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巴靈台賦

鎖定
《巴靈台賦》是清乾隆恩科舉人吳道凝(約1728-1810,今四川省巴中市平昌縣靈山鎮草壩村人)對巴靈台(今四川省巴中市平昌縣靈山鎮境內)壯麗風光的描寫,流傳甚廣。此以“通”“巴”“名”“山”“地”“靈”“人”“傑”八字為八個段落韻腳,對仗工整,行雲流水。相傳乾隆皇帝讀後盛讚其文,並賞慕巴靈台秀麗風光,曾擬御駕親臨,無奈當時蜀道險阻,未能如願。
作品名稱
巴靈台賦
作    者
吳道凝
創作年代
清·乾隆
作品體裁
外文名
Balingtai Fu
作品題材
風景

巴靈台賦作品原文

蠶叢之北,嘉陵以東。星分井鬼,境闢洪濛。增蜀疆之保障,顯壁州之化工。奇峯突兀,躍天馬於雲漢;靈台高懸,列翠屏於碧空。若玉削兮,非關五丁之鑿;似書案兮,迥勝二酉之崇。夜光起而星斗近,曉聲發而鼓角洪。風盤宿煙,疑鶴蓋之常滿;月依孤嶺,想蟾宮之可通。
爾乃綱維兩郡,蔭庇萬家。影飛素練,形卧蓮花。置雲梯於帝子,鍊金石於女媧。東望扶桑,西指流沙。南俯視乎雲夢,北仰戴乎京華。類峨眉之積雪,分江漢之落霞,既亭亭而直上,亦嶢嶢而無加。接銀河之津液,光流五彩;拔金山之秀峙,瑞凝三巴。
故其層巒疊嶂,氣象崢嶸。接摩天之秋隼,遷織柳之春鶯。四維陡削兮,猿蹄絕少;片石渾淪兮,巧匠經營。危徑與洞扉同穿,鳥道共鵲橋交橫。流螢飛去,見燈光之普照;暮笛吹來,聽羽客之篌笙。松柏蔚其葱鬱,竹箭煥其菁英。比諸瀛洲而無異,堪與島嶼而齊名。
若夫坐鎮金闕,總領元關。為鬼神之奧區,實森列乎仙班。龜蛇為畜,星旗常嫺。桂籍司孝友之甲第,杏林起龍虎之斑斕。甘露遍灑兮,楊柳沾瓊膏以染綠;春信早泄兮,寒儒庇廣廈而歡顏。掣電成鞭,驅走萬騎野馬;拖虹為帶,界破一色青山。
況乎殿閣凌虛,棟宇奇異。望氣來關君之迎,賈勇生文公之悸。豎柱則霧隱巉巖,砌瓦則雲遮險峨。聳檐牙於樹梢,徑牆腳為古記。風雨驟至兮,甘霖齊吐瀑布泉;冰雪乍結兮,方圓盡成圭璧器。歲時宏開壽域,不羨海外之洞天;億兆同登春台,實為寰中之福地。
所以香爐獻彩,永樂長寧。落桂子於寶峯,插金花於錦屏。化魚為鑰,寒牛為扃,白鶴為馭,紅銅為鈴。走鐵神于山巔,沉佛鐘於水汀。道姑北面稽首,仙人掉背遊行。大鹿小鹿兮,銜花百朵;南山北山兮,祝壽千齡。鰲盤浴日兮,近汲乎江口,馬槽騰蛟兮,遠駕乎英靈。
於是氤氲蓬勃,嵩嶽降臨。夢長庚兮,積善之家;投玉燕兮,盛德之民。觀植槐兮,子孫錫福;問伐桂兮,祖宗累仁。賞題橋之司馬,罰挾策之蘇秦。薄元亭而不取,愛東坡而欲鄰。佔鰲頭,開鵬程。供席珍,坐丹宸。久請命於上帝,應誕生夫偉人。
然而泰運方隆,巍巍功烈。燕都新黃金之台,岱宗垂白玉之碣。緯地經天,物阜民悦。皋夔翊贊乎彤庭,龔黃句宣乎巖穴。鳳凰鳴乎高崗,器車出於山嵲。雖封禪之所未及,宜嵽嵲之所必列。是辯石鍾之真,非灑荊璞之血。愧無終軍之才,欲表眉陽之嶽。養士必得士,心獨依乎君王;學山可至山,願共勉為豪傑。

巴靈台賦作者簡介

吳道凝(約1728-1810),今四川省巴中市平昌縣靈山鎮草壩村人。 乾隆庚辰恩科舉人,曾授順天府房山縣知縣、華陽教諭,工書法,擅駢文,所作《巴靈台賦》流傳甚廣。相傳乾隆皇帝讀後盛讚其文,並賞慕巴靈台秀麗風光,曾擬御駕親臨,無奈當時蜀道險阻,未能如願。
現巴靈寨石壁上仍留存其手跡“巴靈台”三個石刻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