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1937·南京記憶

(閆東執導紀錄片)

鎖定
1937南京記憶》共分5集,每集50分鐘,立足於對南京大屠殺的時代反思,而不僅僅是對大屠殺的再現,通過華裔美國女作家張純如、美國導演比爾·古登泰格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旅日華人導演李纓、日本友人松岡環和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原所長步平6個主要人物的視角,講述他們追蹤南京大屠殺歷史真相過程中所發生的故事,以及由此給他們帶來的命運變遷。
1937南京記憶》由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和江蘇廣播電視總枱聯合制作,節目從國際視角客觀理性地審視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事實,凝聚“捍衞良知、反對戰爭、維護和平”的國際共識。該片在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及英語、法語、西語、俄語、阿語頻道先後播出,引起社會各界強烈反響。 [1] 
2015年6月11日 ,該片在武漢榮獲首屆“中俄電視周”最佳紀錄片獎。 [10] 
2015年8月24日《1937南京記憶》登錄日本最大視頻網站NICONICO播出。 [1] 
中文名
1937·南京記憶
總導演
閆東
製片人
閆東
執行總導演
曹海濱
解    説
李立宏
出品單位
CCTV、江蘇廣播電視總枱
播出平台
CCTV、江蘇衞視、CNTV等
類    型
紀錄片

1937·南京記憶播出信息

2014年12月12日~16日21:00,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CCTV-10)。
2014年12月12日~14日22:30,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CCTV-1)。
2014年12月13日起19:30,江蘇衞視頻道。
2014年12月13日起,央視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五個外語頻道播出。
首播當日,中國網絡電視台聯合21家新媒體同步播映。

1937·南京記憶內容簡介

1937南京記憶
1937南京記憶(4張)
2014年11月11日晚,由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和江蘇廣播電視總枱聯合攝製出品的大型紀錄片《1937·南京記憶》,作為2014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的首映禮影片,在廣州圖書館首映。 [2]  《1937·南京記憶》是2014年國家新聞廣電總局的重大題材紀錄片,它以第一個將南京大屠殺史實介紹給世界的華裔作家張純如、拍攝《南京》紀錄片的美國導演比爾古登泰格、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原所長、《跨越戰後》作者步平等6個當代人物的視角為敍事主線,對南京大屠殺進行時代的反思,用原創性解讀、揭秘性內容和新穎獨到的資料,客觀理性地重新審視發生在77年前的那場反人類暴行。首映式現場,播放了《1937·南京記憶》第一集,為與會嘉賓帶來了一段值得珍藏和思考的影像記憶。
未播先火
2014年6月27日,在法國拉羅謝爾小鎮舉行的第25屆法國國際陽光紀錄片節上,大會主席邀請的6個提案中有5個來自歐洲,只有《1937南京記憶》總導演閆東一個人來自中國。更加值得一提的是,《1937南京記憶》在本次大會上贏得了唯一一個提案預售單元大獎。評委會對這部紀錄片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們認為:對於南京大屠殺來説,在全世界並不為眾人所知,正因為如此,這部紀錄片非常值得期待。
不再單純的展現災難
《1937南京記憶》全片共5集,以中國、日本和西方世界對南京大屠殺的時代記憶與反思為脈絡,以美籍華裔女作家張純如、美國導演比爾·古登塔格、日本女教師松岡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和中國歷史學者步平等幾位人物為線索,向觀眾全面展現了當今世界對二戰、對發生在中國的這場浩劫的歷史認識。觀眾將通過他們的視角瞭解那場反人類的暴行,看到他們如何用生命控訴暴行、伸張正義,如何用良知思考戰爭對人類生命的摧殘,去踐行珍惜和平、制止戰爭的理念,並瞭解他們作為這段慘痛記憶的挖掘者、記錄者和研究者,在這個過程中心路變化的艱難歷程。
國際視角講述中國故事
在歷時兩年的創作中,為了對南京大屠殺事件有全面且客觀的認知,攝製組分別前往美國、日本、德國、波蘭、韓國等國家採訪相關人士,在境外拍攝了1.67萬分鐘的高清素材,採訪了120多位境外專家、學者、親歷者和倖存者後人,與美國曆史學家理查德·羅德斯、《毛澤東傳》的作者羅斯·特里爾、在美國猶太人中有很大影響的亞伯拉罕·古博、美國公共電視台主持人吉姆·萊赫,以及張純如母親張盈盈、丈夫佈雷特·道格拉斯、好友芭芭拉·梅森、同學保拉·卡曼和編輯蘇珊·納比勒等人,以及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從不接受採訪的著名記者本多勝一等進行深入交流,力圖在創作中旁徵博引,呈現國際視野。
國際敍述方式是該片的特色之一,對於一部歷史題材紀錄片,細節表達十分重要。《1937南京記憶》將傳統話題、傳統思維、傳統敍事語境在當下的視角下進行了非常新鮮的表達,為了追求平實而又深刻的鏡頭語言,感人而又觸及靈魂的故事細節,保持質樸、沉重的影調和氛圍,創作團隊在敍事風格上決意捨棄大量動畫與再現,直接使用蒙太奇手法,用最平實的影像畫面,使影片迴歸紀錄片的本質。
首揭眾多珍貴資料
作為歷史題材紀錄片,真實而全面的史料至關重要,不容小覷。《1937南京記憶》自開拍起,就成立了資料編導組,他們的職責就是對所有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史料進行蒐集整理,對國內大屠殺史料進行有效的資源整合和篩選。與此同時,攝製組還在美國、日本、加拿大、德國等境外的圖書館、檔案館等地蒐集了許多十分珍貴的歷史檔案資料,並在美國耶魯大學、美國抗日戰爭史維會、納什維爾美國基督會等地進行拍攝期間對相關資料進行了深入挖掘,意外獲得了許多塵封了大半個世紀的珍貴檔案資料。
在該片中,觀眾將首次看到美籍華裔女作家張純如在南京採訪拍攝大屠殺倖存者的資料畫面,而南京安全區基督教青年會總幹事喬治·費奇的54箱資料也將在片中首次面世。 [3] 
[4-8] 

