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鎖定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指連一間屋子都不打掃,漢語典故,出自《後漢書》
中文名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外文名
How can you sweep the world if you don't sweep one house?
出    處
《習慣説》
相    關
陳蕃
引    申
從一點一滴的小事開始積累
選    自
後漢書
拼    音
yì wū bù sǎo,hé yǐ sǎo tiān xià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解釋

譯文:連一間屋子都不打掃,怎麼能夠治理天下呢?
引申義:瑣碎的事情不做好,怎能幹好一番大事業?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同義句

一室之不治,何家國天下之為?
一手不洗,滴水不補,片房不掃,何以御病魔?何以保健康?何以成大業?何以安黎元?何以濟蒼生?
不以事小而忽略,不以事大而輕浮。
大丈夫當掃天下,而始於掃足下。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人要成就一件大事,就得從小事做起。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意義來歷

原文:
陳蕃字仲舉,汝南平輿人也。祖河東太守。蕃年十五,嘗閒處一室,而庭宇蕪穢。父友同郡薛勤來候之,謂蕃曰:“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蕃曰:“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選自《後漢書》作者范曄
譯文:
陳蕃字仲舉,是汝南平輿人。他祖上是河東太守。陳蕃十五歲的時候,曾經獨自一人住在一處,庭院以及屋舍十分雜亂無章。他父親同城的朋友薛勤來拜訪他,對他説:“小夥子你為什麼不整理打掃房間來迎接客人?”陳蕃説:“大丈夫處理事情,應當以掃除天下的禍患這件大事為己任。為什麼要在意一間房子呢?”薛勤認為他有讓世道澄清的志向,很有自己的見解,與眾不同。
可以看出薛勤對陳蕃“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這一觀點的反應是“奇之”,聯繫前面“清世志”的言論,這裏“奇”當然不是“奇怪”的意思,而應當是“驚奇”的意思。可見薛勤對陳蕃的觀點根本就是讚賞的態度,怎麼可能去反駁呢?
再看同是記錄東漢,魏晉時代資料《世説新語》,可以發現,其中對這件事的記錄和《後漢書》中的記錄基本一樣,區別就是換幾個無關緊要的字,意思一模一樣。那“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是哪來的呢?
晉朝的史書、筆記沒有,唐、宋的史書、筆記也沒有,直到看到清朝的散文,才知道,哦,原來在這呢。清朝文學家劉蓉,在散文《習慣説》中記述了他年輕時的一件事。
原文:
蓉少時,讀書養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讀,仰而思;思有弗得,輒起繞室以旋。室有窪,經尺,浸淫日廣。每履之,足苦躓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父來室中,顧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命童子取土平之。後蓉復履其地,蹶然以驚,如土忽隆起者,俯視地坦然,則既平矣。已而復然。又久而後安之。噫!習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與窪適也,及其久,則窪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則反窒焉而不寧。故君子之學,貴乎慎始
原來這句話是劉蓉他爹説的,並且人家的原文是:“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
可問題是,劉蓉這件事和陳蕃的事太像了,如果只看一遍,保準過幾天大部分的人都得弄混。所以,後人就弄出了“不掃一屋,何以掃天下?”這樣的杜撰語句。
歷史上的陳蕃
東漢太傅陳蕃。其祖父曾任河東太守。不過到了陳蕃一輩,家道中落,不再威顯鄉里。陳蕃15歲時,曾經獨處一個庭院習讀詩書。一天,其父的一位老朋友薛勤來看他,看到院裏雜草叢生、穢物滿地,就對陳蕃説:“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陳蕃當即回答,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這回答讓薛勤暗自吃驚,知道此人雖年少卻胸懷大志。感悟之餘,勸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以激勵他從小事、從身邊事做起。沒想到,千年以前的兩句對話,竟成了後人教子育人的名言,用以激勵他人從小事、從身邊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