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遊仙區

鎖定
遊仙區,隸屬於四川省綿陽市,遊仙區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東與梓潼縣接壤;南與三台縣、鹽亭縣毗鄰;西以涪江為界,與涪城區隔江相望;北與江油市接界。總面積約973平方千米 [1-2]  [16]  。截至2022年10月,遊仙區轄4個街道、10個鎮,另設有1個勞動教育管理所 [21]  。截至2022年末,遊仙區常住人口56.84萬人。 [23] 
遊仙是三國故地,古綿治所,因東漢高士李意期仙遊此地而得名。遊仙區歷史悠久,境內有三國蜀漢文化的富樂山、唐代四大名樓之一的越王樓、李白和杜甫合祀的李杜祠、“兩彈一星”博物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的平陽府君闕、魚泉寺、馬鞍寺、碧水寺、仙海等。 [3] 
2023年區屬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79.71億元,增長5.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8.78億元,增長3.7%,貢獻率為6.2%;第二產業增加值146.57億元,增長1.8%,貢獻率為11.0%;第三產業增加值294.35億元,增長8.4%,貢獻率為82.8%。三次產業結構為8.1:30.6:61.3。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281.61億元,增長4.4%,佔全區GDP的比重為58.7%,比上年降低0.6個百分點。2023年全區人均GDP實現90110元,增長5.4%。 [26] 
中文名
遊仙區
外文名
Youxian District
行政區劃代碼
510704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四川省綿陽市
地理位置
四川盆地西北部
面    積
973 km²
下轄地區
4個街道、10個鎮,另設有1個勞動教育管理所(不含科學城春雷街道、松埡鎮、沉抗鎮)
政府駐地
富樂街道一環路東段139號
電話區號
0816
郵政編碼
6210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濕潤型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56.84 萬(2022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越王樓李杜祠
車牌代碼
川B
地區生產總值
479.71 億元(2023年)

遊仙區歷史沿革

遊仙區建置沿革

自西魏至元代的700多年間,區境內曾置有“魏城”和“鹽泉”2個縣級行政機構。
魏城縣
魏城縣自西魏建縣至元初裁撤,共歷時730年。
遊仙風光
遊仙風光(35張)
西魏廢帝二年(553年),分涪縣地置魏城縣。據《隋書·地理志》、唐《元和郡縣圖治》、清嘉慶版《四川通志》等書記載,西魏廢帝二年分涪縣地新置魏城縣,治所在今玉河鎮,屬巴西郡。魏城縣得名不詳,僅據北宋《太平寰宇記》:“西魏於涪縣置潼州,故析潼州之北部立為魏城縣。”因是西魏所建之縣城,故名魏城縣。
北周沿襲西魏建置不變。
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魏城縣改隸潼州。開皇五年(585年),改隸綿州。煬帝大業三年(607年),再改隸金山郡。大業十年(614年),縣治從玉河場遷至今魏城鎮。據唐《元和郡縣圖志》載:“(魏城縣)本漢涪縣地,隋大業十年自鹽泉井移魏城縣理此”。
唐代和五代唐、後蜀時期,魏城縣隸屬於綿州。
宋代魏城縣仍隸綿州(巴西郡)。
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魏城縣撤銷併入綿州。
鹽泉縣
唐初置鹽泉縣,至元初裁撤,共歷時663年。
高祖武德三年(620年),分魏城縣地置鹽泉縣,屬綿州。《舊唐書·地理志》載:“鹽泉縣,武德三年分魏城置地。”縣治地在今玉河鎮。鹽泉縣因縣境多鹽井,故取晉代詩人左思《蜀都賦》“家有鹽泉之井”詩句得名。
五代前、後蜀時,鹽泉縣仍隸綿州。
宋代隸綿州(巴西郡),宋末鹽泉縣已荒蕪。
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鹽泉縣建置撤銷併入綿州。 [1] 

遊仙區合併時期

民國二年(1913年),撤綿州,以治地位於綿山之陽,改為綿陽縣
1976年,將綿陽縣城關鎮和城郊、開元、園藝、五一公社劃出建立綿陽市(縣級)。
1978年,撤銷綿陽縣,併入綿陽市。
1985年,改綿陽市為地級綿陽市中區。
1992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原綿陽市中區,以涪江中心主航道為界,分別成立遊仙與涪城2個縣級行政區。 [1] 
遊仙區 遊仙區

