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海關志

鎖定
《山海關志 [1]  》是秦皇島市山海關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誌 [1] 
中文名
山海關志
作    者
秦皇島市山海關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類    別
地方誌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1994年4月
ISBN
7201018221 [1] 

山海關志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山海關地區地理、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發展的歷史與現狀。

山海關志作品目錄

第一章建置·人口
第一節建置
一、位置、境域
二、建置沿革
三、政區劃分
第二節人口
一、人口發展
二、人口構成
三、人口控制
第二章自然環境
第一節地質
一、地層
二、侵入岩
三、地質構造
第二節地貌
一、地貌類型
二、山脈
三、海岸地貌
第三節氣候
一、氣候特徵
二、氣象要素
三、天氣現象和災害性天氣
四、物候
第四節水文
一、陸地水文
二、海洋水文
第五節土壤
一、土壤分類與分佈
二、土壤肥力
第六節動物、植物
一、野生動物
二、植物
第七節自然資源
一、土地資源
二、水資源
三、水產資源
四、礦產資源
五、藥材資源
第八節自然災害
一、旱災
二、水災
三、風災
四、冰雹、霜凍、寒潮、早凍災
五、蟲災
六、震災
七、酷熱災
第三章長城
第一節明山海關長城
一、修建歷史
二、建築佈局
三、建築結構及現狀
第二節城池
一、關城
二、衞城
三、海防城
四、所城、堡城
第三節關隘
第四節敵台、戰台、烽火台
一、敵台
二、戰台
三、烽火台
第五節修復與保護
一、修復
二、保護
第四章軍事
第一節駐軍
一、明代駐軍
二、清代駐軍
三、民國年問駐軍
四、建國後駐軍
第二節地方武裝
一、團練
二、保安隊伍
三、還鄉團
第三節民兵
一、領導機構
二、民兵組織
三、民兵訓練
第四節兵役
一、世襲兵、招募兵
二、徵兵
三、志願兵、義務兵
第五節戰事
一、山海關石河大戰
二、帝國主義列強入侵
三、直奉戰爭山海關戰場
五、山海關第一次解放
六、山海關阻擊戰
七、山海關第二次解放
第五章旅遊
第一節旅遊景區
一、天下第一關景區
二、老龍頭景區
三、角山景區
四、孟姜女廟景區
五、長壽山景區
六、燕塞湖景區
第二節旅遊服務
一、旅遊交通
二、住宿
三、飯店、冷飲攤點
四、旅遊商品
五、導遊
第三節旅遊管理
一、機構
二、旅遊行業管理
三、景區管理
四、旅遊效益
第六章交通·郵電
第一節鐵路
一、鐵路設施
二、運力
三、運輸
四、鐵路機構
第二節公路
一、公路線路
二、橋涵
三、運輸
四、公路運輸管理
第三節民航
一、機場
二、航線
三、運價
第四節水路
一、海港
二、運輸
三、導航與救險
第五節管道
一、線路
二、集輸站
第六節郵電
一、機構
二、網路、設施
三、郵電業務
第七章城市建設
第一節城市規劃
一、城市佈局
二、總體規劃
第二節市政建設
一、道路
二、橋樑
三、排水防洪
四、園林綠化
五、環境衞生
第三節公用事業
一、城市供水
二、城市照明
第四節房產管理
一、房屋建設
二、私房管理
