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爬滿青藤的木屋

(古華創作的短篇小説)

鎖定
《爬滿青藤的木屋》是古華創作的短篇小説,首發於1981年《十月》第二期。
小説通過湘南林區“綠毛坑”的守林人王木通、盤青青和知識青年李幸福三個人之間的矛盾糾葛,揭露了封建思想和“極左”思想對人們的毒害,以及人民對文明、美好生活的熱切向往和勇敢的追求 [1] 
作品名稱
爬滿青藤的木屋
作    者
古華
作品出處
1981年《十月》第二期
文學體裁
短篇小説
發表時間
1981年
字    數
約17000字

爬滿青藤的木屋內容簡介

在那個“農場領導上台下台像走馬燈,奪權反奪權的政治燒餅都翻不贏”的年月,霧界山古老幽深的森林腹地“綠毛坑”裏,有一棟爬滿青藤的木屋,屋子主人叫王木通,漢族人,有一副打虎將似的好身骨。他的女人是瑤家阿姐,叫盤青青,模樣水靈鮮嫩。夫婦倆是林場的守林工。王木通雖然目不識丁,卻十分自信,什麼都懂。在綠毛坑,他覺得自己是真正的主人。因為女人、娃兒、木屋、山場都是他的。他以“主人”的氣派打女人,罰兒女,也以“主人”的態度乾重活兒,跑遠路,把全家人的日子治理得有規有矩。夫妻、父子,在綠毛坑木屋裏各就各位,居在也講究點尊卑高下,組成了一個小小的社會。
1975年夏天,綠毛坑來了個斷臂的知青李幸福,人稱他為“一把人”。政治處主主任對木通老王説,這是組織上對他申請入黨的考驗,要他挑起“教育人、改造人”的重擔。王木通二話沒説就接了人。萬不料那“一把手”很快把綠毛坑寧靜的生活秩序攪亂了。他首先和兩個孩熱乎上了。王木通的女兒見他老是漱口,就説她媽媽不漱口嘴照樣甜,不信自己去親一下、聞一聞。不料這話恰好讓王木通聽見了,他抓過女兒就叫她罰了跪,故意給“一把手”看看他的厲害。從此,王木通腦後就像長了眼睛,提防着“一把手”。不久,“一把手”的收音機把王木通的兒女老婆都吸引了過去。王木通每晚都要親自出馬催女人回家睡覺。青青覺得無聊,撒嬌似地回了句嘴,王木通心裏不覺蒙上了一層陰霧。他保持着大丈夫不容觸犯的威嚴,嚴密地注意、防範着事態的發展。但“一把手”全然不知情,反而帶着青青和娃兒們打掃了兩屋間的坪壩,説要栽花種草,還要教他們認字。盤青青樂得嘴角眉稍都是笑。王木通沉不住氣了,心中暗罵。“一把手”向王木通提出護林方面的建議,提得盤青青越發佩服他,提得王木通一肚子氣。王木通拿出林中主人、教育者的氣派,把“一把手”訓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一把手”不敢提建議,把一切想改變綠毛坑現狀的念頭收起來。王木通發現女人、娃兒趁他不在家又去“一把手”的屋裏聽收音機,而且收音機里正唱着瑤山情歌。氣極了的他向女人娃兒宣佈,誰再去那屋就挖掉眼睛打斷腳杆。同時,他禁止“一把手”李幸福再上他家的門,每晚由他親自聽取李幸福彙報思想。
綠毛坑的表面是寧靜了,可是,幾個人的內心卻無法平靜。王木通對妻子總是不放心,像當初一樣常常打她,態度越來越蠻橫。盤青青流乾了眼淚,漸漸滋生了反抗情緒。丈夫打得越狠,她的心越向着李幸福。王木通也察覺到這一點,因而對李幸福更加嚴厲了。李幸福從收音機裏得知旱情嚴重,一再提醒王木通注意防火,反覆教他們一家如何防火。可是王木通不聽,照舊開地燒荒。李幸福無奈,只得去向場部求援,場領導卻絕對信任王木通這個模範護林員。王木通燒荒的火星點燃了林木。火勢一旺,他丟下被他毒打罰餓弄得半死的妻子,挑着兒女,按李幸福教的辦法逃走了。此時,李幸福從場部趕回山林,途中遇到垂危的盤青青。兩人為了保護珍貴的樹種,為了守住山頂的防火道而消失在火海中。這一場大火讓近萬畝原始闊葉林化為焦土,本該負全責的王木通卻一口咬定是盤青青和“姦夫”李幸福縱火。因為他根正苗紅,上級對他確信無疑,於是,火災以階級敵人破壞作了結論。王木通不肯再回綠毛坑,被派到了新林區。他帶着一對兒女過日子,並且很快娶了一個廣西寡婦,照舊過着和昔日一樣封閉愚昧的生活 [2] 

