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E調前奏曲

鎖定
泛指所有E大調的前奏曲作品,但流傳最有名的為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作品BWV 937。 [1] 
中文名
E調前奏曲
外文名
E adjustable Prelude
分    類
前奏曲

目錄

E調前奏曲釋疑

本文所討論的前奏曲泛指某種組曲作品當中開頭的一首,成型於巴洛克時期,在宗教合唱中作為前奏的曲目也被稱為前奏曲(prelude),但歌劇的前奏曲(overture)則不在本文討論之列。
一首曲子的調性由其首調或固定調決定,固定調為E大調的前奏曲即可命名為E調前奏曲,歷史上以E調作曲的前奏曲不少,但最有名氣的作品為老巴赫在1717–1720年間所作的六首小前奏曲中的,作品編號BWV 937。

E調前奏曲作者簡介

巴赫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德語:Johann Sebastian Bach,也譯作巴哈,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巴洛克時期德國作曲家,傑出的管風琴、小提琴、大鍵琴演奏家。巴赫被普遍認為是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並被尊稱為「西方音樂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音樂將中世紀的秩序和嚴謹同文藝復興時期充滿激情的個人主義相結合,對後世的音樂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巴赫出生於德國中部圖林根小城艾森納赫的一個音樂世家,在有生之年是一位著名的宮廷樂長,在德國萊比錫聖托馬斯教堂度過了一生中的絕大多數時間,同作曲家韓德爾和泰勒曼齊名。但由於古典音樂的風尚迅速轉向為主調音樂,巴赫的復調音樂音樂被視為陳腐之物,其成就長時間未得到應有的評價,僅僅作為管風琴演奏家而聞名。雖然莫扎特貝多芬等偉大作曲家均對巴赫的作品崇拜有加,但直到浪漫主義時代,作曲家舒曼在萊比錫的圖書館中發現了巴赫的受難曲,並且由作曲家門德爾頌在音樂會上演奏,才震驚音樂界。此後門德爾頌對他的作品進行了發掘、整理和推廣,經過幾代音樂家的共同努力,巴赫逐漸獲得了今天的崇高地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