1937·南京記憶主創團隊

出品人 - 胡佔凡 王燕文
總策劃 - 李挺 卜宇
總監製 - 金越 陳輝
監製 - 張廣義 蔣文博
製片人 - 閆東 曹海濱 趙玉東
執行製片人 - 劉斌 聶叢叢 王富俊
總編導 - 閆東
執行總編導 - 曹海濱 劉斌
撰稿 - 顧翔 劉嶽
顧問 - 步平 朱成山 孫宅巍 張連紅 李宗遠 楊夏鳴 徐志耕 吳先斌 李纓
編導 - 王春曉 袁軍 房格 何佳 張浩 李寧 夏凌雲 劉鳴 盧昆
編導助理 - 韓梅 於霏 苟坤莎 傅子豪 張牧陽
攝像 - 王富俊 高軍 楊林 何佳 赤平勉(日) 汪涵 王延奎 孫羽 張浩
攝像助理 - 王羽萌 劉潤宇
剪輯 - 張陽 吳磊 杜偉 馬樹超 姜軍
視覺導演 - 周鈺 趙衍雷 王凱
音樂指導 - 荊甫禮
音樂編輯 - 毛薇薇 周小明 和豐
解説 - 李立宏
資料總監 - 倪代光
資料監製 - 童瑛 童強
資料統籌 - 張潔 張洪英
資料編輯 - 夏凌雲 於迪 王丹 張然 李榮傑 安蓓蓓 鄧小麗 張業華 婁曉晶 王大威 許鵬 陳莉 朱健
國際製片 - 張兢克 白諦 何林 史詠(美)
聯絡 - 趙文華 蘆鵬 賈玉龍 趙曉紅(美) 馮都 劉祥(美) 王潔菲
技術監製 - 徐進 薛兵
技術統籌 - 崔建偉 慄小斌 蘇琦 關朝陽 陳晨
製片主任 - 王建彤 許小平
營銷總監 - 馬潤生 張林林 張琳 張海鷗 李凱聲
宣傳策劃 - 陳忠 蔣小平 苑文剛 趙捷 郭衞翔 張海鷗 劉斌 王一如 殷敏利 趙軍勝
宣傳統籌 - 楊笑山 吳勝利 熊殷 謝鵬飛 張嘯 孫琳 王欣 蔡丹翔 任海平 段一昕 王瑞 胡云龍 王露 鄧婧 鄧武 趙音奇
協助拍攝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中央檔案館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南京市檔案館 南京鼓樓醫院 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 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 美國耶魯大學神學院圖書館 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 英國牛津大學中國問題研究中心 世界抗日戰爭史實維護會 加拿大亞洲二戰浩劫史實維護會
網絡宣傳支持 - 央視網 人民網 中國網 國際在線 中國日報網 光明網 中國江蘇網 江蘇網絡廣播電視台 未來網 中國西藏網 央廣網 中國紀錄片網 中國教育報刊社 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 齊魯網 四川新聞網 雲南網 網易 第一視頻 360新聞 搜狗影視 愛奇藝
節目總髮行 - 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
圖書發行 - 中國外文局新世界出版社
協助製作 - 北京梅地亞電視中心有限公司

