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孫起孟

鎖定
孫起孟(1911年3月2日~2010年3月2日),出生於安徽省休寧縣,1929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政治系。1950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 
孫起孟是中國民主建國會和全國工商聯的卓越領導人;第七屆、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民主建國會第七屆、八屆中央委員會名譽主席,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是老一輩民主黨派領導人,為民建的創建和發展做出過卓越的貢獻。
2010年3月2日12時30分,孫起孟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0歲。 [1] 
中文名
孫起孟
性    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安徽省休寧縣
出生日期
1911年3月2日
逝世日期
2010年3月2日
畢業院校
東吳大學

孫起孟人物生平

孫起孟同志1911年3月2日出生於安徽省休寧縣,1918年隨父母遷居蘇州。1929年蘇州東吳大學政治系畢業後,在江蘇省立蘇州女子師範學校任教並任訓育主任。1936年應黃炎培之邀,到上海中華職業學校任教。抗日戰爭爆發後赴重慶,任重慶中華職業教育社四川辦事處主任。抗日戰爭勝利後,他積極投身爭取和平民主的鬥爭,參與籌組創立民主建國會(後更名為中國民主建國會),並擔任常務理事兼秘書處主任,負責日常工作,曾任民建全國會務推進委員會委員、常委,民建總會委員會秘書長等職。1947年被推派為民建駐港代表,建立與中國共產黨以及其他民主黨派的聯繫。1948年5月,他代表民建赴東北解放區,後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委員會副秘書長,參加了新政協的籌備和《共同綱領》的起草工作。新中國成立後,他歷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副秘書長兼人事局局長,中央人民政府人事部副部長,全國編制委員會委員兼副秘書長,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第六辦公廳副主任,國務院第八辦公室副主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全國政協學習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務。他長期擔任中國民主建國會、全國工商聯和中華職業教育社的領導職務,歷任民建第一、二、三屆中央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第四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第四、五、六屆中央委員會主席,第七、八屆中央委員會名譽主席;全國工商聯第三、四屆副主任委員,第五屆副主席;中華職業教育社第六、七屆理事長。
孫起孟同志是第一、二、三、四、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七、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表,第二、三、四、五、六屆全國政協常委。
孫起孟同志遺像(新華社) 孫起孟同志遺像(新華社)
孫起孟同志一生追求真理,熱愛祖國,心繫人民。早在青年時期任教師範學校時,他就積極宣傳進步思想,團結青年學生與國民黨的反動教育政策進行鬥爭。“九·一八”事變後,他因參加愛國進步活動受到國民黨當局的迫害,被迫離職,輾轉貴陽、重慶從事愛國民主運動。1939年夏,他向周恩來同志提出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要求,周恩來同志鼓勵他服從革命需要,並以黨外布爾什維克相勉。此後,他通過多種渠道,積極投身抗日救亡和爭取和平民主、反對獨裁內戰的鬥爭。1942年至1946年,在昆明中華職業教育社任職期間,他不顧自身安危,幫助了不少共產黨員,並掩護共產黨的地下電台,為革命作出了積極貢獻。在長期的民主鬥爭實踐中,他更堅定了跟共產黨走的信念,更自覺地為實現黨的主張而奮鬥。1948年,他積極響應中國共產黨“五一口號”,代表民建赴東北解放區。新中國成立前夕,他起草了民建反駁美國中美關係白皮書的聲明,闡明瞭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走新民主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得到毛澤東同志的高度讚譽。新中國的成立,為他報效祖國開闢了廣闊的天地。1950年1月,他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實現了自己的夙願。他以強烈的愛國熱忱努力工作,積極投身新中國的建設,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了全部精力和智慧。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身處逆境、受到監禁,他仍對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走社會主義道路矢志不渝。1998年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以後,他仍然熱切關注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擁護中共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治國理政的新思想新舉措。他始終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殫精竭慮,竭誠奮鬥,在共同的事業中與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中共中央領導人結下了深厚友誼。
