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般若三昧經

鎖定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閲祗加鄰竹園中,與大菩薩、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諸天龍、阿須輪、諸夜叉、迦樓羅甄陀羅、摩雎勒等無央數眾,一切都在大會坐。
是時,跋陀和菩薩從坐起,整衣服,長跪叉手白佛:“願欲有所問,聽者今當問?”
佛言:“善哉!資汝所問,今當為汝説之。”
跋陀和問佛言:“菩薩當行何等法,得智慧如巨海攬萬流?
中文名
般若三昧經
第    一
問事品
第    二
行品
第    三
四事品

般若三昧經問事品 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閲祗加鄰竹園中,與大菩薩、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諸天龍、阿須輪、諸夜叉、迦樓羅、甄陀羅、摩雎勒等無央數眾,一切都在大會坐。
是時,跋陀和菩薩從坐起,整衣服,長跪叉手白佛:“願欲有所問,聽者今當問?”
佛言:“善哉!資汝所問,今當為汝説之。”
跋陀和問佛言:“菩薩當行何等法,得智慧如巨海攬萬流?
云何行?博達眾智,所聞悉解而不疑;
云何行?自識宿命所從來生;
云何行?得長壽;
云何行?常在大姓家生,父母、兄弟、宗親、知識無不愛敬;
云何行?得端正,顏好美豔;
云何行?得高才與眾絕異,智慧通達,無所不包;
云何行?功立相滿,自致成佛,威神無量,成佛境界,莊嚴國土;
云何行?降魔怨;
云何行?而得自在,所願不違;
云何行?得入總持門;
云何行?得神足,遍至諸佛土;
云何行?得勇猛如獅子,無所畏一切,魔不能動;
云何行?得佛聖性,諸經法悉受持,皆了知而不忘;
云何行?得自足,離諛諂,不着三處;
云何行?得無掛礙,持薩雲若教,不失佛意;
云何行?人信;
云何行?得八種聲入萬億音;
云何行?得具足相好;
云何行?得徹聽;
云何行?得道眼觀未然;
云何行?得十力正真慧;
云何行?心一等念,十方諸佛悉現在前;
云何行?知四事之本無;
云何行?便於此間見雨主無數佛土,其中人民、天龍、鬼神及蠕動之類,善惡歸趣,皆了知。
所問如是,當云何行?願佛説之,釋一切疑。
佛告跋陀和:“善哉!汝所問,多所過度,不可復計……汝所以能作是問者,汝乃前世過去佛時,所作功德供養諸佛,樂於經法,守禁戒行清淨所致;常行乞者,不就請,多成就諸菩薩合會教語,令棄眾惡,視一切悉平等所致;常有大慈大悲所致,汝功德不可復計。”
佛告跋陀和:“有三昧名‘十方諸佛悉在前立’能行是法,汝之所問悉可得也。”
跋陀和白佛:“願為説之,今佛説者多所過度,安隱十方,為諸菩薩現大明相。”
佛告跋陀和:“有三昧名:定意,菩薩常當守習持,不得復隨餘法,功德中最第一。”

