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華日報》總館舊址

鎖定
新華日報》總館舊址,又名《新華日報》總館重慶舊址,位於渝中區化龍橋虎頭巖村86號,佔地面積約950平方米,由5棟竹木、土木結構樓房組成。建築羣依山而建,沿山勢自下而上依次為醫務室、職工服務區、排字房、記者辦公室、鑄字房、印刷編排室,最高處是社長室和總編室。在陳列館中,還有一處封閉倒塌的防空洞,該洞是為躲避日軍轟炸而挖建,刊有周恩來“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題詞的《新華日報》,就是在這個防空洞印刷的。
新華日報總館位於化龍湖一側,虎頭巖下,由紅巖聯線專家按照當年的原樣修復,舊址共有五棟樓房,包括編輯部、排字房、記者辦公室、鑄字房等,並展出了當時歷史照片200多幅,歷史文獻檔案資料數十件。
中文名
《新華日報》總館舊址
地理位置
重慶市渝中區化龍橋虎頭巖村86號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日的9:00-17:00 [4] 
門票價格
免費 [4] 
佔地面積
950 m²
別    名
《新華日報》總館重慶舊址

《新華日報》總館舊址館內陳列

《新華日報》總館舊址的修繕竣工與對外試開放,是紅巖聯線管理中心為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充分發揮基層文化陣地作用、豐富山城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舉措。為真實展現文物遺址的歷史信息和紀念意義,修復研究人員認真梳理歷史脈絡,深度挖掘文物背後故事。首次根據歷史圖片、影像資料,實施完成了10餘間舊址復原陳列,製作了“新華之光耀華夏——《新華日報》《羣眾》週刊”專題陳列展。在佈置展陳時堅持文物活化,展出了30餘件實物和180餘張珍貴歷史照片,設置了印刷互動區,豐富了觀眾的參觀體驗。 [4] 
《新華日報》總館舊址內的報童塑像 《新華日報》總館舊址內的報童塑像

《新華日報》總館舊址修繕工作

《新華日報》總館舊址由於地勢低窪,常年遭遇山洪水撈的危害,為解決這一問題,紅巖聯線管理中心與渝中區相關部門共同制定了科學性排洪防澇方案,方案分為三個措施。第一是將周圍的山溪、水系進行分流,減少下雨時對排水主管道的壓力。第二個是一個正在修建的低於地面5米以下的3000立方米蓄水池,這個水池低於新華日報總館地平面5米,如遇洪水,洪水將彙集於這個水池之中,再通過幾個副管道排出去,如此一來,便預防了水池積水過多形成倒流的問題。第三是針對強降水時的臨時對策,在地下預留了幾套臨時排水系統,這些排水系統與前面兩個措施相互獨立運行。在面對強降雨時雨水先通過主管道與臨時排水系統自然流到3000立方米的蓄水池中,達到既定水位之後,再利用擴建的管道把水排向城市主排水系統之中,最後匯流進江河。紅巖聯線管理中心遺址保護部部長吳統凡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通過這個方案三管齊下,把水排出去,存進去,抽出來,做到對文物的永久性保護。通過這套系統,解決了由於地勢低窪,該地容易被水淹沒的歷史性難題。” [4] 

《新華日報》總館舊址重要意義

《新華日報》總館舊址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愛國民主統一戰線的歷史見證,也是抗戰大後方新聞界爭取新聞自由運動的歷史見證,更是當年中國共產黨在國統區的重要思想輿論陣地。它與紅巖嘴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舊址、曾家巖50號周公館一起,被合稱為“紅色三巖”,成為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國統區、部分淪陷區的一盞明燈和開展統戰工作的主陣地。 [4] 

《新華日報》總館舊址相關評價

新華日報重慶分社記者陳國洲在參觀完《新華日報》總館舊址後表示:“今天參觀了新華日報社的舊址,讓我對這段歷史有了更深入的認識。老一輩我黨培養的新聞工作者,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做出了那麼出色的業績,給我們做出了非常好的表率和榜樣。作為新時代的年輕記者,我們應該沿着先輩們走過的道路,接過紅旗,把我們的新聞事業做的更好。” [4] 

《新華日報》總館舊址防空洞介紹

在舊址一處兩層樓房前,有一個封閉坍塌的防空洞。據介紹,《新華日報》自遷至重慶後,為防避日機空襲,報館便自己挖了這處防空洞,隨後將印刷機也搬了進來。皖南事變後,載有周恩來“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題詞的《新華日報》就是在這裏印刷而出的。
《新華日報》總館舊址內的防空洞 《新華日報》總館舊址內的防空洞

《新華日報》總館舊址關聯歷史

由《新華日報》館出版的《新華日報》和《羣眾》週刊,是抗日和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統治區內唯一公開出版發行的大型政治機關報。該一報一刊於1937年底在南京籌備,1938年1月在武漢創刊,同年10月,武漢淪陷,報社遷至重慶。至1947年2月報社被國民黨查封時,《新華日報》已歷時9年。在僅有的九個年頭裏,《新華日報》在化龍橋虎頭巖這裏的總館設立就長達7年半。 [1]  1974年,重慶人民政府將此處底樓闢為紀念地,1986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2001年6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將《新華日報》營業處舊址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3] 
2022年5月,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發佈消息,《新華日報》總館舊址因設備檢修,於2022年5月10日起暫時閉館,開館時間另行通知。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