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人造風景

鎖定
人造風景,由加拿大導演Jennifer Baichwal拍攝的紀錄片。一個個環境容載量不堪重負的發展中國家為發展而付出的巨大代價。如果這個國家最後終於強大,我們應銘記今天它的三個主體構成:國家、企業和個人,在不同程度上的大力付出。
中文名
人造風景
外文名
Manufactured Landscapes
類    型
記錄
製片地區
加拿大
拍攝日期
 2006
拍攝地點
加拿大
導    演
Jennifer Baichwal
片    長
90 分鐘
對白語言
 英語
主要獎項
2006年多倫多影評人協會獎(TFCA Award) 最佳紀錄片
2006年多倫多影評人協會獎(TFCA Award) Best Canadian Film
IMDB評分
7.6/10 (103 votes)
主 演
Edward Burtynsky ... Himself

人造風景劇情簡介

一個長達五分多鐘,在福建省一個超大型的工廠內拍攝的移動鏡頭,揭開了 Jennifer Baichwal的紀錄片《人造風景》(Manufactured Landscapes)的一系列動人心魄的景觀。她跟隨以拍攝工業風景著名的攝影師Edward Burtynsky,深入到中國福建的工廠區和回收工業垃圾的鄉村工場、四川境內的三峽大壩、天津的煤礦基地、上海的貧富懸殊的社會環境,還有孟加拉國的拆船廠,在紀錄Burtynski的工作的同時,發展出另一條交織着強烈的同情與批判並存的敍事線索。
上月在倫敦蛇形畫廊的書店看到Burtynski的新書《中國》,在強大的影像力量的衝擊之下,我的內心升騰着一種難以名狀的痛楚。這個外國人紀錄了我們最難以忘懷的歷史時刻,一個領土廣闊、人口超載的國家,因謀求發展而付出的巨大代價。如果這個國家最後終於強大,我們應銘記今天它的每個家庭、每個個人在財產和心理上的雙重付出。家園的夢不會因電影中的消極片段而崩潰,而會讓我們以無畏的勇氣迎來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明天。

人造風景不真畫面

圖1人造風景 圖1人造風景
人造風景一:圖1這張照片看起來應該出現在《國家地理》上,但其實這只是個用到處可見的材料做出來的模型。
藝術家 Matthew Albanese 喜歡用各種各樣常見的材料來搞他的藝術創作,從水泥瓦漿到肉桂到鋼絲絨,然後用精湛的攝影技巧來呈現這一刻。上面這張龍捲風就是他用鋼絲絨做的 [1] 
一般這樣的模型都不會超過 1 米高,然後得要有特定的角度才能拍出以假亂真的效果來。Albanese 先生今年 26 歲,做這樣的模型已經兩年,到現在為止已經賣出了 7 個模型,每一個至少 600 英鎊
圖2人造風景 圖2人造風景
人造風景二:這看上去火山,其實是用水泥漿、棉花和熒光墨水做的(如圖2)。
最早開始做這個工作,是有一次他把一瓶辣椒粉打破了,然後在清潔的同時他開始做白日夢。
“我想象這是一大片紅色的陰蔽,然後我想起了火星,那個異國情調的、只存在於我想象中的地方。”
然後他奔出去,買了 5 公斤的特級辣椒粉,就開始了第一次創作——辣椒火星。
從那時候開始,Matthew Albanese 製作過火山、北極光、龍捲風等等系列模型。他最得意的是花了一個月時間,用白糖結晶來模擬北極世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