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䐜,拼音chēn ,注音ㄔㄣ ,簡體部首月部,部外筆畫10畫,總筆畫14畫,繁體部首肉部,五筆EFHW,倉頡BJBC,鄭碼QELO,四角74281,結構左右,統一碼441C,筆順ノフ一一一丨丨フ一一一一ノ丶。
中文名
拼    音
chēn
部    首
月部
筆    順
ノフ一一一丨丨フ一一一一ノ丶

基本解釋

UNICODE
䐜字UNICODE編碼U+441C,10進制: 17436,UTF-32: 0000441C,UTF-8: E4 90 9C。
䐜字位於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擴充A區(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A)。
English
a swelled belly; drop-sical, to swell, inflated

古籍解釋

䐜【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10畫
康熙字典 䐜
唐韻》昌眞切《集韻》稱人切,𠀤音瞋。《説文》起也。從肉,眞,意兼聲。《埤蒼》引起也。《廣韻》肉脹起也。《字彙》邪氣脹肉曰䐜。《揚子·太𤣥經》股腳䐜如,維身之疾。《注》䐜,大也。枝大於幹為疾也。
説文解字
説文解字
䐜【卷四】【肉部】
起也。從肉眞聲。昌眞切
説文解字注
説文解字注 {[441C]}
(䐜)起也。當雲肉起也。素問曰。濁氣在上則生䐜脹。王砅注。䐜、脹起也。按許廁此、謂人所食肉。從肉。眞聲。齒眞切。十二部。 [1] 
參考資料
  • 1.      .911查詢[引用日期202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