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徽俗話報

鎖定
《安徽俗話報》是中國辛亥革命前安徽省安慶市出版的第1家革命刊物;也是當時在國內有重要影響的白話報刊之一。
中文名
安徽俗話報
語    種
白話文
主管單位
安慶市出版
主辦單位
安慶市
創刊時間
1904年1月
出版週期
半月刊
出版地
蕪湖

安徽俗話報革命刊物

安徽俗話報 安徽俗話報
中國辛亥革命前安徽安慶市出版的第1家革命刊物;也是當時在國內有重要影響的白話報刊之一。1904年1月在安慶創刊,後遷蕪湖出版。半月刊。主編和主要撰稿人陳仲甫(陳獨秀)。與當時安徽地區的革命團體“嶽王會”有密切關係。廣泛報道和評論國內外時事政治,介紹科學文化知識,灌輸近代國家觀念和民主自由的思想,並暗中鼓吹革命。陳獨秀曾以“三愛”筆名在該刊發表了《亡國篇》、《説國家》等大量文章。1904年11月被當地官府勒令停刊。1905年3月復刊。8月出版第21、22期合刊後終刊。每期發行3000冊。歷史背景
開辦《安徽俗話報》
唉!人生在世,糊里糊塗的過去,一項學問也不懂得,一樣事體也不知道,豈不可恥嗎?就是有錢的,天天躺在家裏,陪着嬌妻美妾,吃的珍香百味,好不快活。但是不通時事。若遇有兵荒擾亂的時候,那裏可以避亂,那裏可以謀生,那裏是荒年多盜。那裏是太平無事,這都要打聽的一些真實的消息,才好保得身家性命哩。若説起窮人來,越發要懂得點學問,通達些時事,出外去見人謀事,包管人家也看得起些。卻是因為想學點學問,通些時事,個個人都是要上學攻書?這豈不是一椿難事麼?但是有一樣巧妙的法子就是買幾種報來家看看,也可以學點學問,通些時事,這就算事半功倍了。但是各種日報旬報,雖然出的不少,卻都是深文奧意,滿紙的之、乎、也、者、矣、焉、哉字眼,沒有多讀書的人。那裏能夠看得懂呢?這樣説起來,只有用最淺近最好懂的俗話,寫在紙上,做成一種俗話報,才算是頂好的法子。所以各省做好事的人,可憐他們同鄉不能夠多多識字讀書的,難以學點學問,通些時事,就做出俗話報,給他們的同鄉、親戚、朋友看看。已經出了好幾種,上海有《中國白話報》,紹興有《紹興白話報》,寧波有《寧波白話報》,潮州有《潮州白話報》,蘇州有《蘇州白話報》,我都看見過。我就想起我們安徽省,地面着買很大,唸書的人也不見多,還是沒有這種俗話報。

安徽俗話報思路

皖南、皖北老山裏頭,離上海又遠,各種報都看不着,別説是做生意的,做手藝的,就是頂刮刮讀書的秀才,也是一年三百六十天,坐在家裏,沒有報看,好像睡在鼓裏一般,他鄉外府出了倒下-天來的事體,也是不能夠知道的。譬如庚子年,各國的兵,都已經佔了北京城,我們安徽省徽州、潁州的人,還在傳説義和團大得勝戰。那時候若是有了這種俗話報看,也可以得點實在信息,何至於説這樣夢話呢?我因為這個緣故,就約了幾位頂相好的朋友,大家拿出錢來,在我們安徽省,來開辦這種俗話報。

安徽俗話報俗話報

我這種俗話報的主義,是很淺近的,很和平的,大家別要疑心我有什麼奇怪嚇人的議論。我開辦這報。是有兩個主義,索性老老實實的説出來,好叫大家放心。第一是要把各處的事體,説給我們安徽人聽聽,免得大家躲在鼓裏,外邊事體一件都不知道。況且東三省的事,一天緊似一天,若有什麼好歹的消息,就可以登在這報上,告訴大家,大家也好有個防備。,我們做報的人,就算是大家打聽信息的人,這話不好嗎?第二是要把各項淺近的學問,用通行的俗話演出來,好教我們安徽人無錢多讀書的,看了這俗話報,也可以長點見識。我這兩種主義,想大家都是喜歡的,大家只管放心來買看看。

安徽俗話報好處

不是我自己誇口的話,這報的好處,一是門類分得多,各項人看着都有益處。二是做報的都是安徽人,所説的話,大家可以懂得。三是價錢便宜,窮人也可以買得起。還有多少好處,一時也説不盡。讀書的人看了,可以長多少見識,而且本省、外省、本國、外國的事體,沒有一樣不知道,這真算得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了。教書的人看了,也可以學些教書的巧妙法子。種田的看了,也可以知道各處年成好歹。做手藝的看了,也可以學些新鮮手藝。做生意的看了,也可以曉得各處的行情。做官的看了,也可以明白各地的利弊。當兵的看了,也可以知道各處的虛實。女人、孩子們看了,也可以多認些字!學點文法,還看些有趣的小説。學些好聽的歌兒。就是有錢的人,一件事都不想做,躺在鴉片煙燈上,拿一本這俗話報,看看裏邊的小説、戲曲和各樣笑話兒,也着實可以消遣。做小生意的人,為了衣食兒女,白天裏東奔西走,忙了一天,晚上間空的時候,買一本這俗話報看看,倒也開心,比到那廟裏聽書,煙館裏吃煙,要好得多了。我説的這些好處,大家如若不相信,再請看看後頭的章程,便可知道詳細了。

