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的人權狀況

鎖定
《中國的人權狀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的白皮書,首次發佈於1991年11月1日。
該書闡述了中國關於人權問題的基本立場和基本政策,以大量的事實介紹了新中國建立後中國人權狀況發生的根本變化,有助於國際社會正確地瞭解中國的人權狀況。 [2] 
作品名稱
中國的人權狀況
作    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發佈時間
1991年11月1日
類    別
白皮書
字    數
45000

中國的人權狀況內容簡介

白皮書闡述了中國關於人權問題的基本立場和基本政策,以大量的事實介紹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中國人權狀況發生的根本變化,以有助於國際社會正確地瞭解中國的人權狀況。白皮書包括前言和生存權是中國人民長期爭取的首要人權,中國人民獲得了廣泛的政治權利,公民享有經濟、文化和社會權利,中國司法中的人權保障等十個部分。 [2] 

中國的人權狀況作品目錄

前言
一、生存權是中國人民長期爭取的首要人權
二、中國人民獲得了廣泛的政治權利
三、公民享有經濟、文化和社會權利
四、中國司法中的人權保障
五、勞動權利的保障
六、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
七、少數民族的權利保障
八、計劃生育與人權保護
九、殘疾人的人權保障
十、積極參與國際人權活動 [3] 

中國的人權狀況創作背景

舊中國長期處於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壓迫之下,廣大人民羣眾沒有人權可言。深受其苦的中國人民,一百多年來,一直把推翻“三座大山”的壓迫,爭得人權作為自己的目標,為此前赴後繼,不惜流血犧牲,進行了長期的艱苦卓絕的鬥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的人權狀況得到了根本的改變。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十分珍惜這一來之不易的勝利成果,為維護人權和不斷改善人權狀況不遺餘力,並取得了顯著成績。世界上真正瞭解中國情況和不存偏見的人士,對此都給予充分肯定和公正評價。
人權已成為國際社會普遍關心的重大問題之一。聯合國通過的有關人權的宣言和一些公約,受到許多國家的擁護和尊重。但是,人權狀況的發展受到各國曆史、社會、經濟、文化等條件的制約,是一個歷史的發展過程。由於各國的歷史背景、社會制度、文化傳統、經濟發展的狀況有巨大差異,因而對人權的認識往往並不一致,對人權的實施也各有不同。對於聯合國通過的一些公約,各國基於本國的情況,態度也不盡一致。人權問題雖然有其國際性的一面,但主要是一個國家主權範圍內的問題。
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在維護和發展人權的實踐中,也曾發生過種種挫折。現在,雖然在維護和促進人權上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還存在許多有待完善的地方。繼續促進人權的發展,努力達到中國社會主義所要求的實現充分人權的崇高目標,仍然是中國人民和政府的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
因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中國的人權狀況》,將中國有關人權的基本立場和實踐扼要地作一介紹,以有助於國際社會正確地瞭解中國的人權狀況。 [3] 