1937·南京記憶分集劇情

    第一集

      1994年,華裔女作家張純如在美國加州一個小鎮看到了一個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展覽,這些血淋淋的圖片喚醒了張純如對祖輩遭遇的記憶。1995年,張純如從美國來到南京尋訪大屠殺倖存者,倖存者的慘痛記憶深深刺痛着她。她通過在南京的實地調查和在美國國會圖書館、檔案館、耶魯大學尋找資料,找到了當時留在南京的德國商人拉貝的蹤跡,並通過拉貝的外孫女賴因哈特夫人發現了拉貝日記,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塵封近60年的拉貝日記終於展示在世人面前。1997年,張純如用英文寫作的《南京浩劫:被遺忘的大屠殺》一書在美國出版,引起西方世界的極大轟動。她把上世紀30年代日軍在南京所犯下的暴行帶到西方人的記憶中,改變了西方社會沒有南京大屠殺這一歷史事件詳細記載的狀況。2004年11月9日,張純如自殺,年僅36歲。人們紀念她是因為她和她的書籍為世界打開了一扇塵封70多年的記憶之門。


    第二集

      2007年,比爾·古登塔格拍攝了紀錄電影《南京》,以完全西方的視角展現當年日軍在南京屠城的罪與惡。2014年,比爾·古登塔格重回南京,在金陵女子文理學院舊址、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在南京鼓樓醫院,比爾彷彿回到了70多年前的那個寒冬。1937年,眾多在南京的西方人通過不同方式向外傳遞了關於南京發生血腥屠殺的信息,他們有在南京的西方記者、傳教士、商人、工程師和企業家。而這些信息不僅有親歷者的報道、日記、書信,還有大屠殺正在進行時,約翰·馬吉牧師用攝影機悄悄拍下的紀實影像。這些,都是安全區的西方人冒着生命危險,從南京傳遞出去的鐵證。


    第三集

      松岡環是一個用良心追問南京大屠殺歷史真相的日本人,希望把這段慘痛的歷史告知身邊的每一個日本人。1988年,她抱着探尋歷史真相的目的,開始了第一次南京之旅。在南京的所見所聞,改變了松岡環的生活重心,從那至今的26年裏,她90次到南京尋找和採訪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在日本尋找和採訪參加過侵華戰爭日本老兵的證言,用畢生的精力訴説南京大屠殺的慘痛。經過20多年的努力,松岡環得到了180多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的證言,她還在日本採訪了250名參與過南京大屠殺的日本老兵。出版了三部證言集和兩部紀錄片,其中,日本老兵三谷翔詳細回憶了當年他在南京中山碼頭看到的大屠殺的慘案。在日本,與松岡環一起與右翼針鋒相對的還有退休教師平山良平。他們堅持在中日兩國探尋歷史真相,將真實的南京大屠殺歷史告訴日本的下一代。


    第四集

      二戰結束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中國國防部審判戰犯軍事法庭對日本的戰爭罪犯進行了正義的審判,但在日本,圍繞南京大屠殺等歷史認識和教科書的鬥爭一直在進行。以田中正明、東中野修道為代表的右翼學者掀起了一股否定南京大屠殺的逆流。上世紀80年代,以本多勝一和笠原十九司為代表的日本左翼學者成立了南京事件調查研究會,對日本右翼否定南京大屠殺的觀點進行了駁斥,以步平為代表的中國學者更在努力,張憲文等中國學者用長達10年的時間,編寫了72卷的《南京大屠殺史料集》,全面收集了加害方、被害方和第三方的一手資料,涉及中、英、日、德、丹、意、俄等多種文字,成為南京大屠殺事件最完整的歷史文獻的著作,以無可爭議的事實駁斥日本右翼。2014年6月10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正式宣佈:中方將對有關南京大屠殺和日軍強徵慰安婦的一些珍貴歷史檔案申報世界記憶遺產。南京大屠殺這一南京記憶,由此從國家的記憶成為全人類的共同記憶。


    五集

      朱成山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館長。從1994年起,朱成山5次帶領夏淑琴、李秀英、李高山、倪翠萍等大屠殺倖存者赴日控訴戰爭罪行,向日本民眾揭示歷史真相。2007年,擴建後的紀念館新館落成。在這座宏大的紀念館中,所有的個體記憶、集體記憶共同匯聚成一座城市的記憶,一個國家的記憶。2014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 從2014年起,每年的12月13日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對南京大屠殺這段記憶的追蹤調查,幾乎在大屠殺發生的同時就開始了,並一直延續到今天。時至今日,中國人用各種方式,包括日記、書信、報告、呈文、審判、立碑、寫書、著史、口述歷史以及建造大屠殺紀念館等,以這樣的凝固歷史的方法保存這段記憶。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中,所有的個體記憶、集體記憶共同匯聚成一座城市的記憶,一個國家的記憶。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