爬滿青藤的木屋創作背景

《爬滿青藤的木屋》來源於古華在五嶺山林區聽説的一個野蠻的故事:一個在文革初期的大串聯中丟失了一隻胳膊的知識青年,被林場發配到叫“紅毛坑”的地方,協助一對青年夫婦守林。當丈夫的沒文化、蠻不講理,卻勇武有力,僅僅懷疑自己的妻子與那位知青有不正當往來,就在一次醉酒後,把妻子和知青打成終身殘疾。 [3] 
古華聽了那件事後,初時只覺得震驚,並沒有想據此創作小説。後來,他從那件事中生髮出對某種生活方式的思考:一個自然景色十分美麗而幽靜的地方,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麻衣粗食,過着愚昧保守、與世隔絕的生活,無須什麼外來文化,也無須什麼現代科學。這樣的生活方式在中國很有典型意義和代表性,即使在這種生活方式似乎已經銷聲匿跡了的城市、鄉村,它長期以來形成的意識形態、風俗習慣,卻還廣泛地存留於人們頭腦中,表現於人們的行動中。有些人對這種生活方式和其所產生的觀念讚賞不已,視為國粹。封建專制的經濟基礎是自私保守的小農經濟,其精神基礎則是文盲愚昧,因而歷代帝王都推行愚民政策,對知識分子大興文字獄,“文革”中極左路線亦出於斯。基於這種認識,他對“紅毛坑”守林人事件的看法深了一層,覺得故事可以加工、利用。經過詳細瞭解事件的前因後果,他發現三位當事人頗有典型意義,便將他們作為小説《爬滿青藤的木屋》中人物的生活原型。因為五嶺山區多瑤族,他把盤青青寫成瑤家阿姐。 [3] 

爬滿青藤的木屋人物介紹

王木通
“綠毛坑”的守林人,幾十年來一直是林場的模範護林員,年富力強,打得死大蟲捉得來野豬,勞動是把好手。然而,作為地道的勞動人民,他勤勞卻不善良,無知卻很專權,鄙視科學,自私狹隘容不得比他高明的人,他會用下流話罵人,會動手打人,會以陰暗的心理猜度別人,還會誣陷、嫁禍別人。 [1]  [4]  [5] 
盤青青
王木通的妻子,同樣是林場的守林人,是一個從外表到心靈都極美的瑤家阿姐,聰明靈秀,求知慾旺盛,有一顆嚮往美好事物、美好感情的純真的心,卻在與世隔絕的林區,甘心過着半“女奴”的生活。而當她一旦接觸到一點新鮮空氣,她的靈魂就甦醒了。李幸福很尊重她,很多事都與她商量,徵求她的意見。這種平等、互相尊重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她從未體會過的。她慢慢由嚮往而敢於追求美好生活,追求平等的互相尊重的感情。 [3]  [6] 
李幸福
林場知青,因為串聯時出意外斷了一隻手臂,所以人稱“一把手”。他有文化,懂一些科學知識,卻只因在”文革“初期誤入歧途而被林場有關人士視為異類,幾乎所有的採伐工區、營林班組都不肯收留他,最後被髮配來守林。他帶進來的一點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被王木通蠻橫拒絕。他幾次提出一點改革護林防火工作的合化建議,也受到王木通的壓制、奚落。只有盤青青同情他,暗中支持他。 [3] 

爬滿青藤的木屋作品鑑賞

爬滿青藤的木屋主題思想

該小説所寫的是一種潛藏在生活深入的文明與野蠻、科學與愚昧的爭鬥,進步與落後的抗衡,正常感情交流與粗俗動物行為的決戰。這場爭鬥發生在一個古老、偏僻,連一根電話線都不到的深山老林裏,通過三個普普通通的勞動者內心的衝突表現出來。它是一場家庭衝突,卻向人們揭示了帶有普遍社會意義的矛盾。 [7]  [4] 
王木通是地地道道的勞動人民,但思想受封建意識的嚴重侵蝕,愚昧、專橫、粗野、固執,以綠毛坑的“獨裁者”自居,而“極左”思潮更是把他這種思想推向極致。他認為“老粗管老細”是天經地義,鄙視科學,甚至栽贓陷害,把自己引起的山火説成是老婆與“姦夫”所為。王木通身上表現出來的愚昧和蠻橫,只是中華大地古老民族的精神桎梏在特殊條件下的一個投影。作者通過這個形象,告訴讀者,長期的封建社會遺留的影響和“極左”思潮對人們的毒害是多麼嚴重,決不能掉以輕心。 [7] 
盤青青是一個從外表到心靈都極美的瑤家阿姐。她的生活本來像綠毛坑峽谷一樣寧靜,她的靈魂被與世隔絕的環境所封閉,直到李幸福的到來逐步打開了她的眼界。收音機、香胰子、雪花油以及各種奇聞,像一個嶄新的世界在誘惑着她、召喚着她。她領悟到只有“一把手”才尊重她,把她當人看。她因而萌生出對文明、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這追求增添了她反抗的勇氣,不僅敢於頂撞王木通,而且敢於違抗他的禁令。她的覺醒説明了文明將戰勝愚昧,平等將戰勝專制,科學將戰勝迷信,人類絕不會在永恆的黑夜中生活。 [7] 

