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9·11"國家紀念博物館

鎖定
“9·11”國家紀念博物館是為了紀念在9·11事件中失去生命的美國人民,它分為國家紀念館和國家博物館兩個部分,位於紐約“9·11”恐怖襲擊的發生地——世貿中心遺址。紀念博物館的建築由以色列建築師邁克爾·阿拉德和美國園林設計師彼得·沃克共同設計,並於2006年3月13日開工建設,2011年9月11日“9·11”恐怖襲擊十週年之際紀念館部分正式對外開放,而博物館的場館於2012年9月11日開放。首任紀念館館長是喬·丹尼爾斯。
中文名
“9·11”國家紀念博物館
組    成
國家紀念館和國家博物館
地理位置
世貿中心遺址
設計師
邁克爾·阿拉德和彼得·沃克
建設時間
2006年3月13日
目    的
紀念在9·11事件中失去生命的美國人民

"9·11"國家紀念博物館籌建基金

“9·11”國家紀念博物館在世界貿易中心基金會( World Trade Center Foundation, Inc.)運作下開始籌建,基金會在2005年春季開始正式運營,並與曼哈頓下城發展公司(Lower Manhattan Development Corporation)有設計和施工方面的合作計劃。 2006年10月,紐約市市長邁克爾彭博成為該基金會的董事會主席。 [1] 

"9·11"國家紀念博物館建築設計

"9·11"國家紀念博物館設計方案

建築概念圖 建築概念圖
“9·11”國家紀念博物館設計方案的競爭十分激烈。在恐怖襲擊發生兩年多後,2004年1月14日,34歲的以色列建築師邁克爾·阿拉德和71歲的美國園林設計師彼得·沃克共同提交的“倒映虛空”設計方案才最終脱穎而出,擊敗了來自63個國家和美國49個州的5201名競爭者,獲得了由藝術家、遇難者家屬、政府代表和當地市民共13人組成的評審委員會的最終認可。這一設計方案佔地3萬多平方米,將世貿雙子大樓留下的大坑建成6米深、各佔地4000平方米的方形水池,其四周的人工瀑布最終匯入池中央的深淵。用四周的水聲遮蔽鬧市區的喧囂,而瀑布則能過濾外部強烈的光線。館長丹尼爾斯認為,這兩個巨大的瀑布水池將成為整個紀念館最為引人注目的標誌性景觀。館長丹尼爾斯説:“我想整個紀念館給人的感覺就是兩個建在世貿遺址上的水池與其他建築融為一體,水池中有美國最大的兩個人工瀑布,這裏是雙子大樓曾經佇立的地方。與此同時,近三千名遇難者的姓名刻於水池周邊的牆體,在綠樹環抱中和流水聲的映襯下,這裏會顯得非常平和。人們來到這裏,就好像當年‘9·11’事件發生後人們聚集到這裏一樣。”
在“倒影虛空”方案被選定後的一年多時間裏,最初的一些設計還是遭到了質疑和反對,原先的一些設計元素也由於各種原因而被推翻,尤其是方案中將遇難者姓名刻於地下展館的想法遭到了很多死者家屬的反對。2006年6月,應死難者家屬的要求,設計方案進行了變更,所有遇難者的姓名被刻在環繞兩個巨型水池的牆體上,讓人在感受對逝者懷念的同時,獲得了重生的希望。

"9·11"國家紀念博物館國家紀念館

所在地址 所在地址
世貿遺址就像一個巨大的建築工地,高高的塔吊成為新的景觀,機器的轟鳴與都市喧囂融為一體,每天會有眾多遊人穿梭於此,或駐足拍照,或唏噓感嘆。 在這個巨大的建築工地南緣一角,有一座醒目的建築,這就是在“9·11”恐怖襲擊事件十週年當天對外開放的“9·11”國家紀念館。之所以醒目,是由於紀念館入口處有兩根頂端呈三叉戟形狀的鋼柱,高約21米,每根重約45噸,是原先世貿雙子樓建築結構中的一部分,在清理世貿廢墟時被找到。紐約市長布隆伯格曾表示,七層樓高的世貿“三叉戟”被放置在世貿遺址,象徵着人們克服“9·11”災難的勇氣,也昭示着人們面對未來的希望。此外,國家紀念館最獨特的設計,恐怕就是位於世貿雙子樓原址上的兩個陷入地下的方形瀑布池,很好地體現出設計師“倒映虛空”的理念,意在提醒人們反思這裏曾經失去的存在。
“911”國家紀念館館長喬·丹尼爾斯對於這一設計充滿信心,相信它一定會讓每一位參觀者從內心感到震撼。丹尼爾斯説:“我相信這個紀念館會讓人感到強烈的震撼,因為這種虛空和失去的感覺就是當年經歷過這起事件的人們的真實感受。當然,它也象徵着兩棟大樓的消失,是人們看到這種場景時內心感受的一種體現。在這一天,有近三千名無辜者不幸遇難,因此,能夠對這一點有所反映的設計應該會讓人印象深刻。”