安徽俗話報章程

一,這報的主義,是要用頂淺俗的話説,告訴我們安徽人,教大家好通達學問,明白時事,並不是説些無味的白話,大家別要當作怪物,也別要當作兒戲,才不負做報人的苦心。
一,報裏面的文章共分十三門:
第一門論説。是就着眼面前的事體和道理,講給大家聽聽。
第二門要緊的新聞。無論是本國的、外國的,凡是有了要緊的信息,都要照實登出。
第三門本省的新聞。凡是安徽地方的治亂工藝的盛衰、年成的好歹、學堂的光景以及各種奇怪的案情,都打聽得清清楚楚,告訴大家。
第四門歷史。是把從古到今的國政民情,聖賢豪傑,細細説來給大家做個榜樣,比那《三國演義》、《説唐》、《説宋》還要有趣。
第五門地理。凡是本省的、外省的、本國的、外國的山川城鎮、風俗物產,都要樣樣寫出,但不是什麼看墳山、謀風水的地理,大家別要認錯了。
第六門教育。這門又分為二類,一是讀書的法子,好教窮寒人家婦女孩子們,不要花錢從先生,也能夠讀書識字,通點文法。一是教書的法子,好教做先生的用些巧妙的法子,不至誤人子弟。
第七門實業。無論農、工、商、賈,凡有新鮮巧妙的法子,學會了就可發財的,都要明明白白告訴大家。
第八門小説。無非説些人情世故、佳人才子、英雄好漢。大家請看,包管比《水滸》、《紅樓》、《西廂》、《封神》、《七俠五義》、《再生緣》、《天雨花》,還要有趣些哩。
第九門詩詞。找些有趣的詩歌詞曲,大家看得高興起來,拿着琵琶弦子唱唱,到比十杯酒、麻城歌、鮮花調、梳妝枱好聽多了。
第十門閒談。無論古時的、現代的、本國的、外國的,凡是奇怪的事,好笑的事,隨便寫出幾條,大家閒來無事看看,到也開心哩。
第十一門行情。我們徽班的生意,在長江一帶要算頂大了。我要將本省、外省、本國、外國各種的行情,打聽清楚,告第十二門要件。凡是各種的緊要章程、條約、奏摺、告示、書信、遊記,都要用俗話寫出。
第十三門來文。

安徽俗話報辦報宗旨

若是列位看報的做了俗話的文章送來,本報也可以選些好的登出。
一,這報每月出兩本,到了初一、十五就可出報,風雨無阻。
一,每本二十頁,若是列位看報的,説我俗話做得好,日後再加幾頁,或每月多出一本也可以的。
一,每本定價,零賣每本大錢五十文,全年二十四本——大錢一千文,半年五百文。本省郵費在內,外省全年另加郵費洋二角。
一,如有人願作代派處的,至十份以外,概提二成酬勞,但要先付報費,然後寄報。
一,本報的本錢,全靠各處同鄉捐助,如有關心鄉誼的官紳,捐錢幫助本報,凡捐數過洋五元的,敬送本報一年,並將捐助諸公姓氏寫在報後,作為收據。
一,各項紳商的告白,都可以代登,收價格外便宜,臨時而議。
一,時勢逼迫,急於出報,所以章程門類都訂得不很完全,以後還望各位同鄉常常指教。
原載《安徽俗話報》第1期
署名:三愛(陳獨秀

安徽俗話報期刊簡介

《安徽俗話報》,陳獨秀創辦,於1904年3月31日(農曆2月15日)在蕪湖發刊,是一份三十二開的半月刊,每期四十頁,農曆每月初一、十五出版。至1905年8月15日,共出二十二期。該刊具有較強烈的愛國、反封建色彩,文字極為通俗,陳獨秀在主持該刊工作的同時,以“三愛”等筆名,為該刊撰寫了大量文章。

安徽俗話報文化傳統

《開辦<安徽俗話報>的緣故》(陳獨秀):
讀書的人看了,可以長多少見識,而且本省、外省、本國、外國的事體,沒有一樣不知道,這算得“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了;教書的人看了,可以學些教書的巧妙法子;種田的看了,也可以知道各處年成好歹;做手藝的看了,也可以學些新鮮手藝;做生意的看了,也可以曉得各處的行情;做官的看了,也可以明白各處的利弊;當兵的看了,也可以知道各處的虛實;女人、孩子們看了,也可以多認識些字,學點文法,還看些有趣的小説,學些好聽的歌兒;就是有錢的人,一件事都不想做,躺在鴉片煙燈上,拿一本這俗話報,看看裏邊的小説、戲曲和各種笑話兒,也着實可以消遣;做小生意的人,為了衣食兒女,白日裏東奔西走,忙了一天,晚上空閒的時候,買一本這俗話報看看,倒也開心,比那廟裏聽書、煙館裏吃煙,要好得多了。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