1995年12月16日,胡錦濤同志與孫起孟同志(右一) 1995年12月16日,胡錦濤同志與孫起孟同志(右一)
孫起孟同志是著名的教育家。青年時期,他就抱着教育救國的理想和信念,進入師範學校任教,開始了教書育人的生涯。他是我國職業教育的主要倡導者和實踐者,在昆明中華職業教育社、重慶中華職業教育社四川辦事處工作期間,積極探索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道路。他長期擔任中華職業教育社領導職務,認真研究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主動配合政府有關部門制定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的方針政策。在近半個世紀的職業教育生涯中,他為推動和發展我國的職業教育事業嘔心瀝血,作出突出貢獻。特別是1995年,他從中華職業教育社自身特點出發,倡導並實施温暖工程,把扶助弱勢羣體、促進勞動力就業作為基本任務,堅持“為國分憂、為民效力,急人所急、雪中送炭,燈亮一盞、光灑成片”的指導思想,大力開展職業培訓及捐資助學活動,取得顯著成效,贏得社會各界廣泛讚譽。
2006年,温家寶探望孫起孟同志 2006年,温家寶探望孫起孟同志
孫起孟同志是中國民主建國會和全國工商聯的卓越領導人。他一生致力於民建和工商聯的建設,積極踐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展現了一名參政黨領導人的高貴品質。作為籌建民主建國會的參與者,他堅定不移地擁護中國共產黨的主張,與廣大民建成員一道,積極投身爭取和平民主、反對獨裁內戰的鬥爭。新中國成立初期,他團結帶動工商界人士愛國守法,發展生產,繁榮經濟,支援國家建設,參加反帝愛國和爭取祖國統一的鬥爭。社會主義改造時期,他廣泛宣傳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幫助工商業者認清社會發展規律,推動全行業公私合營,並及時反映他們的意見和要求,協助制定與完善對工商業者的政策,為順利完成社會主義改造付出了辛勞。他在工商界中大力倡導以自願為基礎、以批評和自我批評為基本方法的自我教育,推動成員學習社會主義理論和政策,逐步形成了“聽毛主席的話、跟共產黨走、走社會主義道路”的行動綱領,為民建、工商聯優良傳統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特殊貢獻。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他與民建其他領導人一起,團結帶領民建各級組織和廣大成員,把中國共產黨的方針政策與民建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確定了“堅定不移跟黨走、盡心竭力為四化”的行動綱領,努力發揮民建聯繫經濟界的特色和優勢,積極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貢獻。他十分重視民建自身建設,努力提高民建的參政能力,為民建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領導班子建設傾注了大量心血。1996年12月,為推進民建領導集體的新老交替,他主動辭去主席職務,被推選為名譽主席,贏得了全體民建成員的尊敬和愛戴。
孫起孟同志十分注重我國統一戰線和多黨合作理論的研究。他堅持理論聯繫實際,身體力行,撰寫了大量關於統一戰線、人民政協和民建工作的著述文稿,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回答了許多重大問題,為豐富和發展統一戰線和多黨合作理論作出了重要貢獻。在他的主持下,民建中央於1993年3月向中共中央提出了在憲法中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建議。這一建議得到了中共中央的採納。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寫進了憲法。
孫起孟同志關心少年兒童成長 孫起孟同志關心少年兒童成長
孫起孟同志是傑出的活動家。他曾參加新政協的籌備工作,出任新政協籌備委員會副秘書長,為新政協的勝利召開和新中國的成立積極奔走協調。他還參加了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籌備工作,擔任第一、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為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建立和新中國民主法制建設作出了不懈努力。他曾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多個部門的領導職務,在參加國家政權和參與國家事務管理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80年至1982年,他參與了政協章程的修改工作;作為憲法修改委員會委員,參加了憲法的修改工作。1988年至1998年間,他連任第七、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認真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堅持民主集中制,嚴格依法辦事,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參加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立法、監督、視察、考察和其他工作,參加宣傳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活動,為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十分關心祖國統一大業,堅決擁護“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團結帶領廣大民建成員積極配合做好“反獨促統”工作,身卧病榻仍關注台海局勢,為促進祖國完全統一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1]  [3] 