中國的人權狀況作品思想

白皮書指出,舊中國長期處於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壓迫之下,廣大人民羣眾沒有人權可言。深受其苦的中國人民,一百多年來,一直把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這“三座大山”的壓迫,爭得人權作為自己的目標,併為此進行了長期艱苦卓絕的鬥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的人權狀況得到了根本的改變。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十分珍惜這一來之不易的勝利成果,為維護人權和不斷改善人權狀況不遺餘力,取得了顯著成績。
白皮書指出,人權問題雖然有其國際性的一面,但主要是一個國家主權範圍內的問題。由於各國的歷史背景、社會制度、文化傳統、經濟發展的狀況有巨大差異,因而對人權的看法往往並不一致,對人權的實施也各有不同。觀察一個國家的人權狀況,不能割斷該國的歷史,不能脱離該國的國情;衡量一個國家的人權狀況,不能按一個模式或某個國家和區域的情況來套。
白皮書指出,中國人民從自己的歷史和國情出發,根據長時期實踐的經驗,對人權問題形成了自己的觀點,並制定了相應的法律和政策。中國的人權有三個顯著特點:一是廣泛性。享受人權的主體不是少數人,而是全體中國公民。享受人權的範圍不僅包括生存權、人身權和政治權利,而且包括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權利。國家不僅十分注重保障個人人權,而且注重維護集體人權。二是公平性。中國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各項公民權利不受金錢和財產狀況以及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居住期限的限制,為全社會的公民平等地享有。三是真實性。國家為人權的實現,從制度上、法律上、物質上給予保障。白皮書説,中國雖然在維護和促進人權上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還存在許多有待完善的地方。繼續促進人權的發展,努力達到中國社會主義所要求的實現充分人權的崇高目標,仍然是中國人民和政府的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
白皮書強調指出,生存權是中國人民長期爭取的首要人權。沒有生存權,其他一切人權均無從談起。危害中國人民生存的,首先是帝國主義的侵略。從1840年到1949年的1100年間,英、法、日、美、俄等帝國主義列強先後對中國發動過大小數百次侵略戰爭,被殺害的中國人民數以千萬計。帝國主義強迫中國簽訂了1100多個不平等條約,掠去“戰爭賠款”和其他款項達白銀1000億兩。他們在中國實行殖民統治,使中國人民備受凌辱。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實現了人民夢寐以求的國家獨立和統一。中國人民的生命安全從此獲得了根本保障。在此基礎上,社會主義中國又依靠自己的力量以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世界22%的人口,基本解決了長期陷於飢寒交迫困境的中國人民的温飽問題,從而也基本解決了中國人民的生存權問題。這是中國人民和中國政府在爭取和維護人權方面取得的歷史性的成就.
白皮書指出,近百年來,中國人民在爭取生存權的同時,為爭取民主權利進行了可歌可泣的鬥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全國人民獲得了真正的民主權利。中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當家作主,這是中國民主政治的實質。憲法還規定,中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使舊中國處於社會最低層的勞動人民獲得國家主人翁的地位和法定的民主權利。為了保障人民行使管理國家的權利,中國根據自己的國情,採取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由民主選舉產生。中國選舉制度最顯著的特點是,選舉不受金錢的操縱,代表當選與否,不是靠吹噓、許願,而是看其對國家對社會實際貢獻的大小、為人民服務的態度和與人民羣眾的聯繫如何。因此,當選代表具有廣泛性,代表着各階層各行各業的廣大人民。實行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體現人民民主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它保障各社會階層、各人民團體和各界愛國人士都能在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中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發揮作用。中國十分重視基層民主建設,以保障公民能直接行使公民政治權利。中國憲法規定了廣泛的公民政治權利。中國十分注重健全法制,頒佈和實施了憲法、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通則、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等一系列重要法律。1979年至1990年,全國人大、國務院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等地方人大制定的法律、法規、規章中,有關人權立法的,約有1000多件。
