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玉泉道中作

鎖定
《玉泉道中作》是唐代詩人元稹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此詩的開頭四句描述了當陽的氣候、農作物;中間八句寫了入玉泉寺的感受,從“微露上弦月,暗焚初夜香”兩句看,詩人還在玉泉寺住了一夜。最後一句“勿滯分寸光”,表露出詩人積極向上的態度。全詩寫得極為清新自然、通俗易懂,寫景富於特色,感慨收發自如。
作品名稱
玉泉道中作
作    者
元稹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五言古詩

玉泉道中作作品原文

玉泉道中作1
楚俗物候晚2,孟冬才有霜3
早農半華實4,夕水含風涼。
遐想雲外寺5,峯巒渺相望,
松門接官路6,泉脈連僧房7
微露上弦月,暗焚初夜香,
谷深煙壒淨8,山虛鐘磬長9
念此清景遠,復憂塵事妨。
行行即前路10,勿滯分寸光11 [1] 

玉泉道中作註釋譯文

玉泉道中作詞句註釋

1.玉泉:湖北當陽縣西有玉泉山,山下有玉泉寺。
2.楚:古時湖北湖南一帶。物候:眾物應節候而至,如鴻雁來燕子歸。物候晚之地域是比較温暖之處。
3.孟冬:冬季的第一個月。即農曆十月。
4.華實:花與果實。
5.雲外寺,當指玉泉寺,在湖北當陽,建於梁武帝時期。唐初,與浙江國清寺、山東靈巖寺、江蘇棲霞寺並稱“天下四絕”。
6.松門:前植松樹的屋門。宋陸游《書懷絕句》之一有“老僧曉出松門去,手挈軍持取澗泉。”官路:官府修建的大道。
7.泉脈:地下伏流的泉水。清魏源《太行諸谷》詩之四:“土潤泉脈肥,木落峯容瘦。”
8.壒(ài):灰塵,塵埃。
9.鐘磬(qìng):寺院中和尚敲打的銅鐵鑄的鳴器。
10.即前路:走上前去的道路。
11.勿滯分寸光:即片刻也不要停留。 [2] 

玉泉道中作白話譯文

楚地的風俗是物候農時比較晚,一般到農曆十月才開始有霜。
農作物到這時也已經開始開花準備結果實了,黃昏的降水也包含了些風涼之意。
我思緒不禁飄蕩到了玉泉寺,那裏的峯巒飄渺,彷彿隔雲海相望。
前植松樹的屋門接着官府修建的大道,地下伏流的泉水連着僧門。
天上弦月時分便開始微露,初入夜時則暗焚香。
清谷幽深不見塵埃,山寺寧靜,鐘磬聲長。
想着此清幽之景比較遙遠,又憂心起塵事了。
還是沿着前去的道路走吧,好好珍惜時光,片刻也不要停留。

玉泉道中作創作背景

元和五年(810年),元稹因彈奏河南尹房式(房玄齡之後)不法事,被召回罰俸。途經華州敷水驛便宿於驛館上廳,恰逢宦官仇士良、劉士元等人在此,也要爭住在上廳,元稹據理力爭,卻遭到仇士良的漫罵,劉士元更是上前用馬鞭抽打元稹,打得他鮮血直流,最終被趕出了上廳。後來唐憲宗便以“元稹輕樹威,失憲臣體”為由,貶元稹為江陵府士曹參軍。從此開始了他困頓州郡十餘年的貶謫生活。此詩作於元和七年(812),元稹自江陵赴襄陽途中。 [3-4] 

玉泉道中作作品鑑賞

玉泉道中作文學賞析

此詩明顯可看出是在旅途中所作,全詩共十六句,可分三層。
開頭四句為第一層,描述了楚地的物候農時。物候晚説明入冬的時間比北方遲。“孟冬才有霜”是對此的具體説明,“華實”有人認為是華麗而質樸之意,實則有誤,此處應該是指花與果實。“早農半華實”此句就是説農事,也即是説農作物已經開始開花準備結果實。這裏表現了作者對農事的關心。
中間八句描寫想象中玉泉寺的風光。元稹在《思歸樂》中,有“遐想玉泉寺”句。可見他在江陵府做官時到過此寺,並對山寺風光較為留戀。現在經過玉泉寺旁,想起了這熟悉的山寺,很有感觸。這幾句寫景很有特色。短短几句話,有視覺感受,有聽覺感受,還有嗅覺感受,調動了讀者的多種感官,寫出了山寺環境的寧靜幽雅,頗具禪意。
最後四句抒發感慨。作者從美妙的想象中回到現實,感慨宦海浮沉,塵事憂傷。還是多多地關心自己的前途,好好珍惜寶貴的時光。
全詩語言通俗易懂。蘇軾在《祭柳子玉文》中曾説:“元輕白俗。”從此詩可見元稹詩歌語言特點之一斑。 [2]  [5] 

玉泉道中作名家點評

清·王堯衢《古唐詩合解》卷二:“‘楚俗’四句:楚俗霜遲,敍時候也。‘半華實’,或花或實,半有收也。‘夕水含風涼’,亦是孟冬之候。‘遐想’四句:此解俱從遐想中來,非實歷也。蓋道中遙見雲外之寺,因想其峯巒相望,其松門必接官路,其泉脈必連僧房也。‘微露’四句:漸至日暝,弦月微露,將近山寺,暗聞夜香,谷深而煙塵俱淨,山空而鐘磬悠長。” [4] 

玉泉道中作作者簡介

元稹(779—831),字微之。中唐洛陽(今河南洛陽)人。生於長安 (今陝西西安),唐代詩人。幼時家貧,十五歲舉明經擢第。貞元進士,曾任監察御史、授校書郎、左拾遺等。他直言勇諫,敢於同惡勢力做鬥爭。遭貶謫,後轉與宦官妥協,遂拜相。文學與白居易齊名,世稱“元白”,是新樂府運動的領袖人物。其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矛盾,反映了民生疾苦,但詩的廣度和深度均不及白居易。作品有《鴛鴦傳》和《元氏長慶集》。 [6] 
參考資料
  • 1.    王啓興主編. 校編全唐詩 中[M]. 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1.01.第2276頁
  • 2.    符號主編;韓啓傑,饒健康,王德宇副主編. 宜昌 詩詞咀華[M]. 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5.05.第84頁
  • 3.    劉鳳瓊編著. 課堂上聽不到的唐詩傳奇 初中版[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5.11.第138頁
  • 4.    謝永芳編著. 元稹詩全集 匯校匯注匯評[M]. 武漢:崇文書局, 2016.04.第129頁
  • 5.    柏世友等主編;《中國長江三峽大辭典》編委會編. 中國長江三峽大辭典[M]. 武漢: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 1995.09.第692頁
  • 6.    張顥瀚主編. 古詩詞賦觀止 上[M].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2015.01.第8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