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耕作學

鎖定
《耕作學》是2013年1月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龔振平、馬春梅。
書    名
耕作學
別    名
principle of cropping system and soil management
作    者
龔振平
馬春梅
出版社
中國農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3年01月01日
頁    數
270 頁
定    價
38 元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17006107
版    次
第1版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耕作學內容簡介

《耕作學(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農業部“十二五”規劃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農業部“十二五”規劃教材。教材共分9章,系統地介紹了耕作學的基本理論、基本原理與基本方法,具體內容包括:耕作制度引論、作物佈局、間混套作與複種、輪作與連作、土壤耕作、種養結合、耕地保護、耕地培肥、我國耕作制度的區劃與發展。 [1] 

耕作學圖書目錄

第二版 前言
第一版 前言
第一章 耕作制度引論
第一節 耕作制度的含義與功能
一、耕作制度的含義
二、耕作制度的功能
第二節 世界農業與我國農業的發展
一、世界農業發展歷程與趨勢
二、我國農業的發展歷史、現狀與趨勢
第三節 耕作制度與現代可持續農業
一、耕作制度與現代可持續農業的關係
二、我國可持續農業的科學技術體系
三、關於我國後現代農業的發展問題
第四節 耕作學的研究內容與重點
一、耕作學的研究內容
二、耕作學的學科地位
三、耕作制度研究的重點領域
複習思考題
主要參考文獻
第二章 作物佈局
第一節 作物佈局概述
一、作物佈局的含義
二、作物佈局的作用
三、作物佈局的原則
四、作物佈局與農產品開發方向
第二節 生態條件對作物佈局的影響
一、光照條件對作物佈局的影響
二、温度條件對作物佈局的影響
三、水分條件對作物佈局的影響
四、土肥條件對作物佈局的影響
五、地貌對作物佈局的影響
第三節 作物佈局設計
一、作物佈局設計的步驟
二、作物佈局研究法
第四節 我國的作物佈局
一、我國的糧食作物佈局
二、我國的經濟作物佈局
三、我國的果品蔬菜佈局
四、我國的飼料綠肥作物佈局
複習思考題
主要參考文獻
第三章 間混套作與複種
第一節 問混套作
一、間混套作及其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
二、間混套作的效益原理
三、間混套作的農業技術
四、問混套作的主要類型和方式
第二節 複種
一、複種及其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
二、複種效益原理
三、複種的條件
四、複種的技術
五、我國主要複種方式的分析
六、複種發展展望
複習思考題
主要參考文獻
第四章 輪作與連作
第一節 作物茬口及其特性
一、作物茬口及其相關概念
二、茬口特性的形成
三、各類作物的茬口特性
第二節 輪作及其應用
一、輪作的概念
二、輪作的發展史
三、輪作的作用
四、不同歷史階段的輪作
五、輪作的合理應用
第三節 連作及其應用
一、連作的概念
二、連作的危害
三、不同作物及品種對連作的反應
四、連作的應用
複習思考題
主要參考文獻
第五章 土壤耕作
第一節 土壤耕作的技術原理
一、土壤耕作的實質
二、土壤耕作的主要依據
三、土壤宜耕性和耕作質量
第二節 土壤耕作措施
一、初級耕作措施
二、次級耕作措施
第三節 土壤耕作類型
一、平翻耕法
二、壟作耕法
三、深松耕法
四、少耕法
五、免耕法
六、沙田耕法
第四節 土壤耕作制
一、土壤耕作制的任務
二、土壤耕作制的建立
三、我國現行土壤耕作制類型及特點
複習思考題
主要參考文獻
第六章 種養結合
第一節 種養結合概述
一、種養結合的含義與意義
二、種養結合的技術原理
三、我國種養結合的發展概況
第二節 種養結合模式
一、種植業與畜牧業結合模式
二、水田種養模式
三、旱田種養模式
四、庭院種養模式
第三節 與畜牧業配套的種植制度
一、與畜牧業相結合的種植
二、與畜牧業相結合的種植制度發展趨勢
複習思考題
主要參考文獻
第七章 耕地保護
第一節 耕地保護的內涵及目標
一、耕地保護的內涵及耕地總量動態平衡
二、我國耕地保護的重要性及目標
三、我國耕地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
四、我國耕地保護的基本措施
第二節 耕地水蝕防控
一、水蝕的類型及危害
二、水蝕的影響因素
三、控制水蝕的基本措施
第三節 耕地風蝕防控
一、土壤風蝕對農業生產的危害
二、土壤風蝕的主要影響因素
三、防治土壤風蝕的措施
第四節 農田雜草防除
一、農田雜草的危害
二、農田雜草的種類
二三、雜草的生物學特性
四、雜草的防除措施
第五節 土壤鹽鹼的治理
一、我國土壤鹽鹼化的現狀
二、鹽鹼土的危害及其成因
三、鹽鹼土的改良技術
四、土壤次生鹽漬化及其防治
第六節 污染土壤的改良利用
一、土壤污染物及土壤污染類型
二、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三、污染土壤修復的技術措施
複習思考題
主要參考文獻
第八章 耕地培肥
第一節 土壤有機質及其作用
一、土壤有機質的來源、組成及轉化
二、影響土壤有機質轉化的因素
三、有機質在耕地培肥中的作用
第二節 耕地培肥
一、耕地物質循環與養分平衡
二、不同種植制度下耕地物質平衡
三、耕地培肥途徑與措施
四、確定用養結合的平衡體系
五、制定耕地培肥體系的原則
複習思考題
主要參考文獻
第九章 我國耕作制度的區劃與發展
第一節 我國耕作制度區劃
一、耕作制度區劃的指導思想及原則
二、耕作制度分區概況
第二節 我國主要農區的耕作制度和發展方向
一、東北平原山區半濕潤温涼雨養一熟農林區
二、黃淮海平原半濕潤暖温灌溉集約二熟農區
三、長江中下游及沿海平原丘陵濕潤温熱水田集約二三熟農區
四、江南丘陵山地濕潤温熱水田二三熟農林區
五、華南沿海平原丘陵山地濕熱水田多熟與熱作農區
六、北部低中高原半乾旱涼温旱作一熟農區兼牧區
七、西北乾旱中温綠洲灌溉一熟農區與荒漠牧區
八、四川盆地濕潤温熱麥稻二熟集約農區
九、西南中高原山地濕熱水旱二熟粗放農林區
十、青藏高原乾旱半乾旱高寒牧區兼河谷一熟農林區
複習思考題
主要參考文獻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