白皮書指出,中國主張的人權,不只是生存權和公民政治權利,而且包括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權利。中國政府重視維護和實現國家、民族和個人的經濟、文化、社會和政治的發展權。社會主義中國消滅了人剝削人的制度,從而在歷史上第一次使全體勞動者獲得在經濟上平等發展的權利。中國實行以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為主的分配製度,同時允許和支持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先富幫後富,達到共同富裕。這使中國在經濟還不甚發達的情況下讓11億多人民的生活得到了保障,並避免了因兩極分化而使社會陷入對抗。中國是世界上分配差距最小的國家之一。隨着國民經濟的發展,中國人民的整體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這種速度,不僅是舊中國所根本不可比擬的,而且在國際社會中也居於前列。憲法規定了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政府採取各種措施解決了就業問題。1985年以來,城鎮待業人員待業率一直保持在百分之二點五左右,同世界各國相比是低的。中國憲法明確規定保護公共財產和公民合法財產。
白皮書還介紹了中國公民在受教育、進行科學研究和文化藝術創作、知識產權的保護、生命健康等方面享有的權利和中國政府為保障這些權利所進行的工作,介紹了中國老年人、婦女、兒童和青少年權利受到特殊保護的情況。
白皮書介紹中國重視司法中的人權保障時指出,在公安、司法工作的各個環節以及司法程序上,中國法律為切實維護和保障人權,作了明確的嚴格的規定。白皮書着重介紹了在辦理刑事案件的司法程序上,從拘留和逮捕、搜查取證,到起訴和審判,以及在監禁勞改、勞動教養等環節中,中國司法是如何維護當事者的合法權利的。白皮書説,由於中國公安、司法機關在依法維護和保障公民的權利和自由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所以,中國長期以來一直是世界上刑事案件發案率和犯罪率最低的國家之一。1990年,中國的發案率和犯罪率,分別為千分之二和千分之零點六。這與西方有的發達國家發案率和犯罪率分別為千分之六十和千分之二十相比,要低得多。
白皮書還分別具體介紹了中國公民勞動權利的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少數民族的權利保障、計劃生育與人權保障、殘疾人的人權保障等方面的情況。
白皮書在介紹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人權活動時指出,中國承認和尊重聯合國憲章保護和促進人權的宗旨與原則,讚賞和支持聯合國普遍促進人權和基本自由的努力,並積極參與聯合國人權領域的活動。中國主張相互尊重國家主權,優先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中國一貫主持正義,在捍衞第三世界國家的民族自決權和制止大規模侵犯人權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中國堅決反對任何國家利用人權問題推行自己的價值觀念、意識形態、政治標準和發展模式,藉口人權問題干涉別國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內政。中國一貫認為,人權問題本質上屬於一國內部管轄的問題,尊重國家主權和不干涉內政是公認的國際法準則,適用於國際關係的一切領域,自然也適用於人權問題。那種認為不干涉內政原則不適用於人權問題的主張,實際上是要求主權國家在人權問題上放棄國家主權,這是違反國際法的。白皮書強調指出,利用人權問題去達到強迫別國接受其意識形態的政治目的,這已經不是什麼人權問題,而是干涉別國內政的強權政治的表現。國際人權活動中這種不正常的現象,應予以消除和糾正。
白皮書説,中國主張在相互理解、求同存異的基礎上加強人權領域內的國際合作。但任何國家實現和維護人權的道路,都不能脱離該國的具體國情,並需由主權國家通過國內立法對人權制度予以確認和保護。中國一貫認為,對於危及世界和平與安全的行為,諸如由殖民主義、種族主義和外國侵略、佔領造成的粗暴侵犯人權的行為,以及種族隔離、種族歧視、滅絕種族、販賣奴隸、國際恐怖組織侵犯人權的嚴重事件,國際社會都應進行干預和制止,實行人權的國際保護。這是人權領域加強國際合作的重要內容,也是當前人權國際保護活動所面臨的艱鉅任務。
白皮書最後指出,現在,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在繼續,危及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利用人權干涉別國內政和推行強權外交,阻礙了人權和基本自由的實現。面對這樣的國際形勢,中國願同國際社會一道,為建立一個公正、合理的國際關係新秩序,實現聯合國維護和促進人權與基本自由的宗旨,繼續作出不懈的努力。 [2] 