遊仙區行政區劃

遊仙區區劃沿革

1992年11月,遊仙區轄涪江街道和遊仙、石馬、忠興、新橋、石板、魏城、徐家、沉抗、劉家、玉河、小梘溝、柏林、松埡、太平14個鄉鎮,區政府駐開元。
遊仙區地圖
遊仙區地圖(2張)
1996年,遊仙區轄1街道12鎮6鄉。
2004年,遊仙區轄6個街道,13個鎮,11個鄉。
2015年,遊仙區撤銷太平鄉、觀太鄉、白蟬鄉、街子鄉、雲鳳鄉;設立太平鎮、觀太鎮、白蟬鎮、街子鎮、雲鳳鎮。調整後,遊仙區轄2個街道、16個鎮、6個鄉。
2016年,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遊仙區撤銷遊仙鎮,設立遊仙街道,以原遊仙鎮的行政區域為遊仙街道的行政區域;撤銷東林鄉,設立東林鎮,以原東林鄉的行政區域為東林鎮的行政區域;撤銷梓棉鄉,設立梓棉鎮,以原梓棉鄉的行政區域為梓棉鎮的行政區域;撤銷東宣鄉,設立東宣鎮,以原東宣鄉的行政區域為東宣鎮的行政區域。
2019年12月26日,撤銷小梘溝鎮和建華鄉,設立小梘鎮,以原小梘溝鎮和原建華鄉所屬行政區域為小梘鎮的行政區域,小梘鎮人民政府駐利民街13號。撤銷石板鎮、觀太鎮和劉家鎮,設立信義鎮,以原石板鎮、原觀太鎮和原劉家鎮所屬行政區域為信義鎮的行政區域,信義鎮人民政府駐雙興路49號。撤銷柏林鎮和朝真鄉,設立仙鶴鎮,以原柏林鎮和原朝真鄉所屬行政區域為仙鶴鎮的行政區域,仙鶴鎮人民政府駐興民街1號。撤銷玉河鎮、梓棉鎮和白蟬鎮,設立鹽泉鎮,以原玉河鎮、原梓棉鎮和原白蟬鎮所屬行政區域為鹽泉鎮的行政區域,鹽泉鎮人民政府駐五聖街18號,撤銷東林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石馬鎮管轄,石馬鎮人民政府駐甘泉街38號。撤銷街子鎮和雲鳳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新橋鎮管轄,新橋鎮人民政府駐虹橋路東段2號。撤銷太平鎮和鳳凰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忠興鎮管轄,忠興鎮人民政府駐政新街1號。撤銷徐家鎮和東宣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魏城鎮管轄,魏城鎮人民政府駐正興街192號。 [4] 
2020年,遊仙區轄4個街道、9個鎮(其中科學城春雷街道由四川省人民政府科學城辦事處實際管理,松埡鎮由綿陽仙海區託管,實際下轄3個街道、8個鎮);分別為:涪江街道富樂街道遊仙街道石馬鎮小梘鎮新橋鎮忠興鎮仙鶴鎮魏城鎮信義鎮鹽泉鎮 [4]  。遊仙區人民政府駐富樂街道一環路東段139號。 [5-6] 
2021年,遊仙區轄1個省級高新技術產園區、1個經濟試驗區、3個街道、8個鎮(不含科學城春雷街道、松埡鎮、沉抗鎮) [3] 

遊仙區區劃現狀

截至2022年10月,遊仙區轄4個街道、10個鎮,另設有1個勞動教育管理所 [21]  。共259個行政村、2208個村民小組,42個社區 [1]  。遊仙區人民政府駐富樂街道。 [22]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510704001000
涪江街道
510704003000
富樂街道
510704004000
遊仙街道
510704006000
四川省科學城春雷街道
510704101000
石馬鎮
510704102000
新橋鎮
510704104000
魏城鎮
510704105000
沉抗鎮
510704106000
忠興鎮
510704112000
松埡鎮
510704121000
小梘鎮
510704122000
信義鎮
510704123000
仙鶴鎮
510704124000
鹽泉鎮
510704400000
四川省新華勞動教育管理所

遊仙區地理環境

遊仙區位置境域

遊仙區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邊緣丘陵地帶,地處嘉陵江一級支流——涪江中上游的東部,東接梓潼縣,南鄰三台縣,西界涪城區,北靠江油市。介於北緯31°21′13″—31°33′40″,東經104°42′15″—105°8′58″之間,南北寬約42千米,東西長約43千米,總面積約973平方千米 [25]  。距省會成都市110千米。 [2] 