般若三昧經行品 第二

佛告跋陀和菩薩:“欲疾得是定者,常立大信,如法行這,則可得也,勿有疑想如毛髮許。是‘定意’法名為:菩薩超眾行。
立 一念,信是法,隨所聞,念其方;宜一念,斷諸想,立定信,勿狐疑。精進行,無懈怠;勿起想,有與無。勿念進,勿念退;勿念前,勿念後;勿念左,勿念右;勿 念無,勿念有。勿念遠,勿念近;勿念痛,勿念癢。勿念飢,勿念渴;勿念寒,勿念熱。勿念苦,勿念樂;勿念生,勿念老。勿念病,勿念死;勿念身,勿念命。勿 念壽。勿念貧,勿念富;勿念貴,勿念賤。勿念色,勿念欲;勿念小,勿念大。勿念長,勿念短;勿念好,勿念醜。勿念惡,勿念善;勿念嗔,勿念吉。勿念坐,勿 念起;勿念行,勿念止。勿念經,勿念法;勿念是,勿念非。勿念舍,勿念取;勿念想,勿念識。勿念斷,勿念着;勿念空,勿念實。勿念輕,勿念重;勿念難,勿 念易。勿念深,勿念淺;勿念廣,勿念狹。勿念父,勿念母;勿念妻,勿念子。勿念親,勿念疏;勿念憎,勿念愛。勿念得,勿念失;勿念成,勿念敗。勿念清,勿 念濁,斷諸念。一期念,意勿亂,常精進,勿懈怠。勿歲計,勿日倦,立一念,勿中忽。除睡眠,精其意,常獨處,勿聚會。避惡人,近善友,親明師,視如佛。 執其志,常柔弱,觀平等,於一切。避鄉里,遠親族,棄愛慾,履清淨。行無為,斷諸欲,舍亂意,習定行。學文慧,必如禪,除三穢,去六入。絕淫色,離 眾愛,勿貪財,多蓄積。食知足,勿貪味,眾生命,慎勿食。衣如法,勿綺飾,勿調戲,勿驕慢。勿自大,勿貢高,若説經,當如法。了身本,猶如幻,勿受 陰,勿入界。陰如罪,四如蛇,為無常,為恍惚。無常主,了本無,因緣會,因緣散。悉了是,如本無,加慈哀,於一切。施貧窮,濟不還,是為定,菩薩行。至要慧,起眾智。
佛告跋陀和:“持是三昧行法,便得三昧,現在諸佛悉在前立,其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如法行,持戒完具,獨一處止,念西方阿彌陀佛,今現在口所聞,當念去此千億萬佛剎,其國名須摩提,一心念之,一日一夜,若七日七夜,過七日已,後見之。
譬如人夢中所見,不知心晝夜,亦不知內外不用,在冥中,有所蔽礙,故不見。
跋陀和菩薩當作是念;時諸佛國境界中,諸大山須彌山,其有幽冥之處,悉為開闢,無所蔽礙。是菩薩不持天眼乇視,不持天耳徹聽,不持神足到其佛剎,不於此間,終生彼間,便於此坐見之。
譬如人間,墮舍利國有淫女,字須門;復有人聞淫女阿凡和利;復有人聞優婆洹,復作淫女時,其人未曾見此三女人,聞之,淫意即動。是三人皆在羅閲祗國,同時念,各於夢中到其女邊,與共棲宿,覺已,各自念之。
佛告跋陀和:“我持是三女人為喻,汝持是事為人説經,使解此慧至不退轉地,無上正真道,若後得佛號曰:善覺。”
佛言:“菩薩幹此間國土,念阿彌陀佛,專念故得見之。即問:‘何法得生此國?’阿彌陀佛報言:‘欲來生者,當念我名,莫有休息,則得來生。’”
佛言:“專念故得往生,常唸佛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巨億光明徹照,端正無比,在菩薩、僧中説法不壞色,何以故?色,痛癢,思想,生死,識,魂神,地、水、火、風、世間、天上、上至梵摩訶梵,不壞色,用唸佛故,得是三昧。”
佛告跋陀和:“是菩薩三昧誰證者?我弟子摩訶迦葉、因垣達、須真天子及時知者,有行得者是為證也。如是,跋陀和,欲得見十方諸現在佛者,當一心念其方,莫得異想。如是即可得見。
譬如人遠出到他郡國,念本鄉里家室、親族,其人於夢中歸到故鄉里,見家室、親屬,喜共言語,覺為知識,説之如是。”
佛言:“菩薩聞佛名字,欲得見者,常念其方,即得見之。
譬如比丘觀死人骨着前,觀之有青時、有白時,有赤時,有黑時,其色無有持來者,是意所想耳。
菩薩如是,持佛威神力,於三昧中立自在,欲見何方佛,即得見。何以故?持佛力、三昧力、本功德力,用是三事故得見。
譬如,人年少端正,着好衣服,欲自見其形,若以持鏡,若麻油,若淨水、水精,於中照,自見之。云何,寧有影從外入鏡、麻油、水、水精中不也?”
跋陀和言:“不也,天中天,以鏡、麻油、水、水精淨故,自見其影耳,影不從中出,亦不從外入。”
佛言:“善哉!跋陀和,色清淨故,所有者清淨。欲見佛即見,見即問,問即報,聞經大歡喜,作是念:佛從何所來?我為到何所?
自念:欲處,色處,無色處,是三處,意所作耳。
我所念即見心,作佛心,自見心,是佛心,佛心是我身心。見佛心不自知,心心不自見,心心有想為痴心,無想是涅槃。是法無可樂者,設使念為空耳,無所有也。
菩薩在三昧中立者,所見如是。”
佛爾時説偈言:“
心者不自知,有心不見心。
心起想則痴,無心是涅槃。
是法無堅固,常立在於念。
以解見空者,一切無想願。”
四事品 第三
菩薩有四事法疾逮得是三昧;
一者、所信無有能壞者;
二者、精進無有能退者;
三者、智慧無有能及者;
四者、常與善師從事,是為四。
復有四事疾得是三昧:
一者、不得有世間思想如彈指頃三月;
二者、不得睡眠三月如彈指頃
三者、經行不得休息三月,除其飯食左右;
四者、為人説經不得望人供養。是為四。
復有四者疾得是三昧;
一者、合會人至佛所;
二者、合會人使聽經;
三者、不嫉;
四者、教人學佛道。是為四。
復有四事疾得是三昧
一者、作佛形象,用成是三昧故;
二者、持好素,寫是三昧;
三者、教自貢高人,內佛道中;
四者、常護佛法。是為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