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一個人的詩歌史

(2017年修訂版)

鎖定
十位著名詩人的詩歌歲月,一張中國新時期詩歌地圖。
《一個人的詩歌史》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2017年修訂版。
中文名
一個人的詩歌史
作    者
劉春
出版時間
2017年6月
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頁    數
474 頁
ISBN
9787020122356
定    價
58 元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一個人的詩歌史圖書目錄

▲序言
“一個人的詩歌史”與“最初的淚水”(王家新)
▲顧城:我是一個悲哀的孩子,始終沒有長大
狹長貝殼裏的夢與幻影
我的詩只發出小小的聲音
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
詩歌萬歲,詩人萬歲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朦朧詩和朦朧詩人
古怪的“弧線”
你頸後的最淡的頭髮
夫唱婦隨,周遊列國
永遠的“殺妻”之謎
利斧下的玫瑰
我知道永逝降臨
詩人殺人犯
殺人是一朵荷花
他變成了浮雕
顧城與舒婷
顧城與北島
我離開你是因為害怕看你
▲海子: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十五歲的北大生
從《小站》出發
眾説紛紜的數字之爭
你是唯一的一塊埋人的地方
你從遠方來,我到遠方去
今夜我不關心人類
抒情的兩副面孔
最後一首詩,最後一個海子
被自己否認的遺書
死亡細節
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
什麼讓他鑽入車輪之下
詩人俱樂部的爭吵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語文課本編選者的“苦心”
活着的悽苦與離世後的輝煌
兩封郵件
▲于堅:我們一輩子的奮鬥,就是想裝得像個人
一個“遲到”的革命者
從《採桑子》到《今天》
被驚醒的夜鳥的睡夢
他們,《他們》
關於《〈他們〉十年詩歌選》
尚義街六號
“我並非世俗詩人”
在漫長的旅途中
“青春詩會”
魯迅文學獎”風波
真正的“雲南王”
我喜歡和不喜歡的于堅
▲歐陽江河:事物堅持了最初的淚水
他姓“江”,不姓“歐陽”
四川“五君子”
手槍可以拆開
從看見到看見,中間只有玻璃
二十四城記
被演講震暈
詩人的交往方式
最後的幻象
傍晚穿過廣場
曖昧的詩歌
我佈下的陰影比一切光明更肯定
泰姬陵之淚
▲西川:有一種神秘你無法駕馭
命中註定的遲到者
詩壇騙子
在哈爾蓋仰望星空
燕園“三劍客”
太像詩人的“詩人”
被蝙蝠挽留的夕光
何為“詩歌資源”
離譜和不離譜的授獎辭
成熟詩人的秘密武器
兩次見面
▲柏樺:唯有舊日子帶給我們幸福
六歲出走的少年
成長啊,隨風成長
我要表達一種情緒
情報研究所
安閒和理想越來越深
而冬天也可能正是春天
南京往事
請選吧,這全是詩
自由撰稿人生涯
終於從雲端走下
長夜裏,速度應該省掉
▲王家新:把靈魂朝向這一切吧,詩人
一個滾鐵環的少年
未來詩人的基礎正在奠定
一個時代結束了
《這一代》的事
不斷重臨的序曲
“鐘聲一樣壓迫着我的靈魂”
把苦難轉變為音樂
對命運的“回答”
三首詩
與北島的爭論
順便説説北島
山崩地裂之後,“人民”不再抽象
▲韓東:飛蛾已經出生,鉅著總會完成
新舊交接恍若隔世
他們,“他們”,《他們》
“青春詩會”與“蘭州會議”
你見過大海,上過大雁塔
到現實漢語為止
在深圳的路燈下
兩首“怪詩”
“斷裂”行為
“誤傷”《收穫》
名家也有俗作
幾個選本
聽韓東唱歌
▲張棗: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來
最初的詩歌道路
你又帶來了什麼消息,我和諧的伴侶
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
1986現代詩羣體大展
關於《刺客之歌》
在異鄉
安靜的詩人
失敗之作
一下子就被征服了
朝向您的夜,我奇怪的肺
你在一個夜晚聽見了夜鶯
▲黃燦然:從黑暗中來,到白雲中去
一個詩人的最初
眼裏的微光隱藏着生活的信仰
日益精進
兩次啓示
必要的角度
詩歌翻譯的“叛徒”
假黃燦然之名
▲後記
每個人都有一部自己的“詩歌史” [1] 