遊仙區地形地貌

遊仙區境內山丘連綿,但坡度平緩。最高海拔728米,最低海拔419米,一般均在500—600米之間,屬平壩淺丘地形。 [7] 

遊仙區氣候特徵

遊仙區屬亞熱帶濕潤型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温16.4°C。一月最冷,平均氣温5.2℃,八月最高,平均氣温為26.2℃,無霜期為275天。全年大於及等於10°C的有效積温5212℃。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278.3小時,日照時數以8月最多,為157.3小時;二月最少,為72.4小時,四月至十月日照時數為875.1小時,佔全年32%。全年日照百分率29%。
遊仙區多年平均降水量為969.6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兩季。歷年平均降水量中:春季(3—5月)為163.2毫米,佔全年的16%;夏季(6—8月)降水量為622.7毫米,佔全年的61%;秋季為211.9毫米,佔全年的20.8%;冬季為22.2毫米,佔全年的2.2%。 [2] 

遊仙區水系水文

遊仙區河流為涪江水系,因地勢自西北向東南流。除與涪城區鄰界的涪江外,境內尚有芙蓉溪,魏劉河、徐東河等大小河流。 [7] 

遊仙區土壤類型

遊仙區境內土壤分為三類:河谷平壩新沖積潮沙泥土和水稻土,侵蝕階地為黃褐土及黃壤土,中淺丘陵為石灰性紫色土。土壤耕層厚12—18釐米,pH值6.8—7.1,有機質含量1.2—2.3%。 [2] 

遊仙區植被條件

遊仙區自然植被的主要林相是馬尾松木林,以及次生灌叢和草叢。喬木代表是馬尾松、柏、青槓。灌木代表是麻櫟、栓皮櫟、馬桑、黃荊。主要經濟林木是油桐、烏桕、桑、柑橘等。 [7] 
遊仙區地圖
遊仙區地形圖 遊仙區地形圖
遊仙區衞星圖 遊仙區衞星圖
遊仙區電子地圖 遊仙區電子地圖

遊仙區自然資源

遊仙區水資源

遊仙區內有小(一)型水庫11處,小(二)型水庫95處,石河堰295處,中型渠堰2處,山平塘7302口,電管站651處。蓄引提水總量15643.7萬立方米。武引工程貫穿整個遊仙區,流經的沉抗水庫(湖泊)蓄水量1.8億立方米。 [2] 

遊仙區土地資源

截至2005年末,遊仙區土地總面積為101775公頃。
土地利用結構以農用地為主體,面積86655公頃(85.1%),農用地中耕地40415公頃(39.7%),比1996年底的47087公頃減少了6662公頃;園地9528公頃(9.4%),比1996年的3437公頃增加了6091公頃;林地25038公頃(24.6%),比1996年的24692公頃增加了346公頃;無牧草用地,其他農用地11674公頃(11.52%)。
建設用地為12735公頃(12.5%),其中居民點及工礦用地10335公頃(10.2%),交通水利用地2208公頃(2.2%),其他建設用地192公頃(0.2%)。
其他土地2384公頃(2.3%),其中水域1962公頃(2.0%),自然保留地442公頃(0.4%)。 [2] 

遊仙區生物資源

2010年-2021年期間,多次在綿陽市遊仙區林中採集到綿陽炭角菌 [19] 

遊仙區礦產資源

遊仙區有、鋅、、磷等數十種礦藏和天然氣等。
遊仙區 遊仙區

遊仙區人口

截至2022年末,遊仙區常住人口56.8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2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4.93萬人,鄉村人口21.91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61.45%,比上年末提高0.22個百分點。截至2022年末,遊仙區户籍人口46.89萬人。2022年全區出生人口2386人,出生率為4.99‰;死亡人數3041人,死亡率6.36‰;自然增長率-1.37‰。 [23] 

遊仙區政治


職務
姓名
區委
區委書記
區委副書記、區政府黨組書記、區長
區委副書記(掛職)
劉宏林
區委副書記、遊仙高新區黨工委書記
姚德行
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李靜
區委常委、區政府黨組副書記、副區長
李響
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朱興安
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
張明東
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區監委主任
王琪
區委常委、區人武部政委
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陳鵬
區政府
區委副書記、區政府黨組書記、區長
羅盛軍
區委常委、區政府黨組副書記、副區長
李響
區委常委、區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
薛長灝
副區長
陳琴
黨組成員、副區長
吳勇
黨組成員、副區長
黨組成員、副區長
賈東
黨組成員、副區長
王俊
人大
黨組書記、主任
黨組副書記、副主任
劉輝
副主任
黨組成員、副主任
魏威
黨組成員、副主任
王 榮
黨組成員、辦公室主任
於術強
政協
黨組書記、主席
黨組副書記、副主席
趙林
副主席
沈勇明
副主席
副主席
參考資料: [27-28] 

