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村詠懷

鎖定
《山村詠懷》是北宋哲學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詩。這首詩通過列錦的表現手法把煙村、人家、亭台、鮮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構成一幅田園風光圖,並創造出一種淡雅的意境,表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與讚美之情。 [1] 
作品名稱
山村詠懷
作品別名
一去二三里
作    者
邵雍
創作年代
北宋
作品出處
伊川擊壤集
文學體裁
五言絕句

山村詠懷作品原文

山村詠懷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 

山村詠懷註釋譯文

山村詠懷詞句註釋

①去:距離。
②煙村:被煙霧籠罩的村莊。
③亭台:泛指供人們遊賞、休息的建築物。 [3] 

山村詠懷白話譯文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遠,薄霧籠罩着四五户人家。
村莊旁有六七座涼亭,還有許多鮮花正在綻放。 [4] 

山村詠懷創作背景

詩人在陽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輝縣)遊玩時,看到了鄉間野外的駘蕩春光和迷人的鄉村風物,為了表達詩人的閒適心緒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積極人生態度,所以寫下這首詩。 [5] 

山村詠懷作品鑑賞

山村詠懷文學賞析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兩句是一種線狀的視覺印象,“一去”做水平運動,”二三“虛指數量多,炊煙裊裊呈垂直狀態,“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兩句變換為點狀視覺印象:亭台座座,鮮花朵朵。 [6] 
詩人在這首詩中的每句安排一個量詞,即“裏”、“家”、“座”、“枝”,新穎有變化,也在每句中安排兩三個數字:“一”字打頭,“二三”“四五”和“六七”嵌於句中,“八九十”又迴歸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數目的十個漢字按照自然數序同小路、煙、村、亭台、鮮花編織在一起,隨着詩句和畫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幾筆就構成一幅自然樸實而又朦朧的山村風景畫,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3] 

山村詠懷名家點評

現代作家金波《金波論兒童詩》:聲、義、畫得到了很好的融合。 [7] 
現代語言學家楊春霖《漢語修辭藝術大辭典》:生動而含蓄,自然而貼切。 [8] 
現代作家協會會員郭彥全履痕鄉夢共詩情》:頓覺跌宕多姿,妙趣橫生。 [9] 

山村詠懷作者簡介

邵雍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堯夫,自號安樂先生,北宋易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其先范陽(今河北涿州)人,故里在涿州西北10餘里處的邵村,幼隨父徙居共城(今河南輝縣)。30歲後遊河南,隱居蘇門山,人稱百源先生,死後諡康節,又稱康節先生。著作有《皇極經世》《伊川擊壤集》等。他的先天學學説被後人發展為預測學。 [10] 
參考資料
  • 1.    周擁軍.《學詩快速入門120問》: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10:第206頁
  • 2.    周有光.《語文閒談(初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2.07:第44頁
  • 3.    劉陽生.《新千家詩》:中西書局,2010.10:第174頁
  • 4.    艾尼.《新手媽媽育兒圖典》: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2003.10:第93頁
  • 5.    黃遵洸.《英詩咀華:漢英對照》: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4.01:第5頁
  • 6.    徐昭武,楊培晶.《小學古詩詞背育篇目譯釋與賞析大全》: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08:第111頁
  • 7.    金波.《金波論兒童詩》:海豚出版社,2014.03:第415頁
  • 8.    楊春霖,劉帆.《漢語修辭藝術大辭典》:陝西人民出版社,1995.01:第930頁
  • 9.    郭彥全.《履痕鄉夢共詩情》:中國計劃出版社,2008.8:第225頁
  • 10.    孫叔平.《中國哲學史稿 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08:第4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