爬滿青藤的木屋藝術特點

表現手法
作品筆調含蓄,手法細膩,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敍述語言明快、簡潔而富有幽默感,對話少而精,塑造人物時主要採用白描手法,絕不大段地孤立地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動。作者寫景狀物詩情濃郁,多用象徵和比喻手法,如形容外界政治鬥爭激烈,是“林場領導上台下台像走馬燈,奪權反奪權的政治燒餅翻不贏”;寫李幸福被“管制”,他和他的小木屋像蝸牛一樣在殼殼裏縮着。而那架設過的一根火警電話線路,象徵着現代文明,那斧頭砍不進、野豬拱不動的爬滿青藤的木屋本身就象徵着封建主義的古老、野蠻和頑固。 [1]  [6]  [4] 
敍述策略
作者採用了靈活多變的敍述策略。小説全篇以第三人稱的角度展開敍述,敍述者採取了指點江山式的全知敍述視角,但是,有時敍述者也把其感知隱藏在人物的眼光背後,用人物的眼光觀察事物、感知事物。對於李幸福初來綠毛坑時情景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採用的就是“人物內部聚集”與“外部聚焦交替”的方法。霧界山仙境般的風景是新來乍到的富有上進心、好奇心的李幸福眼裏看到的,接受者是通過他的眼睛來感受秀美的自然風光。當李幸福的潛意識中意識到應該與青青保持距離後,緊接着的一段感嘆:“但是年輕人總是不耐寂寞啊,在這個滿眼青綠的大峽谷裏,難道真的和金絲猴、畫眉、松雞搞串聯、交朋友去?”敍述又轉變為外部聚焦。這種十分自然的轉換和過渡使人物鮮活起來。 [8] 

爬滿青藤的木屋作品影響

獲獎情況
1982年,《爬滿青藤的木屋》獲得1981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説獎 [9]  、第一屆《十月》文學獎 [10] 
影視改編
1984年,峨眉電影製片廠將該小説改編成的同名電影搬上銀幕 [11] 

爬滿青藤的木屋作品評價

《評論選刊》主編閻綱:古華刻畫盤青青,只用了幾個平平常常的細節。幾個細節,寫出一個個性鮮明的、感情細膩的女性人物,而且寫出人物性格複雜豐富的變化。他不是寫,而是在畫一個可愛的靈魂……作者從她的温馴到“變野”,到“漸次滋生出一種反抗”,到“愛打扮”,到感到自己成為“勝利者”,層次井然,入情入理,像山溪一樣流得順暢自然。可以想見,作者畫靈魂的本領那麼準確、傳神,那麼簡潔、細膩,那麼死寂、沉鬱而又漸次地變着。 [12] 

爬滿青藤的木屋作者簡介

古華
原名羅鴻玉。湖南嘉禾人。1961年畢業於湖南郴州地區農校果蔬專業。歷任郴州地區農科所職工,郴州地區歌舞劇團創作員,中國作協文學講習所第五期學員,湖南省作協理事。1962年開始發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小説《山川呼嘯》,短篇小説集《莽川歌》,中篇小説《水酒灣紀事》《仰天湖傳奇》《森林仙子》,短篇小説、散文、歌詞《杏妹》《甜鬍子》、《梨園巡邏兵》《果山風雨》《紅松谷》《豐收路上》《白蓮江來信》《快樂菩薩》《給你一朵玉蘭花》《金葉白蘭》《種春人的歌》《蘇仙岑和三絕碑》《玉樹香甜藴深情》等50餘篇。長篇小説《芙蓉鎮》獲第一屆茅盾文學獎 [13] 
參考資料
  • 1.    王鋭,羅謙怡編.新時期中短篇小説資料選輯: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06:493-495
  • 2.    文成英等編著.中外文學人物薈萃 續編:重慶出版社,1990.04:320-322
  • 3.    王鋭,羅謙怡編.新時期中短篇小説資料選輯: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06:495-498
  • 4.    王紀人主編.中國現代短篇小説欣賞辭典:漢語大辭典出版社,1992.03:1159-1163
  • 5.    肖汀.主觀好惡與性格邏輯(談《爬滿青藤的木屋》在人物塑造上的得失)[J]作品與爭鳴,1981(6):32-42
  • 6.    王鋭,羅謙怡編.新時期中短篇小説資料選輯: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06:502
  • 7.    王鋭,羅謙怡編.新時期中短篇小説資料選輯: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06:499-500
  • 8.    刁麗英.空間化的生活寓言——《爬滿青藤的木屋》的敍事學解讀[J]南通職業大學學報,2007(4):17-19+23
  • 9.    1981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説  .中國作家網[引用日期2020-03-26]
  • 10.    《十月》文學獎獲獎作品篇目[J]十月,1982(3):4-6
  • 11.    爬滿青藤的木屋  .1905電影網[引用日期2020-03-26]
  • 12.    王鋭,羅謙怡編.新時期中短篇小説資料選輯: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06:505
  • 13.    古華  .中國作家網[引用日期2020-03-2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