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卜算子·詠柳

鎖定
《卜算子·詠柳》是清朝詞人納蘭性德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上片側重描畫弱柳之形,但已是含情脈脈。下片側重寫其神韻,結處用蘇小之典,更加迷離深婉,耐人尋味。這首詞用筆空靈清麗,雖刻畫,但不傷其神理,誠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斯是妙絕。
作品名稱
卜算子·詠柳
作    者
納蘭性德
創作年代
清代
作品出處
納蘭詞
文學體裁

卜算子·詠柳作品原文

卜算子·詠柳
嬌軟不勝垂,瘦怯那禁舞。多事年年二月風,翦出鵝黃縷。
一種可憐生,落日和煙雨。蘇小門前長短條,即漸迷行處。 [1] 

卜算子·詠柳註釋譯文

卜算子·詠柳詞句註釋

卜算子:詞牌名,又名“百尺樓”“眉峯碧”“楚天遙”,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兩仄韻。
⑵嬌軟:柔美,輕柔。
⑶瘦怯(qiè):猶瘦弱。
⑷多事:做沒必要做的事。
⑸可憐生:猶可憐。生,無義。
⑹蘇小:即蘇小小。蘇小小有二,且都為錢塘名妓。一為南朝齊人。《樂府寺集·雜歌謠辭三·<蘇小小歌>序》:“《樂府廣題》曰:‘蘇小小,錢塘名娼也。蓋南齊時人。’”一為南宋人。清趙翼《垓餘叢考·兩蘇小小》:“南宋有蘇小小,亦錢塘人。其姊為太學生生趙不敏所眷,不敏命其弟娶其妹名小小者。見《武林舊事》。”唐白居易《杭州春望》:“濤聲夜入伍員廟,柳色春藏蘇小家。” [2] 

卜算子·詠柳白話譯文

新柳的形態嬌柔瘦弱,柔嫩的柳絲像嬌弱的女子一樣無力垂下,怎麼能經受住春風的舞動。二月的春風年年多事,將柳枝吹成鵝黃的顏色。
同樣是垂柳,在夕陽西下的岸邊,朦朦朧朧的煙雨中卻更加憐愛。錢塘蘇小的門前那青翠的柳蔭,枝繁葉茂,迷離朦朧,讓人浮想聯翩。

卜算子·詠柳創作背景

納蘭性德於康熙十四年(1675)時娶兩廣總督、兵部尚書、都察院右副御史盧興祖之女盧氏為妻,二人性格相投,伉儷情深。不幸三年後盧氏便因病猝逝,因而其詞集中有不少傷感的悼亡之作。這首詞便是作於康熙十七年(1678)之後。 [3] 

卜算子·詠柳作品鑑賞

卜算子·詠柳整體賞析

初春,埋在古柳枯乾中的夢甦醒過來,伸出“嬌軟不勝垂”之柳枝。嬌軟就是柔美姣好,輕飄。柳枝嬌嫩柔美,垂下樹,擔心瘦瘦的身軀是否能夠禁得春風,禁得垂落彎折,“瘦怯那禁舞”,如此瘦弱又怎受得那涼風突如其來的隨心所舞?
那二月之風卻偏偏年年多事,“剪出鵝黃縷”。唐賀知章《詠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明楊維楨《楊柳詞》“楊柳董家橋,鵝黃萬萬條。”看似不禁垂舞之嫩條也是拜二月春風所賜,才得以如煙似霧的鵝黃一春。
蘇小,歷史上有兩位,一位為南朝齊時錢塘名妓,另一位也是錢塘名妓,不過是南宋時的。所以,似乎蘇小小的形象本身就是一個夢。她(南齊時的蘇小小)很重感情,寫過一首《同心歌》:“妾乘油壁車,郎跨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傳説她曾邂逅一位窮困書生,贈銀百兩,助其奔逐前途,博得功名。但是,這個書生一去未歸,從此杳無音信。由於她不願降低人格,做姬做妾,卑微地順從所謂“女人的命運”,而是選擇了高傲地抗拒命運,把自己的美色呈之街市,蔑視着精麗的高牆,她不守所謂的“貞節”只守美,直讓一個男性的世界圍着她無常的喜怒而旋轉。最後,重病即將奪走她的生命,她卻恬然適然,覺得死於青春華年,倒可給世界留下一個最美的形象。恐怕死神在她十九歲時來訪,實乃是上天對她的美的成全。
小小門前之柳亦是風流得盡,長枝短條隨風搖,“即漸迷行處”,要説柳色迷人,搖搖曳曳掩了行人前路,大有可通之處,恐怕行人更願意迷醉在西風夕陽之下。然而,若要在使一女子躲藏在疏枝稀柳中,可謂是掩耳盜鈴罷。事實上蘇小小就曾經被人認為藏於柳色中。蘇小本不是變色之龍,所以,可説蘇小本是柳。一個如春柳一樣的女子,“嬌軟”“瘦怯”“可憐”美麗,卻年年二月風剪。
上片側重描畫弱柳之形,但已是含情脈脈。下片側重寫其神韻,結處用蘇小之典,更加迷離深婉,耐人尋味。本篇雖題作“詠柳”(一作“新柳”),可實際上作者別有寄託。有人以為是用象徵的手法,借詠柳來寫一個年方及笄的歌女,可備此一説。 [2] 

卜算子·詠柳名家點評

湖南省古代文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友勝《西風吹夢》:“詠物詞狀物貴在不即不離、遺貌取神,神形兼備,納蘭此詞庶幾近之。” [4] 

卜算子·詠柳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正黃旗人,清朝政治人物、詞人、學者。權臣明珠之子。納蘭氏,字容若,號飲水、楞伽山人。室名通志堂、淥水亭、珊瑚閣、鴛鴦館、繡佛齋。原名納蘭成德,為避當時太子“保成”的名諱,改名納蘭性德。一年後,太子改名為胤礽,於是改回成德。順治十一年生,死於康熙二十四年,年僅三十一歲。1676年(康熙十五年)進士,選授三等侍衞,尋晉為一等。著有《通志堂集》,詞作先有《側帽》一集,後增補為《飲水詞》,後人彙輯本則稱《納蘭詞》,今存三百五十首左右。又與顧貞觀合輯《今詞初集》一選,為清初文人詞選中著名之本。納蘭性德性情穎敏,多愁善感,不類貴族子弟。詞風真摯自然而多悽惻哀豔,悼亡之作尤稱絕調。向有滿洲詞人第一之譽,為清詞大家之一。 [3] 
參考資料
  • 1.    王旡咎.四部精粹 (下集) 集部:經緯教育聯合出版部,1936年12月:1204
  • 2.    (清)納蘭性德著;聶小晴編著.納蘭詞全編箋註典評: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05:190-191
  • 3.    肖辰.當時只道是尋常 納蘭容若詞傳:哈爾濱出版社,2013.07:260-268
  • 4.    王友勝 李躍忠 李紅淵.西風吹夢:嶽麓書社,2002年01月: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