遊仙區經濟

國民經濟。2023年區屬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79.71億元,增長5.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8.78億元,增長3.7%,貢獻率為6.2%;第二產業增加值146.57億元,增長1.8%,貢獻率為11.0%;第三產業增加值294.35億元,增長8.4%,貢獻率為82.8%。三次產業結構為8.1:30.6:61.3。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281.61億元,增長4.4%,佔全區GDP的比重為58.7%,比上年降低0.6個百分點。2023年全區人均GDP實現90110元,增長5.4%。
基本單位。2023年末全區共有基本單位11521個,比上年增加4562個,增長65.5%。其中,法人單位10519個,比上年增加4275個,增長68.4%。“四上”企業法人單位600個,分專業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1個,資質內建築業企業130個,限額以上商貿企業157個,房地產企業45個,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117個。 [23]  [26] 
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2023年區屬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2%。其中:建安工程投資下降16.9%;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下降51.3%;其他費用投資增長177.6%。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下降17.8%;第二產業投資下降14.8%;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3.8%。
房地產。2023年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7.8%。商品房施工面積下降23.1%;商品房竣工面積下降100%;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52.5%。 [23]  [26] 
財税收支
2023年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86億元。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2.09億元,非税收入4.77億元。 [23]  [26] 
人民生活
2023年,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576元,增長5.5%。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2457元,增長5.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49元,增長7.5%。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7196元,增長6.5%。 [23]  [26] 
遊仙區 遊仙區

遊仙區第一產業

農業
2023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00.06萬畝,增長0.1%。其中:糧食播種面積59.15萬畝,下降2.3%;經濟作物播種面積40.91萬畝,增長3.8%。全年糧食總產量24.55萬噸,增長2.2%,單產415.1公斤/畝,增長4.7%。其中:大春糧食產量18.94萬噸,增長1.8%;小春糧食產量5.62萬噸,增長3.7%。水稻產量12.51萬噸,增長3.8%;小麥產量5.11萬噸,增長4.8%;油料作物產量5.69萬噸,增長6.7%;蔬菜及食用菌產量22.59萬噸,增長5.8%。 [23]  [26] 
林業
截至2023年末,實有森林管護面積達5182.9公頃;森林覆蓋率為31.29%;區內有自然保護區1個,自然保護區面積777公頃;全年零星植樹57.7萬株;2022年全區合計森林蓄積採伐量3104立方米(包括限額指標內採伐1967立方米、工程徵佔等不佔限額指標採伐1137立方米)、摺合木材出材量1470立方米,竹材產量750噸。 [23]  [26] 
畜牧業
2023年生豬出欄20.29萬頭,比上年增長1.7%;牛出欄7773頭,增長1.1%;羊出欄29253只,下降2.1%;家禽出欄720.94萬隻,下降5.1%。 [23]  [26] 
漁業
2023年,全區淡水養殖面積達2960公頃,全年水產品產量為15186噸,比上年增長4.0%。其中,淡水養殖15186噸。 [23]  [26] 

遊仙區第二產業

工業
2023年,工業增加值115.06億元,比上年增長0.5%,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2%。全年區屬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6.8%。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40.59億元,增長0.3%;利潤總額36.84億元,增長42.2%。其中:國有企業 0.05 億元,下降52.3%;股份制企業27.12億元,增長53.3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9.55億元,增長26.1 %。 [23]  [26] 
建築業
2023年,建築業增加值20.7億元,比上年增長125.7%。區屬資質以上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130個。房屋建築施工面積90.8萬平方米,下降60.7%;房屋建築竣工面積20.57萬平方米,下降77.7%,其中住宅竣工面積12.14萬平方米,下降82.1%。 [23]  [26] 