"9·11"國家紀念博物館國家博物館

國家博物館會在2012年“9·11”恐怖襲擊11週年之際開放。作為與紀念館合二為一的整體,“9·11”國家博物館將陳列大量一手資料和死難者遺物,但博物館館長愛麗絲·格林沃爾德強調,這絕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博物館。格林沃爾德説:“無論怎樣去想,這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一座博物館,因為它就是110層高的兩棟大廈的地下層。” 博物館收藏的各種展品只佔世貿大樓倒塌時所留下的各種廢墟垃圾的不到1%,這絕不僅僅是關於兩座摩天大樓倒塌以及恐怖襲擊的故事,而是關於一個個逝去的鮮活的生命,是為了留在每個人心中不曾忘卻的記憶。格林沃爾德説:“人性的故事就是我們要講述的故事,‘9·11’事件就是我們的故事。據統計,全球有20億人當天實時觀看了事件發生的過程,佔世界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説幾乎每個人都有一個有關‘9·11’的故事值得講述。”

"9·11"國家紀念博物館建設記錄

2006年3月13日,建築工人在世貿中心現場,開始建設工作。 在同一天,受害者的親屬和其他有關公民齊聚一堂,以抗議新的追悼設施,指出應高於地面建紀念館
2011年2月施工進度 2011年2月施工進度
2006年5月,預估建設成本超過10億美元。紐約市長布隆伯格説,9·11紀念館的建設成本暴漲,必須在500萬美元的上限。“不能是一個無限量的資金,高於500萬美元的建築,以紀念2001年9月11日恐怖襲擊是“不合適的”,即使要改變設計。”
2006年,在州長帕塔基和紐約市長布隆伯格的要求,建設者Sciame進行了長達一個月的分析,綜合了遇難者家屬,曼哈頓下城的商業及住宅社區,紀念陪審團的成員,建築師等方面的意見。使紀念館和博物館內得預算控制在500萬美元。
2008年7月, “倖存者的樓梯”建成,標誌着博物館建設的第一個藝術品。
2008年8月底,地基和基礎建設已經完成。
2008年9月2日,北塔附近的豎立紀念建成。2010年4月,反映池鋼框架建成,並已澆築85 %的混凝土。
2010年6月,北池的花崗岩塗料已全部完成,工人已經開始在南池安裝花崗岩。
2011年8月施工進度 2011年8月施工進度
2010年7月,第一批土壤抵達紀念館。2010年8月,工人開始在紀念廣場上種植樹木。 一百二十課沼澤白橡樹 ,高達60至80英尺。
2010年9月,工人重新安裝兩個雙塔前的三叉。
2010年11月,工人開始測試北池的瀑布。
2011年3月開始,博物館安裝館外玻璃牆面。
2011年5月,工人開始測試的南池的瀑布。 紀念館在9 ·11恐怖襲擊10週年的時候完成,預計一年後完成博物館。
從館內的斜坡向下走去,參觀者可以看到那塊在2002年最後從遺址中移走的鋼材。再往下走,一塊扭曲的鋼材會映入眼簾。這塊鋼材當年是受飛機的衝擊力而彎曲損毀的,因此館長丹尼爾斯將其稱為“被撞擊的鋼材”。丹尼爾斯説:“你可以看到這塊鋼材的底部是向後彎曲的,這是因為當年飛機機頭撞擊北塔時,其衝擊作用使然。” [2] 
而最令人心生寒意的部分便是一段受損扭曲的樓梯,這段當年幫助數百美國人成功逃出的“生還者樓梯”會在自動扶梯和參觀樓梯之間展出。紀念博物館總監愛麗絲·格林沃爾德(Alice Greenwald)説:“參觀者在此重走當年9·11倖存者的逃生之路。我們現在生活在劫後餘生的世界裏,因此,在某種程度上説,我們都是9·11事件的倖存者。” [2] 
館內還有其他一些被塑料薄膜包裹着的遺物,如:旗狀的鋼材,T型鋼材,還有著名的“鋼樑十字架”等。據悉,這座紀念博物館於2014年正式竣工並向公眾開放。 [2] 