三、公房管理
第五節城市用地
一、土地使用
二、土地規劃
第六節環境污染與保護
一、環境污染
二、環境治理
第七節管理機構
第八章工業
第一節工業體制
第二節橋樑工業
一、山海關橋樑工廠沿革
二、職工隊伍
三、設備
四、生產
五、效益
第三節船舶工業
一、山海關船廠基本建設
二、職工隊伍
三、設備
四、生產
五、效益
第四節機械工業
一、機牀
二、起重機械
四、汽車配件
第五節建材工業
一、磚
二、水泥製品
三、纖維板
四、石料
第六節食品加工工業
一、飲料
二、白酒
三、啤酒
四、罐頭
五、糕點、調味品、豆製品加工
六、糧油加工
七、肉食加工
第七節輕紡工業
一、印刷
二、制鏡及工藝美術
三、服裝、針織、化纖
四、製鞋
五、燈泡
第八節化學工業
一、農藥
二、油灰、塗料
三、塑料製品
第九節五金製品工業
一、鍛壓件
二、鋸條
三、燈頭
四、標準件
五、制桶
六、搪瓷製品
第十節管理
一、企業管理
二、管理體制改革
第九章農業
第一節生產關係變革
一、封建土地制度
二、減租減息
三、土地改革
四、農業合作化
五、人民公社化
第二節種植業
一、作物
二、栽培技術
三、農作物保護
四、農田建設
五、農業機具
第三節蔬菜
一、種植品種
二、蔬菜分佈
三、栽培技術
四、蔬菜貯存
第四節林果業
一、林業
二、果樹
三、管理
第五節水產業
一、水產品種
二、捕撈
三、養殖
四、管理
第六節飼養業
一、畜類飼養
二、家禽飼養
三、畜禽疫情
第七節農田水利
一、水利設施
二、管理
第八節鄉鎮企業
一、農業企業
二、工業企業
三、建築企業
四、商業飲食服務
五、交通運輸業
第十章商業
第一節經營體制
一、私營商業
二、外商
三、國營商業
四、公私合營
五、集體商業
六、體制改革
第二節商品市場
一、商業街
二、集市
第三節商品流通
一、商品購進
二、商品銷售
三、倉儲
第四節飲食服務業
一、飲食業
二、服務業
第五節商業管理
一、機構
二、管理
第十一章財政·税務·金融
第一節財政
一、機構
二、體制
三、財政收入
四、財政支出
六、財政管理
七、公債
第二節税務
一、機構
二、税制
三、税收
四、税收管理
第三節金融
一、機構
二、貨幣與流通
三、存款與貸款
四、人民保險
第十二章經濟綜合管理
第一節計劃管理
一、機構
二、管理
第二節統計管理
一、機構
二、管理
第三節審計管理
一、機構
二、管理
第四節物資管理
一、機構
二、管理
第五節物價管理
一、機構
二、價格調整
三、物價變化
第六節標準計量管理
一、機構
二、計量制變革
三、計量器具發展
四、管理
一、機構
二、市場管理
三、企業登記
四、商標管理
五、經濟合同
第八節勞動管理
一、機構
二、管理
第十三章政黨羣團
第一節中國共產黨
一、組織建立與發展
二、組織機構
三、黨員
四、黨員代表大會
五、宣傳工作
六、統一戰線工作
七、紀律檢查
八、區委重大決策
九、重大政治運動
第二節中國國民黨
一、組織沿革
二、主要活動
第三節民主黨派
第四節羣眾團體
一、工會
二、共產主義青年團
三、婦女聯合會
四、工商業聯合會
第十四章人大·政府·政協
第一節人民代表大會
一、人民代表的選舉
二、各界人民代表會議
三、歷界人民代表大會
四、區人大常務委員會
五、主要工作和活動
第二節政府
一、政府機構
二、基層組織機構
三、人民羣眾來信來訪
四、人民政府政績輯要
第三節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一、政協委員的產生
二、歷屆政協委員會議