遊仙區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2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0.69億元,增長11.8%。其中限上單位消費品零售總額45.99億元,增長20.9%。按經營地分:城鎮市場實現零售額113.06億元,增長15.0%;鄉村市場實現零售額57.63億元,增長6.1%。按行業分:批發業實現零售額65.10億元,增長11.9%;零售業實現零售額70.57億元,增長11.8%;住宿業實現零售額16.71億元,增長11.8%;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8.31億元,增長11.6%。 [23]  [26] 
對外貿易
2023年,年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8.30億元,增長90.8%。其中:出口7.43億元,進口0.87億元。 [23]  [26] 
招商引資
2023年,省外引進產業項目新增實際投資97.85億元。 [23]  [26] 
房地產業
2023年,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7.8%。商品房施工面積下降23.1%;商品房竣工面積下降100%;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52.5%。 [23]  [26] 
郵電通信
2023年,全年完成電信業務總量6.42億元,比上年下降9.7%,固定電話用户12.91萬户,移動電話用户83.10萬户,互聯網寬帶用户26.75萬户。 [23]  [26] 
金融業
截至2023年末,2023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534.99億元,比上年增加89.99億元,增長20.2%。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348.85億元,比上年增加58.85億元,增長20.3%。 [23]  [26] 
遊仙區 遊仙區

遊仙區交通運輸

遊仙區地處成渝西“黃金三角”、成德綿發展軸,以及成綿樂、綿雅資遂發展環線,是“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結合部重要節點區域。北距西安600餘千米,東距重慶300餘千米,南距省會成都100餘千米,高鐵僅40分鐘便可直達,距綿陽南郊機場僅9千米,可直達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西安、烏魯木齊等30多座城市。西成客運專線、成綿樂城際鐵路、寶成鐵路穿境而過,轄區及周邊正形成包括5條快速鐵路、8條高速公路、9條快速通道、41個通航城市的進出境交通樞紐,城市公交覆蓋全境。全區路網總里程1888.04千米,26.61千米的“芙蓉花溪”鄉村旅遊環線串聯17個現代農業公園和景區景點。 [24]  [26] 
截至2023年末,全區公路總里程為2041.7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6.9公里,一級公路52.57公里,三級公路95.46公里,四級公路1826.78公里。 [23]  [26] 

遊仙區社會事業

遊仙區科技事業

2023年,全年科技部門共組織企業申報成功的省、市級科技項目78個。全區已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9家、總數達72家,有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家。全年專利授權1685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941件,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3735件。 [23]  [26] 

遊仙區教育事業

截至2023年末,全區有普通高中6所,在校學生數9610人,專任教師數701人;職業高中5所,在校學生數6468人,專任教師數425人;初中14所,在校學生數28095人,專任教師數1777人;小學30所,在校學生數37013人,專任教師數2047人;幼兒園88所,在校學生數14723人,專任教師數1264人。 [23]  [26] 

遊仙區文化事業

截至2023年末,全區共有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博物館1個,鎮(場)綜合文化站21個、街道綜合文化站3個、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文化廣場)172個。全區廣播覆蓋率100%,電視覆蓋率100%,城區數字電視轉換率100%。 [23]  [26] 

遊仙區衞生事業

截至2023年末,全區醫療衞生機構總數410個。其中:醫院11個,基層醫療衞生機構396個,專業公共衞生機構3個。醫院中,公立醫院6個,民營醫院5個。基層醫療衞生機構中,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站)17個,鄉鎮衞生院8個,村衞生室195個,門診部、診所、醫務室176個。專業公共衞生機構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衞生監督機構1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 [23]  [26] 

遊仙區社會保障

2023年末,遊仙區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75890人,減少12202人。其中,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51316人,增加3918人,職工醫保中生育保險參保人數35141人,增長2761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24574人,減少16120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19777人(其中在職81521人,退休38256人),比上年末增加4780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183880人,減少2280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42891人,增加5309人。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為766元/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補助的城鎮居民累計11946人次;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為566元/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補助的農村居民累計70415人次。 [23]  [26] 

遊仙區環境保護

2023年,PM2.5平均濃度33.7微克/立方米,PM10平均濃度49.4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97天、優良率達81.4%,空氣質量綜合指數3.43。芙蓉溪仙魚橋市考斷面水質優良率100%,城市集中式飲用水(仙鶴湖水庫)水源達標率100%。 [23]  [26] 

遊仙區安全生產

2023年,全年共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2起,所有事故共造成2人死亡,共造成可估算直接經濟損失175萬元,全區未發生較大及以上安全生產事故。(其中:建築施工事故1起,造成1人死亡;裝飾裝修事故1起,造成1人死亡)。 [23]  [26] 
遊仙區 遊仙區