孫起孟人物逝世

2010年3月2日12時30分,著名的教育家和活動家,中國民主建國會和全國工商聯的卓越領導人,第七屆、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民主建國會第七屆、八屆中央委員會名譽主席,中華職業教育社名譽理事長,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孫起孟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0歲。
孫起孟同志病重期間和逝世後,胡錦濤、江澤民、吳邦國、温家寶、賈慶林、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賀國強等同志,前往醫院看望或通過各種形式對孫起孟同志逝世表示沉痛哀悼並向其親屬表示深切慰問。
胡錦濤與孫起孟親屬握手,表示深切慰問 胡錦濤與孫起孟親屬握手,表示深切慰問
2010年3月9日,孫起孟同志遺體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胡錦濤、吳邦國、温家寶、賈慶林、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賀國強等前往八寶山送別。 [4] 

孫起孟鍾情教育

成長得益於恩師
鄧小平與孫起孟等同志交談 鄧小平與孫起孟等同志交談
具有悠久歷史的江蘇省新蘇師範學校,其前身是蘇州女子師範學校。1991年4月,孫起孟來新蘇師範視察,重新回到了他自己生活征途的第一站,看到這所學校在當年的舊址上已經發生了鉅變,感慨系之。他深情地説:“你們這所學校是我在三十年代工作、學習過幾年的一所學校。在與當時同學共同學習和共同生活中,我獲得了對我一生有益的啓迪和長進,所以我一直對你們懷着深摯的感情。”
孫起孟中學時就讀於離家不遠的蘇州東吳大學第一附屬中學。雖然附中是美國基督教會辦的一所學校,但這所學校有着一批富有愛國主義情感和強烈反帝意識、始終堅持中華民族節操的優秀教師。聽孫起孟回憶説,在這批優秀教師中,有一位姜尚愚先生曾經給他留下了終身難忘的美好回憶。姜先生常年穿一件竹布長衫,總是那麼整潔挺括。他學的專業是數學,不知為什麼沒有教數學,而是教國文。姜先生上國文課,能非常熟練、非常巧妙地把語文教學和思想教育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聽他講解教材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增進了愛我中華的思想感情,同時也逐漸懂得了反對帝國主義的道理。姜先生遇事認真,一絲不苟。他上課總是在鈴響之前就到教室,不論嚴寒酷暑,不論颳風下雨,幾年如一日,從不遲到。他批改全班同學的作業,規定哪天發,準在這天發到同學的手裏,而且對每個人的每篇作業看得都非常細緻。他的筆致是那麼挺秀工整,正如他的形象。孫老説:“我受教於姜老師在半個多世紀之前,但至今不敢怠惰,處理事情也還比較注意時效;追溯根由,這是姜老師給我的終生受用的教益。”
自薦走上教師路
晚年的孫起孟同志 晚年的孫起孟同志
中學畢業後,孫起孟升入東吳大學,側重於學哲學。當時“畢業即失業”是社會的痼疾頑症。他學的專業更增加了就業的困難。畢業前夕,正在他到處求業之際,知道東吳大學一位教授不想再在她已經應聘的蘇女師兼課,孫起孟也顧不得蘇女師開設的那些學科自己教得了教不了,就託這位教授舉薦自己先去帶課,那時他還不到20歲。1930年大學畢業後,孫起孟才正式受聘繼續在蘇女師執教。
為了謀生,從沒有經過師範專業培訓的孫起孟初登教壇,對教育事業還不可能有什麼深刻的認識。但當他任教之後,就以前輩教師為楷模,全身心地投入到為中華振興培養人才的教育事業中。他回憶步入教師生涯的情況時説:記得我到蘇女師最早教的學科如中國文化史、文字學、西洋文化史等,都是我在大學裏從來沒有學過的。然而,我沒有知難而退(何況無路可退),把全部心思精力投入到備課中去,有時是沒日沒夜地苦讀原著,查考資料,雖説是“現學現賣”,畢竟是盡我最大的可能備好課的。
孫起孟接見全國優秀會員芮錫森 孫起孟接見全國優秀會員芮錫森
孫起孟説:我在蘇州女子師範學校教的時間最長的是國文,我在大學裏學的主科是哲學(美國的實用主義哲學)。我沒有學過教育科學,更談不到有什麼教學經驗。但是我有一顆熾熱的心,一顆把學生教好的心。我也曾尋思過,我當教師的條件可以説是很差,為什麼得到學生們那麼大的信任和支持呢?想來想去,我想出了一條,這就是:全心全意地撲在為學生服務的工作上。回想當時的心情,幾乎很少考慮這考慮那,想的全是學生需要什麼,我便努力去做什麼。朱光熙同志(北京師範大學離休幹部)是孫起孟當年的學生。她在向我們介紹半個多世紀前接受孫老師教育的突出感受時説:“孫起孟是教書育人的好老師。在女師三年,孫老師在課上課下潛移默化地使我們懂得了做什麼樣的人,怎麼做人。他無論課上教學、課下輔導,都嚴謹不苟。講課乾淨利落,既無説教也無廢話,提問恰當,學生只感到課時太短,從無厭倦之感。尤為難得的是我們的各種課餘活動,孫老師總是積極參與,態度認真,既嚴肅又和藹,既是老師,又像兄長,半個世紀過去了,學生們仍念念不忘。”
當年的學生、曾任全國婦聯副主席的羅瓊和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的吳全衡向我們介紹説,孫老師除課堂教學外,還要求學生在課外多讀書報雜誌。羅瓊、吳全衡在1985年第一個教師節寫信給孫起孟説:“每當我們回憶征途,您五十多年前的教誨,仍然縈迴在我們的腦際,是您把我們從死讀書、讀死書的圈子引向救國救民、追求革命真理的光明道路。”