"9·11"國家紀念博物館建館意義

The Memorial Mission
Remember and honor the thousands of innocent men, women, and children murdered by terrorists in the horrific attacks of February 26, 1993 and September 11, 2001.
Respect this place made sacred through tragic loss.
Recognize the endurance of those who survived, the courage of those who risked their lives to save others, and the compassion of all who supported us in our darkest hours.
May the lives remembered, the deeds recognized, and the spirit reawakened be eternal beacons, which reaffirm respect for life, strengthen our resolve to preserve freedom, and inspire an end to hatred, ignorance and intolerance.
紀念在1993年2月26日和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襲擊中喪生的數以千計的無辜人民。
對這個發生過悲劇的地方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紀念。
表彰那些人努力活下來,並且冒着生命危險拯救他人的人,支持我們的人給予的同情和幫助,讓我們走過了最黑暗的時刻。
願生活銘記這些事蹟,願這精神從沉睡中甦醒過來,併成為永恆的燈塔,重申對生命的尊重,加強我們的決心,以維護自由,結束仇恨,讓我們更加寬容和智慧。
The Memorial Museum Mission
The National September 11 Memorial Museum at the World Trade Center will bear solemn witness to the terrorist attacks of September 11, 2001 and February 26, 1993. The Museum will honor the nearly 3,000 victims of these attacks and all those who risked their lives to save others. It will further recognize the thousands who survived and all who demonstrated extraordinary compassion in the aftermath. Demonstrating the consequences of terrorism on individual lives and its impact on communities at the local,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levels, the Museum will attest to the triumph of human dignity over human depravity and affirm an unwavering commitment to the fundamental value of human life. [3] 

"9·11"國家紀念博物館姓名排列

紀念館館長丹尼爾斯説,對於紀念館內死難者姓名的排列方式,一直以來也頗有爭議,最後採用的方式與人們熟知的按字母順序排列的方法完全不同,而是根據每位遇難者彼此之間的關聯進行排列。丹尼爾斯説:“姓名的排列是根據死難者生前彼此之間的關係來確定的,例如所有乘坐同一航班的乘客姓名被排在一起,再比如生前同為康託·菲茨傑拉德證券公司的員工被排在一起。然後在某一組名單中,我們會向遇難者家屬詢問,他們希望自己親屬的姓名和誰排列在一起。”

"9·11"國家紀念博物館門票預售

”9·11”國家紀念館資料圖
”9·11”國家紀念館資料圖(9張)
在“9·11”國家紀念館正式開館前一個月,紀念館的官方網站便開始接受在線門票預訂。2011年8月12日上午門票預訂系統向公眾開放後的一個小時內,已經派發出了5000張門票,到12日中午,所有9月12日和13日的門票已經派發完畢,14日的門票也只有少量剩餘。丹尼爾斯表示,門票預訂如此踴躍反映出普通民眾對“9·11”紀念館的期待,預約參觀者中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遊客,這説明紀念館不僅會成為紐約人和美國人的精神寄託,在今後也能吸引各國民眾前來參觀。他表示,“9·11”紀念館在所有世貿遺址建築羣中率先完工,也讓參觀者獲得難得的機會看到其他建築包括被稱為世貿一號的“自由塔”的施工進展情況。丹尼爾斯説:“在紀念館對外開放後的幾年中,參觀者有難得的機會親眼目睹紀念館周圍區域如何重建的過程。在紀念館中會安裝一排座椅,讓人們能夠清楚地看到世貿遺址區內計劃興建的大樓如何拔地而起,包括世貿中心交通樞紐如何一步步完工。” [4] 

"9·11"國家紀念博物館正式開放

從2014年5月21日起,“9·11”紀念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 [5] 
2014年5月14日,幾名工作人員在“9·11”國家紀念博物館內參觀在世貿中心大廈倒塌時遭遇嚴重損毀的救援消防車。 [5] 
2014年5月14日,紐約“9·11”國家紀念博物館舉行媒體預展,並從5月15日起對“9·11”遇難者家屬、救援人員和倖存者進行為期6天的開放和悼念活動。“9·11”國家紀念博物館是為了紀念在1993年世貿中心爆炸案及2001年“9·11”事件中遭遇恐怖襲擊的2979名遇難者而在紐約世貿中心遺址上重建的一個重大工程,該博物館以大量的現場圖片和實物等,表達對遇難者的緬懷悼念以及遇難者家屬對親人的追思。 [5] 
參考資料