中國的人權狀況作品評價

香港《大公報》:白皮書全面闡述了中國政府關於人權問題的基本立場和政策,表明中國是願意在人權領域內促進國際合作的。四十多年來中國第一部人權白皮書的發表,具有重大和深遠的意義。
香港《文匯報》:《中國的人權狀況》白皮書是團結世界大多數國家真正維護人權、維護國家統一、獨立主權的宣言書。中國維護了國家主權,杜絕百年前外國列強入侵、殺人放火、扼殺中國民族工業、大規模踐踏人權的現象,保證了人民的政治權、生存權、發展權、經濟文化權;建立了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最廣泛地調動人民參政。這都是中國在發展人權方面的成就。中國不遺餘力地改善人權狀況方面的成績,是誰也抹煞不了的。
香港《商報》:白皮書的發表是對西方國家關於中國人權問題的疑問的一個直接回應,這本身就反映出了中國決心堅持改革開放,與世界各國包括西方國家在內保持良好發展關係的真誠願望。 [4] 
九三學社中央原主席周培源:《中國的人權狀況》白皮書,是一個很有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的重要文獻。它以嚴肅認真的態度向國際社會説明了我國在重視人權、維護公民權利方面所作的巨大努力和已經取得的巨大成績。這必然能起到澄清事實、辨明是非、以正視聽的作用。同時,我們自己也可以從中瞭解我國人權狀況的全貌,受到深刻的教育。 [5] 
民建中央原主席孫起孟: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的《中國的人權狀況》以大量事實無可辯駁地向世人宣告:社會主義帶來了中國人權狀況的根本變化。對於中國人民來説,白皮書是指導和激勵我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通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為繼續促進我國的人權發展而奮鬥的宣言書;對於關心中國人權狀況的朋友來説,白皮書是一面真實可信的明鏡;對於抱有敵意的人來説,白皮書則是一份有分量、講道理的批駁狀。 [6] 
民革中央原主席朱學範:《關於中國的人權狀況》幫助國際社會正確地瞭解中國的人權狀況,這是完全必要的和及時的。特別是面對當前國際上某些敵對勢力藉口所謂中國人權問題,顛倒黑白,對中國進行誣衊攻擊,白皮書的發表,更可以起到澄清輿論、端正視聽的重要作用。任何人,只要不抱偏見,不敵視中國,而是用實事求是的客觀態度來看待這部白皮書,就不難對中國的人權狀況作出正確的判斷,並給予公正的評價。 [7] 
中國農工民主黨原主席盧嘉錫:《中國的人權狀況》是一部關於中國人權狀況的權威文獻。白皮書列舉的大量事實説明,只有社會主義社會才有可能實現真正的人權,只有生活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全國各族人民才享有當家作主的權利。白皮書的發表,是中國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農工民主黨對此表示完全贊同和堅決支持。 [8] 
中國佛教協會原會長趙樸初:《中國的人權狀況》對人權在中國實踐的各個方面提供了大量的事實材料和數字,有助於國內外人士客觀而全面地觀察中國人權的狀況,並得出正確的結論,有力地批駁了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在中國的人權問題上散佈的謊言。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光輝照耀下,中國的佛教事業呈現出令人鼓舞的美好前景。 [9] 
中央宣傳部副部長蔣建國:《中國的人權狀況》白皮書發表是我國人權宣傳和理論研究的重大突破,是中國人權事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為高舉人權旗幟、佔領國際人權道義制高點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1] 

中國的人權狀況後世影響

2021年10月1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京舉辦“紀念《中國的人權狀況》白皮書發表30週年座談會”。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基層單位代表、專家學者等共70餘人參加會議。 [1] 

中國的人權狀況作者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簡稱國務院新聞辦)組建於1991年1月。國務院新聞辦主要職責是推動中國媒體向世界説明中國,包括介紹中國的內外方針政策、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及中國的歷史和中國科技、教育、文化等發展情況。通過指導協調媒體對外報道,召開新聞發佈會,提供書籍資料及影視製品等方式對外介紹中國。協助外國記者在中國的採訪,推動海外媒體客觀、準確地報道中國。廣泛開展與各國政府和新聞媒體的交流、合作。與有關部門合作開展對外交流活動。 [10] 
參考資料
  • 1.    “紀念《中國的人權狀況》白皮書發表30週年座談會”在京召開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1-10-15]
  • 2.    《中國的人權狀況》白皮書發表[N].人民日報,1991-11-02(1).
  • 3.    中國的人權狀況[N].人民日報,1991-11-02(5).
  • 4.    香港報紙發表社論評述《中國的人權狀況》發表人權白皮書意義深遠  中國改善人權狀況的成績不容抹煞   堅決反對利用人權問題干涉別國內政[N].人民日報,1991-11-04(4).
  • 5.    周培源.珍惜人權果實 維護社會主義[N].人民日報,1991-11-22(5).
  • 6.    孫起孟.社會主義根本改變了中國人權狀況[N].人民日報,1991-12-02(5).
  • 7.    朱學範.維護人權 捍衞主權[N].人民日報,1991-12-06(5).
  • 8.    盧嘉錫.理直氣壯地維護人權、捍衞主權[N].人民日報,1991-12-11(5).
  • 9.    趙樸初.中國佛教徒充分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N].人民日報,1992-01-22(5).
  • 10.    本辦介紹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引用日期2021-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