三、政協常務委員會
四、主要工作和活動
第十五章人事·民政
第一節人事
一、幹部來源
二、幹部編制
三、幹部管理
四、幹部工資福利
第二節民政
一、民政機構
二、優撫
三、社會救濟
四、社會福利
五、軍供站
六、婚姻登記
七、殯葬管理
八、收容遣送
九、基層政權建設
第十六章公安·司法
第一節公安
一、機構
二、治安管理
三、預防和打擊刑事犯罪
四、户政管理
五、交通、消防管理
六、獄所
第二節檢察
一、機構
二、刑事檢察
三、經濟檢察
四、法紀檢察
五、監所檢察
第三節審判
一、機構
二、審判制度
三、刑事審判
四、民事審判
五、經濟審判
六、審判監督
第四節司法行政
一、機構
二、法制宣傳
三、民事調解
四、律師與公證
五、勞動教養
第十七章教育·科技
第一節教育
一、衞學、社學、書院、塾館
二、幼兒教育
三、小學教育
四、中學教育
五、職業技術教育
六、成人教育
七、特殊教育
八、勤工儉學
九、教育管理
第二節科學技術
一、機構
二、科技隊伍
三、科普活動、科技情報
四、科技成果
第十八章文化·衞生·體育
第一節文化
一、文化機構
二、文學藝術
三、羣眾文化
四、史志編纂
五、廣播、電影、電視
六、圖書、檔案
第二節文物
一、古遺址
二、出土文物
三、寺觀、祠廟
四、碑碣、摩崖
五、紀念地
六、文物保護
第三節衞生
一、衞生防疫
二、醫療
三、婦幼保健
四、藥政管理
五、醫療隊伍、設施
七、療養、休養機構
第四節體育
一、機構、設施
二、學校體育
三、羣眾體育
四、競賽活動
第十九章民情習俗
第一節人民生活
一、農民生活
二、城市居民生活
第二節習俗
一、衣食居用
二、婚嫁
三、喪葬
四、節日習俗
五、禮節稱謂
六、生育與乳名
七、迷信與禁忌
八、良風美德
第三節方言、諺語、歇後語
一、方言
二、諺語
三、歇後語
第四節宗教
一、佛教
二、伊斯蘭教
三、天主教
四、基督教
五、道教
第二十章人物
第一節人物傳略
徐達
劉江
鄭己
蕭顯
詹榮
戚繼光
孫承宗
朱梅
吳三桂
程啓運
田耕可
李鐵林
李桂林
段曰禮
王盡美
楊寶昆
安德馨
田中玉
阮務德
王樹滋
海慶龍
方璜
朱萬福
馬進祥
張久峯
趙文魁
劉武
萬平鈞
張濟航
郭靖邦
楊春麗
趙連仲
康珍
張春華
餘秉慧
李發啓
張成義
安秉彝
關長海
李煥童
魯懋堂
高立山
趙廷壁
第二節革命烈士英名錄
阮務德
康德昌
張東生
王海富
宋玉和
李廷山
李明玉
關德坤
劉貴
宮錫臣
王滿長
周慶會
李俊英
劉殿文
張福貴
施寶才
姚洪
塗金
李銀
塗榮
張德
王寶祥
任久長
張玉文
張永福
王風銀
李金生
梁忠雲
張起生
梁友金
董玉林
劉長清
錢錫祥
趙承林
張祝華
李忠田
張仲仁
楊保林
王春祥
李佔樹
陳子文
王振明
王樹滋
王秉彝
陳鎔
關濤
趙淮剛
王曉榮
宋鶴
李連照
崔金和
吳振清
喬金山
張永增
曹玉湖
白廣印
解海濤
高樹生
陳克
傅國安
嶽振遠
曹炳森
於明秀
程賀
李繼國
董玉湖
徐立志
丁文仲
陳吉慶
李春華
汪寶祥
第三節名人錄
一、縣團職以上領導幹部名錶
二、高級知識分子名錶
三、受省以上表彰人員名錶
志補
一、重要會議
二、領導人更迭
三、榆關抗戰紀念碑
四、文化、衞生、體育、教育、科技
五、城市建設
六、山海關糧油食品基地配套工程籌建處
七、山海關特別經濟行政區籌建委員會
八、開展雙擁工作,爭創國家級雙擁模範城
附錄
一、文獻
二、地名考
三、碑記
四、舊詩文摘錄
修志始末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