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一無所長

鎖定
一無所長,漢語成語,拼音是yī wú suǒ cháng,意為沒有一點兒專長。出自《資治通鑑·唐紀四十八》。
中文名
一無所長
拼    音
yī wú suǒ cháng
注    音
ㄧ ㄨˊ ㄙㄨㄛˇ ㄔㄤˊ
出    處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八》

一無所長成語辨析

【近義詞】: 一無可取、一無是處、志大才疏
【反義詞】: 一技之長精明強幹、無所不能 [1] 

一無所長成語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人
示例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九十九回:“今先生處勝門下三年,勝未有所聞,是先生於文武一無所長也。” [1] 
便説他年輕而紈褲習氣太重,除應酬外,乃一無所長,又性根未定,喜怒無常云云。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十九回 [1] 

一無所長成語出處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八》:“(韓)滉久在二浙,所闢僚佐,各隨其長,無不得人。嘗有故人子謁之,考其能,一無所長,滉與之宴,竟席,未嘗左右視及與並坐交言。後數日,署為隨軍,使監庫門。其人終日危坐,吏卒無敢妄出入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