孫起孟追憶偉人

新政協籌備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了,中華民族面臨兩種前途、兩種命運抉擇的關鍵時刻。當時34歲的孫起孟懷着滿腔的愛國熱情,與黃炎培、章乃器施復亮胡厥文等愛國的民族工商業者和與其有聯繫的知識分子,在中國共產黨的指引下,高舉愛國主義旗幟,在重慶發起組織民主建國會這一政治組織。1948年9月以後,孫起孟受民建中央委託,與章乃器、施復亮代表民建,由香港赴東北解放區參加籌備新政協工作。
隨着國共北平和談的破裂和南京、上海的相繼解放,新政協的籌備工作迅速提上日程。1949年6月11日,新政協籌備會第一次預備會在香山毛澤東住所舉行,大體議定了新政協籌備會參加單位、人數和人選,新政協大會參加單位和人數等。6月15日,新政協籌備會第二次預備會通過議事日程,完成各項準備工作後,當晚新政協籌備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北平中南海勤政殿開幕。出席會議的有23個單位134人。孫起孟出席了在北平召開新政協籌備會,並出任了新政協籌備委員會副秘書長。
政協一次會議
孫起孟 孫起孟 [2]
“從1949年6月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起,我就是其中的一個工作人員。我親身經歷了人民共和國誕生之前那些激動人心的日子。進入1949年的9月,召開人民政協的鑼鼓敲打得越來越緊密了。9月21日,舉世矚目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中南海懷仁堂隆重開幕。開幕詞是由毛澤東同志作的。這是一篇震撼人心的講話!我記得,當他講到‘我們的民族將再也不是一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們已經站起來了’時,全場掌聲經久不息。雷鳴般的掌聲表露了中國人民對埋葬舊世界,重建新世界的無比高昂情緒。我看見鄰座有幾位年時較高的代表一面流着熱淚,一面使勁地拍掌,我自己也是這樣。”
“9月30日夜,人民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勝利地閉幕了,時間已近晚上9點,全體代表到北京飯店舉行了近800人的盛大宴會以示慶祝。這是一個大場面,毛主席坐在第一餐廳裏,喜氣洋洋。代表們紛紛下位向毛主席敬酒,先是工人、農民、青年代表和勞動模範、戰鬥英雄們向毛主席敬酒;全體青年代表們全部起立敬酒;一杯又一杯,毛主席也就有敬必飲。在宴會進行中間,毛主席叫我去找致公黨主席陳尤金,説是有事要和他談。後來聽説,是關於人事安排的問題。新政協籌備會的第一個重大任務就是人事安排,對此一般都由毛主席、周恩來、劉少奇等中央領導同志出面同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的領導人物直接商談,充分交換意見。特別是恩來同志更是經常地、廣泛地同各方面人士接觸。這件事做得本來已相當妥善,可是聽到陳尤金的一點反映,毛澤東同志還是在百忙中擠出時間與他促膝談心,解決問題。這種赤誠協商的精神和作風確實為後人樹立了值得學習再學習的楷模。”
出席一屆人大
孫起孟手跡 孫起孟手跡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50年的發展史,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不過是一瞬而已。斗轉星移,整整半個世紀過去了,當年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和機關的領導大都先後謝世,而親歷了這一重要歷史時段的孫起孟對於50年前參加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的籌備工作,並擔任第一屆和第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的孫起孟來説,當然留下了不少難忘的記憶……
1954年9月15日,孫起孟出席了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毛澤東同志主持大會並致開幕詞。孫老説:“毛主席的著名論斷 ‘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就是那個開幕詞中講的。”
大會第一天,選舉出了由毛澤東同志等97人組成的主席團;通過了包括制定憲法、制定幾個重要法律、通過政府工作報告、選舉新的國家領導工作人員等項議程。下午,主席團推定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宋慶齡等為主席團常務主席,還決定了包括孫起孟在內的11人為大會副秘書長……
孫老回憶一屆人大常委會中中共黨員與黨外人士的比例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中共黨員與黨外人士的比例相同,79個常委中,40人是中共黨員,39人是黨外的。周恩來同志解釋擬提名人選的情況並作説明時説,名單取得了各民主黨派負責人的同意,在主席團擴大會上提出後在小組會討論。他還説,除了各代表組討論外,各民主黨派自己開會討論也是允許的……
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全國人大的歷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段。當時常委會的領導做了很多創造性的工作。那時人大工作相當活躍,立法、監督和代表視察等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給孫老留下印象較深的就是“人大把統戰工作作為人大常委會的重要工作之一。在一屆人大常委會中,黨外各界和民主人士佔的比例很高。那時,在全國人大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上,始終保持着一種非常民主和融洽的氣氛:代表或常委會委員都能充分發表意見,包括不同的意見和批評意見;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等領導人更是特別重視黨外的人大代表和常委會委員們的意見,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和人民代表大會的作用。”