遊仙區歷史文化

遊仙區名稱由來

遊仙區位居涪江以東,據晉代葛洪《神仙傳》記載,漢代雲遊天下的仙人李意期曾在這裏修煉,後人乃修遊仙觀以作紀念,遊仙之名是以得之。 [1] 

遊仙區文物古蹟

遊仙區境內有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漢平陽府君闕”;有為紀念唐朝著名詩人李白、杜甫而修建的“李杜祠”,有唐代貞觀年間(627—629年)的摩崖石刻佛像和《金剛經》經文的碧水寺;有始建於明代毀於明末、重建於清代乾隆年間的“馬鞍寺”“魚泉寺”等古蹟。 [8] 

遊仙區風景名勝

遊仙區綜述

遊仙區境內有承載三國文化的富樂山公園、唐代四大名樓之一的越王樓;“兩彈一星”博物館,有藴涵科技文化的中華科學家公園、娛樂風洞,有“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老龍山、青龍山、漁父村等旅遊景點。 [8] 

遊仙區主要景點

位於開元場東方紅橋頭北側的龜山,始建於唐高宗顯慶年間(656—660年),唐太宗之八子李貞(被封為越王)為綿州刺史,建造的綿州州衙府第;20世紀50年代僅存部分牆根及殘磚碎瓦,2003年市政府擬在原址重建,2011年建成。
又名富樂寺,位於富樂山高峯—寶蓋峯下,右側為古雷溪,前臨芙蓉溪。據《綿陽縣誌》記載,富樂寺創建於宋,毀於明代兵火;清初重建,咸豐十一年(1861年)又毀於兵燹,同治三年(1864年),僧俗人等又依次重修。原有三進五殿十七楹建築。明末清初香火旺盛;1985年,綿陽市人民政府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8] 
飛龍山景區
位於東宣鄉,於2015年9月正式建成,景區佔地總面積280公頃,景區內道路總長9.6千米。景區內共有大小景點16個,分別有:烈士公祭廣場、老紅軍墓、紀念碑林、永蛟小徑、明義之道、崢嶸之路、瞻思梯、飛龍山村蘇維埃政府舊址、楊永蛟舊宅遺址、龍門埡、紅軍井、飛龍觀、跑馬場、紅軍戰壕、飛龍洞、紅軍池。
位於沈家村芙蓉溪橋頭,《綿州志》載,李杜祠原系西漢涪翁、東漢著名遊方道士李意期隱居之地。唐初州人在此建治平書院(又稱左綿公館、海棕館),為唐寶應元年(762年)杜甫流寓綿州住處。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邑人吳朝品以唐代詩人李白籍綿州昌明(彰旺),故於此地建李杜祠並祀李白、杜甫。 [8] 

遊仙區著名人物

西漢末涪縣人,真實姓名及生卒年無考。涪翁每見病人,就用針灸之術予以治療,在其總結臨牀經驗的基礎上,編寫了《針經》、《診脈法》二書傳世,是中國醫學史上最早關於針灸的學術專著。
字太簡,古鹽泉縣(治地今遊仙區玉河鎮)人,宋初狀元,其著作《文房四譜》是中國第一部較系統、完整的記載紙、筆、墨、硯生產歷史和製造技術的著作,後被全文收錄於《四庫全書》。至道二年(996年),蘇易簡因飲酒過量而卒於陳州官衙中,終年39歲。
段文傑(1917—2011年)
民國六年(1917年)8月生於綿州(今遊仙區松埡鎮3村)。被列為“當代中國八名最有影響的知識分子”之一,成為中國首屆一指的敦煌學研究專家。2000年被甘肅省政府、國家文物局授予“敦煌文物保護研究特殊貢獻獎”。
王良佐(1920—1998年)
原綿陽縣柏林鄉家灣(今遊仙區柏林鎮)人,是中國政協第六、七屆委員,四川省政協常委。1998年5月在成都因病逝世,終年79歲。

遊仙區榮譽稱號

2019年1月25日,遊仙區入選2018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 [9]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10] 
2020年6月9日,獲評四川省促進服務業發展工作先進縣(市、區)黨委、政府。 [11] 
2020年6月29日,入選四川首批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名單。 [12] 
2020年7月,入選四川省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縣域集成改革首批試點名單。 [13] 
2020年11月25日,入選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14] 
2021年2月19日,入選“2020年度四川省鄉村振興先進縣(市、區)”名單。 [15] 
2022年1月,被四川省政府命名為首批省級生態縣(市、區)。 [17-18] 
2022年12月,入選四川省第二批鄉村水務示範縣。 [2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