋中學)普通科女生13班學習。她生活儉樸,樂於助人。丁佑君在通材中學3年,開始接受進步思想,在幼小的心靈中播下革命的火種。畢業後的丁佑君面臨着人生的一次重大選擇。性格倔強的她,通過與父母的力爭,很快做出了選擇——奔赴省城報考高中。
1947年2月,丁佑君考入成都市立女子中學(今成都六中),成為高中部第9班的一名學生。成都市立女子中學是一所民主、進步氣氛濃厚的學校,常常組織青年學生開展進步活動。從丁佑君踏入校門開始,就直接或間接受到黨組織及其外圍組織成都市民主青年協會的影響與教育。在二哥丁好德和進步同學引導下,特別是在共產黨員黃夢谷老師教導下,丁佑君的思想逐步發生轉變。她從埋頭讀書,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好學生,慢慢變成關心時事的活躍分子。丁佑君在學校一面孜孜不倦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一面苦苦求索救國救民的真理。她廣泛參與校內外各種進步社會團體組織的活動,思想認識明顯提高。丁佑君積極投入黨組織領導下的日益高漲的民主革命運動。
1948年4月9日,以四川大學學生為主體的和平請願,遭到國民黨反動當局的血腥鎮壓。消息傳進女中,丁佑君和同學們走上街頭演講、撒傳單,揭露“四九”血案真相,一直堅持到罷課鬥爭取得勝利。“四九”血案和罷課鬥爭,使丁佑君得到了鍛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提高了思想覺悟。罷課鬥爭結束後,她滿懷着革命的激情寫下紀念“四九”血案的詩《安眠吧!鬥士》。
1950年1月,她不顧家人和親友的反對,毅然報考了西康人民革命幹部學校。在校期間,學校掀起學習熱潮,她被學校委任為第5班學習幹事,並於4月29日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學習期滿後,丁佑君主動申請到條件艱苦的昌都工作,後無條件服從組織分配到西昌地區工作,任西昌女子中學軍代表。她以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深入羣眾的工作作風和吃苦耐勞的革命精神,贏得師生們的信任和尊敬,被羣眾稱為“丁代表”。
1950年7月29日,丁佑君調到西昌縣鹽中區任青年幹事,參加徵糧工作。9月18日,鹽中區國民黨殘餘軍隊、土匪同地主、惡霸勾結髮動武裝暴亂,丁佑君不幸被捕。面對敵人的威脅利誘、殘酷審訊、嚴刑毒打,她拒絕進食,始終沒有泄露一點情報,還向土匪宣傳黨和政府“首惡必辦、脅從不問、立功受獎”的政策。土匪毫無所得,剝去她的衣服,逼她遊行,她大義凜然,痛罵土匪卑鄙無恥。土匪圍攻鹽中區區公所碉堡,久攻不下,妄圖利用丁佑君在區上的威信和影響勸降,9月19日將她押至碉堡附近威脅喊話。被土匪折磨了一天多,已疲憊不堪的她面不改色,大聲鼓勵同志們堅持戰鬥,爭取勝利。喊話變成了戰地動員,完全出乎土匪的意料。土匪的陰謀沒有得逞,罪惡的子彈穿透了丁佑君的前胸,她倒在了血泊中。匪徒們見丁佑君未死,便慘無人道地抓住丁佑君的雙腳,在地上拖行了一里多路,然後將其扔在保城河堤邊的豬市壩。1950年9月19日晚,年僅19歲的丁佑君光榮犧牲。 [3] 

丁佑君歷史評價

1951年5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簽發了毛澤東署名的《革命烈士證》並核定為“革命功績:一大功。” [2] 
朱德同志為丁佑君烈士題詞手跡 朱德同志為丁佑君烈士題詞手跡
朱德總司令:“丁佑君同志是黨和人民的好女兒,是共青團和青年的好榜樣。中國青年應該學習她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黨和人民的高度階級覺悟和革命精神。” [2] 

丁佑君人物紀念

丁佑君犧牲後,1950年9月25日,中共西昌縣委追認丁佑君為中共正式黨員。1951年3月19日,毛澤東主席批准頒發中央人民政府革命犧牲人員家屬光榮紀念證,並給丁佑君烈士記一大功。1952年,西昌修建了丁佑君烈士陵園。1958年3月27日,朱德為其題詞:“丁佑君同志是黨和人民的好女兒,是共青團員和青年的好榜樣。中國青年,應該學習她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黨和人民的高度階級覺悟和革命精神。”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時,為紀念丁佑君烈士,經西昌縣人民政府批准,將陵園面向的街道,命名為“佑君路”,將鎮上的老街村改為“佑君大隊”。1985年,在丁佑君烈士犧牲35週年之際,西昌鹽中區和五通橋各建一座丁佑君烈士紀念館,兩地都各建立了一座漢白玉烈士雕像。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為陵園題寫了園名。1987年10月1日,經西昌市人民政府批准,為紀念丁佑君烈士,將河西鎮改名為“佑君鎮”。
丁佑君家鄉人民無比崇敬她的英勇事蹟,政府先後將其出生地改名為佑君街,五通鎮生產街小學改名為佑君街小學,佑君街地段的東方紅中學改名為佑君中學;在五通橋建立了丁佑君烈士紀念碑和丁佑君烈士紀念館。此外,丁佑君曾就讀的成都六中也建立了丁佑君烈士紀念碑。
2001年6月,丁佑君烈士的事蹟被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收入《中國共產黨革命英烈大典》。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