一個人的詩歌史作者簡介

劉春,1974年10月生於廣西荔浦。著有詩集《憂傷的月亮》《幸福像花兒開放》《廣西當代作家叢書·劉春捲》,文化隨筆集《文壇邊》《讓時間説話》《或明或暗的關係》,評論專著《朦朧詩以後》《一個人的詩歌史》《從一首詩開始》等。主編有《70後詩歌檔案》《我最喜歡的詩歌》《落在紙上的雪》等選本。在《花城》《星星》《名作欣賞》等雜誌開過詩歌批評與研究專欄。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現居桂林。 [1] 

一個人的詩歌史內容梗概

本書通過對顧城、海子、于堅、王家新、歐陽江河、柏樺、西川、韓東、張棗、黃燦然等十位詩人生活與創作歷程的描述和對大量新詩名篇的解讀,展開了一幅自20世紀70年代至今中國新詩潮的壯觀圖景。書中涉及大量文學界著名人士和重要文壇事件,揭秘了一批當代詩壇紛紜議論的懸而未決的問題,堪稱一部中國新時期詩歌的《人·歲月·生活》,是瞭解和研究中國新時期詩歌狀況的絕佳讀本。 [1] 

一個人的詩歌史名家評論

《一個人的詩歌史》有力地伸張了詩的力量和尊嚴。當人們為詩的命運焦慮的時候,當人們為找不到他們的李白、杜甫而破口大罵的時候,一個事實不被承認:沒有偉大的讀者,就沒有偉大的詩人;好詩被寫出來,但只有在熱情、沉靜、敏感的閲讀中才能活下去,被領會、記住和流傳。劉春因這部書而被證明是這個時代一位最好的詩歌讀者,他和往昔那些“詩話”作者一樣,在破碎的、隨風而散的現象與文本中,捕捉和確認那些珍貴的瞬間,所謂傳統與遺產,完全繫於這謙卑、高貴的勞作,偉大的詩和偉大的詩人,由此有了存活下去的希望。
——李敬澤(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文學評論家)劉春的詩歌史論寫作,好讀、感性,有明晰的立場,也不乏理論鋒芒。他懷着對詩歌本身的摯愛,以令人信服的生命實證和詩學鑑賞,有力地辨析了這個時代詩人的面影和一種詩歌生活的處境。他這種以生命的寫實為詩歌作證、以詩歌的演進來返照人生的話語方式,為文學史寫作如何才能重獲個人眼光、重鑄生命質感提供了生動的範例。——謝有順(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導、著名文學評論家)它的吸引力高過了“學院”和“學術”的詩歌史,因為這是有血肉、有故事和有傳奇的敍述;它不留下結論性的知識,而是隻留下追問、思考和啓示;它不只敍述詩歌的寫作與詩人的道路,而是求索和展開了人性、生命、存在與語言的廣闊而幽暗的世界。——張清華(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著名文學評論家) [2] 

一個人的詩歌史詩人的評價

一個人的詩歌史 一個人的詩歌史
西川(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著名詩人):在中國當代詩歌的諸般成就被徹底認識之前,描述出詩人們的精神狀態、生存狀態和工作狀態,使之不再處於被層層遮蔽的境遇之中,是一項基本的、迫切的和重要的工作。在這一方面,劉春的“詩歌史”系列文章意義非凡。
王家新(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著名詩人):
《一個人的詩歌史》之可貴,在於它以一顆真誠、敏感的心靈對詩歌的尋求和接受,喚起了人們的閲讀記憶,也再次喚起了我們對詩歌,對那些照亮、提升我們的精神事物的愛,讓人在一個沮喪的年代再次感到了詩人與詩歌的意義。
柏樺(西南交通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教授、著名詩人):
劉春用真誠去感受詩歌兄長們的生活行跡與作品內涵,再把所獲得的感受形成可以觸摸的文字,這是一種綜合性極強、韻味極其豐富的文體,它具有文學評論的精確與簡練,也有生活隨筆的細膩與温潤,同時也自然帶出隨筆特有的一種思考。
歐陽江河(著名詩人):
劉春在講述“詩歌史”時,他是在召喚詩歌精神的總體性和無限性。這種召喚,具有迷人的招魂性質,超乎時代精神這個括弧之外,直取文明的幽暗內心。這部《一個人的詩歌史》,具有和曼德斯塔姆的文明時間觀一致的內驅力:歷史是作為單一共時行為被感知的。換句話説,在詩歌深處,歷史就是把時間和人心收集在一處,是對總體性和無限性的招魂。
于堅(雲南師範大學教授、著名詩人):
1978年以來重新復活的中國自由派新詩已經成為傳統,深刻地影響了當代漢語。劉春的思考非常重要,這一方面是因為他的誠實、謙虛和追求真理的獨立精神;另一方面,他自己也屬於正在對這個傳統進行反思和超越的年輕一代詩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