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當代心理學體系

鎖定
《當代心理學體系》是2005 年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國)史密斯 (Smith.N.W) 。
中文名
當代心理學體系
作    者
史密斯 [1] 
出版時間
2005年10月1日
出版社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頁    數
377 頁
ISBN
9787561332672 [1] 
裝    幀
平裝

當代心理學體系內容簡介

這幾年我在給高年級本科生講授“心理學的歷史與現代體系”課程時,一直在尋找一本教科書,它能告訴學生當今的心理學體系是什麼。許多名為諸如“心理學的歷史與體系”的教科書,對l950年後的體系涉及有限。這些教科書都主要傾向於我所要稱之為古典體系的內容,例如鐵欽納的構造主義、機能主義的芝加哥學派、格式塔心理學、聯結主義、從華生到赫爾的行為主義。這些教科書涉及了精神分析中的經典人物但從來沒有涉及到當代的人物,其涉及的範圍僅限於20世紀中期以前的內容。通常來説,這些教科書的部分章節會論述到斯金納的行為分析、認知心理學的一些新進展、入本主義心理學(如馬斯洛和羅傑斯)的一些內容,也許還會略提其他一兩種體系。但我們卻找不到一本廣泛涉獵許多當代心理學體系的教科書。
為了超越20世紀前半葉的心理學體系,我收集了一些關於當代心理學體系的讀物,但我仍然需要對之進行系統化的論述。最後,我認為唯一的解決辦法是自己寫一本這樣的教科書。對我而言,這種教科書需要涉及理論、研究、應用、比較以及評論。它應該把心理學體系放在歷史視野當中加以審視,以表明它們源自何種傳統;它還需要提供一些科學邏輯的原則,以便於這些體系能夠相互比較。它應該針對高年級本科生課程,但也應該對研究生有所幫助,它或許可以作為研究生的便覽。我開始撰寫其中的一些章節,並把它們發給學生以供課堂使用。結果,效果還不錯,於是我就堅持下來了。由於這個項目花費了四年多的時間,並且佔用了我所有可以利用的時間,我才開始明白為什麼別人沒有撰寫這樣一本教科書。

當代心理學體系圖書目錄

“譯叢”總序
譯者序
前言
第一編體系的導論
第一章導論
什麼是體系
十種體系加六種體系
本書的組織框架
第一章至第二章:開頭部分,
第三章至第十三章:體系的四種範疇
第十四章:回顧
章節的組織框架
假設系統
參考文獻
第二章歷史背景與科學的邏輯
歷史背景
從狩獵者一採集者到古希臘人到自然
主義心理學
心身二元論是在何時何地起源的
狩獵者一採集者與牧人
早期非西方的文明
説印歐語的人
古希臘心理學:沒有泛靈論的自然主義
前蘇格拉底時期的希臘人
蘇格拉底(469-399)
柏拉圖(427-347)
亞里士多德(384--322)
結論
希臘化時期的希臘人與心物二元論
處世哲學
希臘化時期的科學
希臘-羅馬的衝突
希臘化時期的言辭糾纏以及心物二元論的開端
希臘-羅馬宗派
希臘-羅馬的唯靈論:超自然的心靈
基督教對希臘化時期的唯靈論的繼承
結論
與印度思想的比較
羅馬帝國的衰落與科學的重生
羅馬的科學、技術和百科全書
普羅提諾(204-270)
奧古斯丁(354-430)
黑暗時期與安定恢復時期
英語中的心靈與靈魂的詞彙的演變
阿拉伯的傳播
科學的重建
調和靈魂或心靈與自然的努力
心靈的生物學化
實驗心理學與經典學派:與二元論的鬥爭
心理物理學
意志主義:第一個經典體系
記憶
符茨堡學派
構造主義
機能主義
行為主義
超越行為主義
格式塔心理學
總結與結論
科學的邏輯
結構與事件
區別
時間一空間座標系中的結構
結構的種類
結構的標準
心理的結構
表達的方式
心身二元論
副現象論
機械的類比:瓦特的蒸汽引擎調速器
振動的類比:木門
意向性
以事件取代心理結構:情境交互作用論
還原論
社會還原論與環境還原論
結論
私人性與主觀性
可知性
幾個類比
參考文獻
第二編機體中心論體系
第三編環境中心論體系
第四編社會中心論體系
第五編非中心論或情境的交互作用論體系
第六編其他體系簡介
第七編回顧
第八編假設系統總彙

當代心理學體系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史密斯 (Smith.N.W) 譯者:郭本禹

當代心理學體系圖書序言

《當代心理學體系--歷史、理論、研究和應用》一書的作者是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心理學系的諾埃爾·W·史密斯(NoelW.Smith)教授。他於1933年出生在美國的馬裏恩,1955年在印第安納大學獲學士學位,1958年在科羅拉多大學獲碩士學位,1962年在印第安納大學獲博士學位。畢業後一直在紐約州立大學工作,歷任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並曾兼任四屆美國大學教授協會的分會主席。早在大學時代,史密斯就聆聽了交互行為心理學者坎特①(J.B.Kantor,1887-1984)的心理學史課程,深受其思想的影響,後來成為交互行為心理學的宣傳者和發展者。他在《坎特的頌詞:朋友和思想解放者》一文中稱讚坎特是“20世紀的亞里士多德”。1975年,他協助坎特修訂1933年出版的《心理科學:交互行為概觀》一書,成為該書的合著者。這是一部以坎特的交互作用行為主義觀點為基礎的普通心理學教科書,曾產生了較大的影響。1983年,他與他人共同主編了《重評心理學:交互行為的觀點》,1993年,他又出版了《古希臘與交互行為心理學:選編與修訂文集》。此外,史密斯還研究狩獵者一採集者、説印歐語的人、蘇美爾人、亞述人、巴比倫人、古代中國人、印第安人、埃及人、古希臘人的心理觀念。他還運用人類學、考古學和靈長目動物學資料,考察冰期洞穴藝術,來獲得對早於文字記載的心理觀念的認識,並於1992年出版《冰期藝術分析:其心理學和信念體系》一書。

當代心理學體系編輯推薦

這本《當代心理學體系》是史密斯為高年級本科生講授“心理學的歷史與現代體系”課程而寫的教材。他發現,已有的名為諸如“心理學的歷史與體系”的教科書,對1950年後的心理學體系涉及較少。為此,他花了整整四年的時間,撰寫了這本《當代心理學體系》,並於2001年正式出版。這本書告訴我們“當前的心理學體系在説什麼”。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