孫起孟重大提議

提出基本政治制度寫入憲法
孫起孟曾經擔任第七屆、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是在他77歲至87歲的十年間;如此高齡的孫老仍為我國的民主法制建設嘔心瀝血、忘我工作。
孫起孟回憶道:“鑑於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已經成為我國政治體制中的基本制度,並在我國人民政治生活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民建中央領導層考慮向中共中央建議把上述的基本政治制度載入我國憲法。當時我們對於這項憲法修正案的表述並未進行過深入的研究。我記得,此事由我與在人大常委會分管立法的副委員長王漢斌聯繫,請他轉述民建中央的上述意見。後來漢斌同志告訴我,中共中央提出的關於憲法修正案的幾點補充建議已經採納了民建中央的這項建議。在此期間,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的民建中央副主席李崇淮也在人大常委會會議上就此建議作了發言。”
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於3月29日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其表述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我以為這段話雖然着筆不多,但對我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具有重大、深遠的指導、推進意義。‘長期存在和發展’明確規定這一基本政治制度決非權宜之計,將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一大特色堅持執行。它與‘發展是硬道理’一樣,對於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建設同樣可稱之為不磨之論。堅持貫徹‘長期存在和發展’,必將使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以其先進性和優越性大力推進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孫起孟人物評價

孫起孟同志是中國統一戰線德高望重的楷模。他一生奉行責在人先、利居眾後、清正廉潔、克己奉公,他光明磊落、謙和好學、嚴於律己、寬厚待人。他熱愛祖國,對國家和人民無限忠誠,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充滿信心。他為中國的多黨合作事業鞠躬盡瘁,深受人們的尊敬和愛戴。他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是愛國奮鬥的一生,是為人民事業無私奉獻的一生。他的高尚品德和無私奉獻精神永遠值得大家學習。(新華社發)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