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崑劇生涯六十年

鎖定
《崑劇生涯六十年》是中國著名崑曲表演藝術家周傳瑛回憶錄,由本人口述、洛地整理,彙集了他在長期的舞台演出和教學生涯中的第一手資料,尤其是以一位親歷者的身份,紀錄了崑曲在20世紀的傳承歷史。
書    名
崑劇生涯六十年
作    者
周傳瑛
出版社
上海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
1988年7月
頁    數
214 頁
定    價
3.5 元
開    本
850×1168 1/32
裝    幀
平裝
ISBN
7-5321-0009-X/J5
責任編輯
陸稼林
封面設計
王志偉
發    行
新華書店
印    刷
上海翔文印刷廠
印    張
7
字    數
149000
版    次
1988年7月第一版
印    次
1988年7月第一次印刷
印    數
1—3000冊

崑劇生涯六十年內容簡介

本書是崑曲表演藝術家周傳瑛一生舞台及教學實踐的珍貴紀實與心得總結。全書分為2大部分:第一部分為“春秋篇”,共10章,講述周傳瑛從年幼習藝到以《十五貫》名震京華的表演生涯;第二部分為“春泥篇”,共6章,總結了崑曲傳承的體會以及在《醉寫》《小宴》《琴挑》這3齣戲的演出經驗。同時在附錄中整理了由“傳”字輩繼承下來的戲目單 [1]  [2] 

崑劇生涯六十年圖書目錄

  • 自序
  • 春秋篇(崑劇家門一代傳;崑曲的第一個學堂;拍曲踏戲“鑿石頭”;從敲小鑼到唱小生;“傳”字班的黃金時代;“新樂府”的前前後後;仙霓社的新嘗試;悽風苦雨話“國風”;江湖班成了坐城班;京華爭説《十五貫》)
  • 春泥篇(繼承在舞台上保存在羣眾中;崑劇家門談;談表演中的指事、化身和出情;詩仙倚醉寫清狂;金冠鳳簪連環扣;弄琴寄意問知音)
  • 附錄
  • 後記 [2] 

崑劇生涯六十年作者簡介

周傳瑛(1912~1988)中國崑曲演員。原名根榮。江蘇蘇州人。周傳錚的胞弟。
1921年9月初,他正在雙塔小學讀初小二年級時,受先入崑劇傳習所的胞兄周根生(傳錚)影響,輟學入所習藝。初習旦角,因喉嚨不好,而改行學打小鑼,額外學會了不少戲。事隔一年餘,被沈月泉調入改學小生。
1925年11月26日,隨傳習所赴滬“幫演”,與旦角張傳芳長期合作,後成為新樂府昆班台柱之一。1930年在上海“大世界”演出,有緣與著名學者張宗祥(冷僧)相識,向其習文,歷時數月,得以較快提高了文化素養。後來,傳瑛不但在舞台表演上具有精深的藝術造詣,而且擅長講戲、編戲、排戲,亦得益於此。1931年他霓社昆班創建時,他是11位發起人之一。顧傳玠離班求學後,傳瑛便獨當一面,除某些大冠生戲受嗓音、身材條件限制,由趙傳珺扮演外,小冠生、巾生、翎子生、鞋皮生等各個家門的小生主戲大多由其承擔。
他扮相俊秀,風度儒雅,雖嗓音欠佳,然吐字清晰,唱唸抑揚頓挫,韻味醇厚。表演細膩,善於運用眼神、身段、舞姿塑造各類舞台形象。尤其是扇子、褶子、翎子功紮實,有“三子唯傳瑛”之説。擅演《雷峯塔·斷橋》中許仙、《佔花魁·湖樓、受吐》中秦鍾、《西廂記·跳牆、着棋》中張君瑞、《西樓記·樓會、拆書》中於叔夜、《紅梨記·亭會、三錯》中趙汝舟、《桂花亭》中唐伯虎、《繡襦記·賣興、當巾》中鄭元和、《白羅衫·井遇、看狀》中徐繼祖、《連環記·小宴、梳妝、擲戟》中呂布、《白兔記·出獵、回獵》中咬臍郎、《鐵冠圖·對刀、步戰》中李洪基、《長生殿·定情、賜盒、鵲橋、密誓、驚變、埋玉》中唐明皇等各路角色,尤在《玉替記·琴挑、偷詩》中飾演潘必正,寓風情於文雅之中,不失書生本色,其身段、舞姿、水袖功夫之飄逸美妙,堪稱獨步。
自1951年起,在其長期擔任易名為“國風蘇崑劇團”、 “國風崑蘇劇團”的副團長、團長,及後改組而成的國營“浙江省崑蘇劇團”、“浙江崑劇團”團長期間,仍兼任主要演員和教師,致力於崑劇藝術的推陳出新。他執導並主演的崑劇《長生殿》被列為1954年紀念世界文化名人、我國清代著名劇作家洪昇逝世250週年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他參與改編、導演並領銜主演的崑劇《十五貫》,1956年4月晉京演出轟動全國,取得輝煌成功。他在戲中飾演改由老生應行的況鍾(按崑劇傳統分行,此角例由老外扮演),又吸收、融化了某些巾生的身段動作,表演更為出色。出場後,雖嗓音微帶沙啞,但蒼勁有力,身段凝重,台步瀟灑,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為民請命、剛毅正直、機智幹練,又具有書卷氣的清官形象。
周傳瑛因其精湛的表演藝術和對崑劇事業的重大貢獻,得到黨和人民給予的榮譽,成為建國後昆劇界的傑出代表人物之一。他曾被評為1955年度浙江省先進工作者與全國先進工作者。195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浙江省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浙江省文聯常務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及浙江分會副主席、名譽主席等職。
1986年1月,傳瑛應聘擔任文化部振興崑劇指導委員會副主任,雖身患癌症,仍擔負昆指委主辦的“崑劇培訓班”班主任,參與制訂培訓計劃,並帶病向學員傳授了《拾柴》、《亭會》等拿手戲,為崑劇事業作出了最後的奉獻。
1988年2月16日病逝於杭州,終年77歲。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