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鹽泉鎮

鎖定
鹽泉鎮位於遊仙區東南部,東依三台縣,北臨梓潼縣,場鎮距離綿陽市區53公里,地型以淺丘為主,自然生態資源豐富,魏城河自北向南穿境而過。全鎮幅員面積109.88平方公里(玉河54.6,梓棉29.6,白蟬25.68)。現有總人口4.61萬人(玉河2.36萬人,梓棉1.2萬人,白蟬1.05萬人)。全鎮下轄14個行政村和3個社區居委會 [1]  、270個村(居)民小組(玉河119個、梓棉76個、白蟬75個)。因玉河鎮上方寺附近古鹽泉縣縣城遺址而得名。 [2] 
2019年12月2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綿陽市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覆(川府民政〔2019〕27號):撤銷玉河鎮梓棉鎮白蟬鎮,設立鹽泉鎮,以原玉河鎮、原梓棉鎮和原白蟬鎮所屬行政區域為鹽泉鎮的行政區域,鹽泉鎮人民政府駐五聖街18號。 [3] 
中文名
鹽泉鎮
外文名
Yan Quan Town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四川綿陽遊仙區
面    積
109.88 km² [2] 
下轄地區
玉河、梓棉、白蟬
政府駐地
鹽泉鎮五聖街18號
電話區號
0816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4.61萬人 [2] 
車牌代碼
川B
歷史沿革
2019年12月25日,綿陽市撤銷玉河鎮梓棉鎮白蟬鎮,合併設立鹽泉鎮,鹽泉鎮人民政府駐鹽泉鎮五聖街18號。 [4] 
鹽泉鎮下轄白蟬社區、梓棉社區、玉河社區3個社區,玉溪村、寶山村、長林村、上方寺村、雨台村、新和村、清溪村、聖諭村、金蟬村、鹽井村、光明村、通遠村、廣興村、黎紅村14個行政村。 [1] 
據《綿陽市(縣級)志》記載:
今鎮境內上方寺山下,在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時期先後為魏城縣鹽泉縣治所。
清末民初,玉河場、梓棉埡、白蟬均屬綿陽縣東鄉管轄。
玉河場,地處三方靠水的一個山嘴上,明朝初期,這個山嘴居住的百姓大都姓玉,故取名玉家嘴,山嘴下有小河,小店擴大為場後,即名玉河場。
梓綿埡,據説當地原名姊妹埡,因地處綿陽與三台(梓州)交界處,後習慣叫成梓綿(棉)埡。
民國26年(1937年)設玉河場聯保。
民國30年(1941年)設玉河鄉。解放後仍置。
1951年,土改完成,進行民主建政,新設梓棉鄉、新民鄉。
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期,分別成立玉河、梓棉、新民公社。
1966年,文革時期,改玉河為高豐公社,改梓棉為頂峯公社。
1979年,恢復玉河、梓棉公社,改新民為白蟬公社
1984年,撤銷公社建制,復設玉河、梓棉、白蟬3鄉,屬劉家區。
1993年1月,撤區並鄉建鎮,玉河、白蟬合併成立玉河鎮,梓棉併入劉家鎮。
1996年,梓棉、白蟬劃出單設為鄉。
2015年,梓棉、白蟬撤鄉設為鎮。
2019年,玉河鎮梓棉鎮白蟬鎮合併成立鹽泉鎮,以上方寺附近古鹽泉縣縣城遺址而得名。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