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一王廟

鎖定
一王廟,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康橋鎮營房村三組。一王廟建於抗日戰爭前。抗日戰爭期間被毀。
一王廟,在解放戰爭期間,由趙天山等捐資重建。
中文名
一王廟
地    點
浦東新區康橋鎮營房村三組
建造時間
抗日戰爭
重    建
解放戰爭期間

一王廟寺廟簡介

一王廟,“文革”中被拆除。1993年春,經多方籌集資金重建正殿,供奉東嶽大帝等二十七尊神像;1997年,又在東側增建殿房。1997年5月,經南匯區人民政府批准登記。

一王廟歷史淵源

一王廟的廟宇雖然不大,而且又在農村的阡陌之上,但它在“三週”地區(指周浦鄉、周西鄉、周浦鎮)卻有較大的影響,當地百姓無人不曉。連公交車到達“三角地”站時,有些售票員在報完站名後,又會補上一句“一王廟到了”。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在抗日戰爭時期,這個廟宇曾經遭到日本侵略軍的蹂躪和破壞,並被放火焚燒,廟舍幾乎損毀殆盡。對日寇的這一滔天罪行,當地百姓當然是不會忘記的。
一王廟 一王廟
一王廟,原名雨花庵,是當地人辦的一個家廟。後來村中的潘家有人當上了官,才又將它改名為一王廟。廟址在十七保一區的九圖(周浦鎮北面、鹹塘港雨花橋西畔)。現為康橋鎮營房村3組火家宅。清康熙元年(1662年)、清乾隆年間(1736—1794年)曾兩次重建。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三角地丁家和姚家捐款在雨花橋東面建起一座井亭,亭中豎的石碑上,鐫刻一王廟第一次重建的時間。20世紀20—30年代,一王廟有三大殿、四小屋,香火頗旺 [1] 

一王廟相關事蹟

日寇侵入周浦給一王廟帶來滅頂之災。民國28年(1939年),佔領周浦的日本侵略軍,強迫民工修路。這天,一王廟外的工地上,一名士兵指着一王廟,問修路的工頭施金龍:“這個什麼廟?裏邊老爺的有?”(意思是指,廟裏有游擊隊嗎?)施金龍誤以為他問“廟裏是否有菩薩”,所以就答道:“廟裏有官老爺。”此話立即引起日本兵的警覺,他反覆地察看着廟舍。此時,正巧泥水匠火阿生在廟後埭屋頂上“捉漏”(修理漏水之處),身體一伸一彎地在搬放瓦片。日本兵見狀,就認為是游擊隊在窺探他們的動靜,不問青紅皂白,舉槍“乒!乒!乒!”連放3槍。火阿生從屋頂上滾下來,幸虧抓住房檐,才免於一死。
因為沒有抓到抗日遊擊隊,所以,日寇調集1個小隊的20多名士兵,在第二天傍晚,開往一王廟。他們把廟宇團團包圍住。然後,在廟的兩側,各架起一挺機槍,向廟內一陣亂掃。廟內的人其實早已躲開了,日本兵見裏面毫無動靜,便衝進廟裏。但他們沒有搜到什麼,就丟下幾顆硫黃彈,並往門窗上澆上火油,然後用火點燃。頓時,廟舍給熊熊大火吞噬,映紅了半邊天空。日本兵還守在廟南一家村民的屋後,粗暴地阻擋村上人,不准他們前去救火。這場大火竟一直燒到半夜,把廟宇夷為平地。

一王廟恢復香火

民國31年(1942年),遠近鄉鄰自動捐款,還利用廢舊木料,幫助一王廟重建了一埭廟舍、東西兩間廂房以及前面的垣牆和山門,3座佛像還重塑金身。但是,因多年無力維修,至解放初時,廟裏僅存4間小屋,其他廟舍和佛像都已毀損。直到1989年,一王廟才又恢復香火。1991年,由南匯縣宗教協會籌資,在原址的北面50米處重建了一座一王廟。佔地689平方米,建築面積520平方米。有廟舍17間,正中為大殿,兩側各為1間次間,東面為1幢3層樓房和2間西廂房。大殿供奉欽公神像。2001時,廟中已有道士8人、勤工2人。每月香客達600多人次。
然而,不管如何變化,“火燒一王廟”這句話卻一直流傳到今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